文章检索
2023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影像园地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97 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的近期疗效
辛大森,程才,孙洪江,高书明,王路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46例行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患者的资料,男25例,女21例;年龄72~85岁,平均(77.5±2.6)岁。责任节段L4~5 35例、L5S1 11例。使用脊柱内镜Endosurgy standard手术器械套装可视镜外环锯行椎间孔扩大再造成形,使用髓核钳咬除椎间孔背侧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孔内增生韧带。对伴随腰椎间盘明显突出者,术中摘除突出髓核,使狭窄的椎间孔充分扩大成形。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基本信息。完善术后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评估腰椎稳定性,腰椎正位X线片评估腰椎侧凸变化,腰椎CT观察椎间孔减压程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疼痛程度。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腰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术后1年按照腰椎MacNab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出血量(22.38±4.64) mL,手术时间(52.95±4.98) min,术后住院时间(3.00±0.45) d。所有患者术后复查腰椎CT显示椎间孔区减压充分;术后复查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复查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侧凸较术前无进展。4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32±2.55)个月。按MacNab标准,优39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91.30%。术后1、6、12个月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 采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孔狭窄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2023 Vol. 29 (2): 97-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3432 KB)  ( 99 )
102 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
王微,李红川,李剑,石立田,康汇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93例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4例,女59例;年龄40~75岁,平均(56.5±3.5)岁,均应用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以Likert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恢复总体满意度。结果 93例患者均按时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3±4.3)个月。术前症状持续6~25个月,平均(9.2±3.5)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被动前屈(135.0±8.2)°,外展(128.0±4.5)°,外旋(63.2±6.4)°,内旋(63.5±7.8)°;平均VAS评分(0.9±0.3)分;肩关节恢复满意度为75.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有效、安全,能够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对于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松解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23 Vol. 29 (2): 102-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2259 KB)  ( 127 )
106 可延长外固定架辅助下尺骨截骨缩短术治疗重度尺骨正变异
刘振宇,田甲,王玉凤,李进
目的 探讨应用可延长外固定架辅助下,行尺骨截骨缩短术治疗重度尺骨过长(≥10 m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重度尺骨过长腕部疼痛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9~67岁,平均(43.51±2.26)岁;左侧腕4例,右侧腕3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可延长外固定架辅助下的尺骨梯形截骨缩短术治疗,随访应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从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握力四个方面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的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70±3.31)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术前总评分(45.68±5.16)分;评定结果,可1例,差6例。Cooney腕关节评分术后总评分(90.31±7.30)分;评定结果,优4例,良3例。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 通过应用可延长外固定架辅助尺骨截骨缩短术治疗重度尺骨正变异,能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并最终缓解腕关节疼痛、握力降低、腕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2023 Vol. 29 (2): 106-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4014 KB)  ( 77 )
110 合并骨折的白血病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唐一仑,徐燕,王剑利,何爱丽,张王刚,宋金辉,王坤正,杨佩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并骨折的白血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并骨折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5±15)岁;急性髓系白血病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骨折部位:腰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1例,胸腰椎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例,股骨远端骨折1例,胫骨干骨折1例,胫骨近端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合并髌骨骨折1例;其中15例是外伤、车祸、高处坠落等原因导致,6例无明显外伤史。4例发生白血病细胞浸润骨组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均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一般状况评分、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得到较快恢复,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高,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后期能继续接受内科化疗。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时间3~43个月,平均(18±13)个月,随访期间内白血病复发11例,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29个月)。无一例因骨折而长期卧床,无一例患者发生二次骨折。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为(3.57±1.08)分,低于术前的(8.14±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一般状况ECOG评分术后(1.43±0.60)分,较术前(3.38±0.59)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TS评分术后(22.32±3.25)分,较术前(11.24±2.8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合并骨折的白血病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利于后期白血病的继续治疗。
