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2年 28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961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中的研究
王波,许珂,刘林,张斌飞,庄岩,郝阳泉,许鹏
目的 评价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的临床效果、影像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并比较不同涂层假体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在红会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行THA的65例患者。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5±18.6)岁;35例使用钽金属涂层的假体,30例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假体。应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12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臼杯外展角等评价术后功能效果、假体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涂层假体间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随访时的效果(HHS、VAS、SF-12)、假体生存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65例患者平均随访(6.2±0.9)年。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结果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臼杯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钽金属涂层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年随访时HHS更优,术后翻修率更低。3例随访期间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的治疗中,非骨水泥型THA可以获得满意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在选择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时,钽金属涂层假体的术后翻修率更低。
2022 Vol. 28 (11): 961-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1655 KB)  ( 112 )
966 膝关节镜术后慢性期疼痛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冯重阳,姬振伟,吴鹏,王志学,张智翔,方怀明,丁勇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术后慢性期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唐都医院收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23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将NRS≥4分患者纳入疼痛组、NRS<4分患者纳入无痛组。术后慢性期疼痛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03±9.52)岁。无痛组207例,其中男11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0.00±12.46)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性期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得到临床指标,应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慢性期疼痛危险因素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术后72 h NRS≥4分、是否患有糖尿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BMI≥24 kg/m2、Outerbridge分级Ⅲ~Ⅳ级、术后72 h NRS≥4分是导致膝关节镜术后慢性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显示C-index 为0.9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校准曲线的预测结果和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高龄、BMI≥24 kg/m2、Outerbridge分级Ⅲ~Ⅳ级、术后72 h NRS≥4分是膝关节镜术后慢性期疼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
2022 Vol. 28 (11): 966-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951 KB)  ( 122 )
971 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运动学分析
蔡国锋,李彦林,宁梓文,韩睿,贾笛,李松,宋恩,王旭
目的 对比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前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复发性髌骨脱位并行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的患者共45例45膝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45例正常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手术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2~16岁,平均(13.00±1.25)岁;右膝20例,左膝25例。健康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2~16岁,平均(14.00±0.75)岁;右膝22例,左膝2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膝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术后12个月患膝与正常人膝关节运动时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及步数、步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后12个月患者的最大伸膝角度较术前减小(P<0.05),平均步数减小(P<0.05),平均步长变长(P<0.05)。(2)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及步数、步长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早期膝关节功能。(2)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加客观的评估膝关节手术前后动态情况,对临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 Vol. 28 (11): 971-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4187 KB)  ( 121 )
976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荣根祥,张金陵,张弘景,唐智,石力玮,张诗逸,桂斌捷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A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拟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TKA组和RATKA组,每组9例患者。传统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70.00±10.63)岁。RA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68.22±6.1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采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关节炎指数疼痛、僵硬、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拍摄双下肢全长正位及单侧膝关节侧位X线片,测算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偏移程度及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汇聚角(joint lineconvergence angle,JLCA)等,评价下肢力线及假体植入位置。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RATKA组手术时间较传统TKA组延长(P=0.002),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及HCT减少量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随访,两组膝关节ROM、KSS评分以及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KA组术后HKA偏移明显优于传统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DFA及M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KA组JLCA小于传统TKA组(P<0.05),更接近理想值。结论 采用国产机器人行RATKA能提高假体安放位置以及下肢力线精准度,获得较好早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2 Vol. 28 (11): 976-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5123 KB)  ( 211 )
982 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AO分型42-A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郑立强,张靖,周骏武,吴礼府,李思炜,谭靓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两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下段AO分型42-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下段AO分型42-A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及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技术治疗。A组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6~67岁,平均(50.38±10.08)岁。B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46.69±11.11)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不同阶段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个月、6个月及12个月,A组和B组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两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下段AO分型42-A型骨折效果差异不大,交锁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略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可根据对两种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灵活选择。
2022 Vol. 28 (11): 982-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1833 KB)  ( 123 )
       临床研究
987 脆性骨折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谭同军,钱卫庆,刘畅畅,高润子,姚年伟
目的 研究基于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变化及与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时设立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未发生脆性骨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7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年龄67~78岁,平均(75.58±8.44)岁。对照组71例,年龄61~91岁,平均(75.34±8.5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骨转换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P1NP)及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及血清Ca-2+浓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和骨密度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平均BMI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C、ALP、β-CTX和血清Ca-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1NP虽然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骨密度检测为骨量减少的患者需检测骨转换指标,破骨指标和成骨指标显著升高的患者发生脆性骨折风险高。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负相关。
2022 Vol. 28 (11): 987-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502 KB)  ( 86 )
       实验研究
991 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研究
鲁斌,程加峰,汪洋,冀林,王岩松,赵平
目的 探索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 matrix protein,DMP)-1基因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Affymetrix微阵列分析OA大鼠模型中软骨细胞中DMP-1的水平;建立OA体外模型并分离和培养软骨细胞;DMP-1基因转染软骨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DMP-1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分泌情况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免疫荧光观察Col2a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DMP-1、Sox9、Acan、Col2a1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定量分析DMP-1、Sox9、Acan、Col2a1;流式细胞仪和活细胞/死细胞双染(Calcein-AM/PI)染色检测DMP-1对软骨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OA的体内模型中微阵列分析DMP-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体外OA模型的软骨细胞中DMP-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转染DMP-1质粒后,软骨细胞及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的DMP-1表达水平高于未转染组,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的活力高于未转染组(P<0.001);IL-1β诱导的转染DMP-1软骨细胞GAG表达情况、Col2a1免疫荧光表达情况明显低于未转染组,Sox9、Acan、Col2a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01);IL-1β诱导的转染DMP-1软骨细胞分泌IL-6、TNF-α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01)。结论 DMP-1可以用来转染软骨细胞,减轻OA的进展。
2022 Vol. 28 (11): 991-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3950 KB)  ( 129 )
       综述
997 成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钱利海,梁清宇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好发于中青年髋关节的一种渐近性、难治性疾病,其病理进程为坏死与修复交织进行。髋关节疼痛提示股骨头内不稳定或塌陷状态,然而病变进展至塌陷期易导致负重区软骨下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骨关节炎发生,从而失去保髋治疗的时机。此时人工关节置换成为唯一选择,而人工假体有使用年限,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存在多次翻修的可能,因此,保髋治疗仍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早中期的ONFH保髋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中止或逆转ONFH的自然进程,获得良好疗效。目前,保髋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本文就近几年来临床上有关ONFH的保髋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2 Vol. 28 (11): 997-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691 KB)  ( 132 )
1002 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假体位置与临床预后关系
李文鹏,丁勇
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已成为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恢复膝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膝关节置换术分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由于TKA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可预测性、持久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膝关节置换的主要方式。但有研究发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85%是孤立性内侧腔室病变,仅置换股骨内侧髁就可以极大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也许多研究表明,与TKA相比,UKA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早期临床评分更高的优点。因此UKA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虽然与TKA相比UKA有诸多优势,但假体生存率欠佳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英国国家关节注册中心数据显示,UKA术后假体5年生存率为93.56%,10年假体生存率为88.06%,均低于TKA术后的97.86%和96.63%。另外Wilson等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也证实UKA较TKA翻修率更高。
在导致UKA高翻修率的因素中,假体位置偏差是重要原因。假体对齐不准确可导致聚乙烯垫片磨损加剧、假体无菌性松动及对侧关节炎进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假体放置的可容忍范围。因此,本文通过回顾关于内侧UKA假体位置的相关研究,寻找最优的假体放置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股骨