2023 Vol. 29 (2): 11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2004 KB)  ( 138 )
116 一期延长与渐进性延长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疗效比较
苏惠强,王江波,张勇,周博
目的 比较一期延长与渐进性延长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3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共收治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33例,其中男2例,女31例;平均年龄(30.06±6.94)岁。根据不同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分为一期延长组13例,采用一期跖骨植骨延长术;渐进性延长组20例,采用外固定架跖骨渐进性延长术。记录跖骨延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内固定时间与足部完全负重时间、患者满意度与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19.83±4.50)个月。渐进延长组在跖骨短缩长度、跖骨延长长度、第4/第2跖骨长度比值、足趾短缩长度等方面均优于一期延长组(P<0.01),但两组的骨愈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内固定时间、足部完全负重时间、AOFAS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渐进延长组的满意度优于一期延长组(P<0.01)。两组间骨延迟愈合、跖趾关节畸形、趾间关节僵硬、跖趾关节疼痛和钉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跖骨植骨延长术仅适用于跖骨短缩较小的患者,而外固定架渐进性延长术适用于所有跖骨短小症,对于跖骨严重短缩的患者更具有优势。两种术式的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相似,但患者对渐进性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2023 Vol. 29 (2): 116-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3856 KB)  ( 155 )
       临床研究
121 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螺钉置钉实验与临床准确性评价
游木荣,董书辉,樊志强,叶海民,董谢平,邹华春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情况:优10例,良2例。末次随访依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 运用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准确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2023 Vol. 29 (2): 121-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6114 KB)  ( 131 )
126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血清骨膜素水平与骨畸形进展的关系
陈美玲,崔亚楠,胥倩
目的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骼进行性疾病,常因“牧羊杖”畸形进展而复杂化。本研究旨在分析FD患者血清骨膜素(periostin,PN)水平与骨畸形进展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骨科共招募了159例FD患者,其中男49例,女110例;年龄5~58岁,平均(28.16±20.08)岁;127例单骨型FD,32例多骨型FD。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7 d采集血清样本。另外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0例,女130例;年龄5~55岁,平均(25.44±17.32)岁,采集血清样本。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PN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发生“牧羊杖”畸形的危险因素。结果 FD组患者术前血清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牧羊杖”骨畸形进展与术前血清PN水平密切相关(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骨型FD(OR:4.592,95%CI:1.610~13.102,P=0.004)和术前血清PN水平异常升高(OR:6.596,95%CI:2.177~19.983,P=0.001)是发生“牧羊杖”骨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整体分析,FD组患者术后血清PN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5)。经亚组分析,发生骨畸形进展和无骨畸形进展的FD患者血清PN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骨畸形进展的患者术后血清PN水平高于无骨畸形进展的FD患者(P<0.05)。结论 血清PN水平较高的多骨型FD患者有明显的骨畸形进展趋势,监测血清PN有助于预测“牧羊杖”骨畸形进展。
2023 Vol. 29 (2): 126-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2151 KB)  ( 89 )
       实验研究
132 PLGA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生物力学分析
王怀程,李鹏,汪标文,杜纯宇,于涛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凝胶移植后坐骨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等基础研究支持。方法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PLGA导管复合BMSCs、PLGA导管复合BMSCs与ECM凝胶移植6、12、18、24周,对各组大鼠进行大体行为学观察,各组大鼠移植168 d时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量,之后取各组大鼠坐骨神经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实验。结果 PLGA导管复合BMSCs移植组、PLGA导管复合BMSCs与ECM凝胶移植组,在拉伸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应力、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应变均大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GA导管复合BMSCs与ECM凝胶移植组的拉伸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应力、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限度应变大于PLGA导管复合BMS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导管复合BMSCs、PLGA导管复合BMSCs与ECM凝胶移植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
2023 Vol. 29 (2): 132-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613 KB)  ( 140 )
       综述
137 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张博程,何李明,常强,关晓明,马卓,冯皓宇
Harms和Rolinger于1982年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基础上改良并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TLIF术通过切除关节突和部分椎板建立工作通路,进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相比PLIF术能保留腰椎后方的韧带、肌肉等组织,且疗效对比PLIF术并无明显不足。2003年,Foley等首次提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基于软组织扩张建立工作通道,进一步减少了对于椎旁软组织的破坏,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由于通道狭长,手术视野受限,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以确保手术安全。相较于其他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术并无明显差距,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组织损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的内镜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过去的数十年间,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各种退行性椎间盘病变的有效措施,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根据使用内镜系统的不同,目前常用的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可以分为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椎间融合器的发展,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融合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断增加,但术后仍有7%~20%的患者融合失败,在多节段融合和骨质疏松的患者中,融合失败的概率更高。自体髂骨移植(iliac crest bone grafting,ICBG)被认为是椎间融合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融合率,但髂骨取骨可能会增加术中并发症和术后供区疼痛风险,融合器和植骨材料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ICBG的缺陷,且能得到满意的融合率。本文对Endo-TLIF手术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
2023 Vol. 29 (2): 137-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4214 KB)  ( 166 )
141 伴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进展
刘涛,张明涛,杨智涛,张柏荣,韵向东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关节盂小而浅,其面积仅占肱骨头面积的30%,同时关节囊韧带松弛薄弱使得肩关节缺乏稳定性,因此肩关节是全身最容易脱位的关节。据统计,肩关节脱位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生率达1.7%,占全身脱位的50%,其中前侧脱位高达90%。由于无法较好的恢复其动力性及骨性约束,使得发生再脱位率达20%~40%。长期反复脱位易导致盂唇关节囊复合体损伤(Bankart损伤),甚至关节盂骨缺损,肩关节在轻微的外力下或日常生活中即可发生脱位,称之为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是运动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是由于长期反复脱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盂骨缺损,所以如何更好地修复损伤的关节盂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些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和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伴关节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关节盂缺损程度将手术方式分为以Bankart手术为代表的Non-Latarjet术和以Latarjet为代表的骨性手术两大类,但是临床上对伴关节盂骨缺损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机制、软组织手术与骨性手术的适应证、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2023 Vol. 29 (2): 141-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485 KB)  ( 137 )
145 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步态特征研究
刘振伟,徐朱杰,高天舒,周一逸,刘仪
踝关节骨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手术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1%的成年人患有AOA。与其他骨关节炎类似,A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除此之外,AOA往往还伴随着步态异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步态分析技术应用到AOA的下肢功能监测中,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术式的选择。作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就步态分析技术在AOA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综述。
2023 Vol. 29 (2): 145-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4014 KB)  ( 171 )
       临床经验
149 椎弓根外上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智新力,赵丽娟,孙智
目的 研究椎弓根外上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采用PVP椎弓根外上入路治疗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15例,共15个伤椎,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65~85岁,平均(71.7±7.1)岁。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变化。结果 本研究1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P手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均获随访,术后3 d、6个月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3 d、6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个月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椎弓根外上入路治疗中上段胸椎OVCF安全、有效,可防止椎体高度持续丢失,但无法恢复伤椎高度。
2023 Vol. 29 (2): 149-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5437 KB)  ( 124 )
153 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
廖一峰,周呈强,李华,朱自强,王斌,唐雪彬,张亚中,王云清
目的 探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患者80例,根据是否采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分为对照组(常规PVP手术)和实验组(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联合PVP)各40例。实验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5~87岁,平均(75.30±6.58)岁。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3岁,平均(75.60±8.4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伤椎Cobb角、残余疼痛率、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98±1.93)个月。两组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ODI指数、伤椎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VAS、ODI指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伤椎Cobb角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残余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术中预填充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且临床疗效满意。
2023 Vol. 29 (2): 153-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870 KB)  ( 121 )
157 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Hahn-Steinthal骨折
王怀云,温晓东,郭金魁,陈祥,李远东,徐建平,洪志群,沈锋,谢志敏,黄俊杰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髁后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Hahn-Steinthal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骨科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肱骨髁后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HahnSteinthal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2.6±14.2)岁;左侧4例,右侧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术后1、2、3、6、9、12、24个月随访复查,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2.3±3.6)周。术后6个月患肢肘关节功能按照BrobergMorrey标准评价,优8例,良3例。结论 应用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Hahn-Steinthal骨折,术中固定更加牢靠,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Vol. 29 (2): 157-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955 KB)  ( 100 )
160 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的临床疗效
邹时雨,王克列,肖春生,陈品琨,张宜之,代力臻
目的 探讨应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采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9.6)岁。斜形缺损面积1.1 cm×0.6 cm~3.0 cm×1.6 cm,足趾侧方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手指外观、指甲外观及供区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4.9±7.2)个月。患者手指外形饱满、圆润,两点辨别觉达6~12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标准评定,结果均为优;指甲外观良好,根据指甲再生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3例;第二供区无疼痛,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23 Vol. 29 (2): 160-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3962 KB)  ( 78 )
163 数字模拟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植入治疗融合髋的临床研究
余专一,陈晶祥,程球新,刘达,杨俊,付美清,史柏娜,周江军,赵敏
目的 探讨采用数字模拟辅助融合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精准植入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融合髋患者11例(11髋),男7例(7髋),女4例(4髋);年龄28~56岁,平均(42.7±10.7)岁。其中强直性脊柱炎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创伤1例。各种原因导致髋关节病变距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时间为9~30年,平均(16.5±7.5)年。屈曲强直8髋,屈曲角度13 °~31 °,平均(21.8±6.5) °;屈曲内收短缩强直3髋,屈曲角度16 °~25 °,平均(20.3±4.5) °。所有病患均应用Mimics 10.01软件术前模拟截骨、髋臼假体植入,确定截骨角度及髋臼假体尺寸,术后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1±12.9)个月。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及感染,1例因术中牵拉致股骨神经不全损伤,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恢复。术后臼杯外展角(39.8±3.3) °,前倾角(15.9±2.7)°,所有病例外展角及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内。术前Harris评分(19.7±2.9)分,术后3个月(47.5±7.36)分,术后6个月提高至(86.1±5.5)分,术前Harris评分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数字化模拟辅助,可以提高融合髋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率,特别是对融合髋手术经验相对较少的手术医生,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假体位置不良导致的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023 Vol. 29 (2): 163-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2587 KB)  ( 145 )
167 眼科穿刺刀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秦超西,韩晓鹏,郭星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中应用眼科穿刺刀辅助修整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因盘状半月板损伤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26例;左膝16膝,右膝20膝;年龄12~49岁,平均(33.5±6.7)岁。术中通过前外侧入路放入3.2 mm眼科穿刺刀,在盘状半月板前角距滑膜缘约6 mm处做弧形切口,然后使用篮钳对剩余半月板进行碎块式切除,并保留半月板边缘约6 mm。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疗效。结果 关节镜手术均使用眼科穿刺刀辅助修整半月板,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0±3.2)个月。IKDC评分由术前(36.9±8.0)分提高到术后(84.1±7.7)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46.2±4.5)分提高到术后(83.6±3.9)分,VAS由术前(5.1±1.2)分降至术后(0.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中应用眼科穿刺刀辅助修整半月板简单有效,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2023 Vol. 29 (2): 167-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2155 KB)  ( 82 )
170 胫骨骨搬移中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架佩戴时间对针眼感染的影响
李文波,牟贵生,刘黎宏,石杰,李闯兵,王伟,张亚强,时培晟,薛云,高秋明
目的 探讨胫骨骨搬移过程中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架佩戴时间对针眼感染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2例胫骨骨搬移患者资料,其中男87例,女35例;年龄27~71岁,中位数年龄43岁;创伤性骨缺损29例,感染性骨缺损87例,畸形矫正6例。根据穿针位置,分为近端环组、搬移环组和远端环组;根据外固定针类型,分为全针组和半针组;根据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分为1年以下组和1年以上组。分析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对骨搬移过程中针眼感染的影响,探讨针眼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 近端环组感染率为23.7%,搬移环组感染率为18.9%,远端环组感染率为1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针组感染率为17.6%,半针组感染率为1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佩戴小于1年组感染率为10.6%,大于1年组感染率为1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骨搬移期间针眼感染与穿针位置、外固定针类型及外固定架佩戴时间有关,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针眼感染发生率。
2023 Vol. 29 (2): 170-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2316 KB)  ( 72 )
173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侯建伟,王晓东,刘朋,王岩松,王勤,冯俊
目的 探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对20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44.5±0.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Ⅱ型9例,ⅢAB型10例,ⅢAC型1例。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制动、冰敷、镇痛等对症治疗,完善检查后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进行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1.9±0.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2±0.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随访时间内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无复位丢失,无腓肠神经受损,无腓骨肌腱炎等。结论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不仅能有效纠正内侧短缩、内翻畸形,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而且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的一种优良方法。
2023 Vol. 29 (2): 173-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2564 KB)  ( 124 )
177 外踝上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创面的疗效分析
顾松,张宇轩,谢仁国,林浩东
目的 分析外踝上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外踝上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足背骨、肌腱外露创面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1~63岁,平均(48.3±10.0)岁;创面面积为5 cm×5 cm至8 cm×18 cm;撕脱伤8例,挤压伤6例,肿瘤切除术后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皮瓣血管蒂情况、术后随访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程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踝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患者满意度评分评定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5.1)个月。14例皮瓣为外踝上动脉上行支为蒂,1例下行支为蒂。2例发生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13例皮瓣完全存活。足踝功能评分为优9例,良6例,优良率100%。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为S0级4例,S1级8例,S2级3例。患者术后VAS为0~2分,平均(0.8±0.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10分,平均(8.7±0.6)分。所有供区植皮完全存活,无挛缩及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无明显臃肿。结论 外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背创面的理想选择,需要根据创面的面积和位置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2023 Vol. 29 (2): 177-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813 KB)  ( 1262 )
       影像园地
180 评估跟骨长度恢复程度的新方法——跟骰比
段克南,李军,薛英森,张力,蔡金池
目的 提出一个适用于临床的估计跟骨长度恢复程度的方法。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足踝门诊拍摄了骨质发育成熟的足踝部非负重侧位X线片共178足,其中左侧81足,右侧97足;女60例,男83例;年龄14~73岁,平均(40.9±15.3)岁。跟骨、骰骨及周围跗骨均无骨折,不伴大骨节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侧位X线上测量跟骰关节面高度;并经跟骰关节面高度的中点做垂线,垂线与跟骨后侧边缘处的交点至跟骰关节面中点的长度为跟骨长度,定义测量到的高度与长度的比值为跟骰比。然后用跟骰比估算的跟骨长度,来对比实际跟骨长度,评价此种评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测量出的平均跟骨长度为(80.0±7.6) mm,平均跟骰关节面高度为(26.5±2.9) mm,计算出的跟骰比为(3.0±0.2)。用跟骰比乘以跟骰关节面高度计算出跟骨长度,估算出的跟骨长度平均值与测量出的实际跟骨长度的差异在3 mm之内。结论 跟骰比值是一种新的评判跟骨骨折复位后其长度恢复程度的较为可靠的方法。在临床中对于程度较重的粉碎性跟骨骨折、伴有骨质缺损的开放性跟骨骨折、双侧跟骨骨折等治疗时,可为跟骨恢复所需的正常长度提供相应的依据,术中借助简易的C-arm放射设备便可应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29 (2): 18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213 KB)  ( 143 )
       个案
184 儿童骨盆骨髓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贾海亭,王玉亭,孙琳,刘涛,于嘉智,王春华
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
2023 Vol. 29 (2): 184-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890 KB)  ( 99 )
       护理园地
188 可调式伤口包扎带压迫装置在髂骨取骨术后的应用
聂志红,张琳,王巍
目的 探讨可调式伤口包扎带压迫装置在髂骨取骨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行髂骨取骨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伤口局部采用传统自制盐袋压迫,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可调式伤口包扎带压迫装置进行压迫。试验组男55例,女5例;年龄16~54岁,平均(36.34±6.62)岁。对照组男54例,女6例;年龄14~56岁,平均(37.28±6.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基础疾病、凝血功能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局部压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髂骨取骨处局部压迫相关并发症出血、血肿、渗液、淤青、局部肿胀、局部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67%、0、1.67%、0、3.33%、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10.10%、15.00%、10.00%、13.33%、18.33%。试验组活动受限、腰酸背痛、如厕困难、肢体麻木、睡眠形态改变、烦躁不安等舒适度改变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3%、0、5.00%、1.67%、6.67%、3.33%,低于对照组的60.00%、16.67%、26.67%、13.33%、21.67%、15.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式伤口包扎带压迫装置可以降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2023 Vol. 29 (2): 188-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031 KB)  ( 116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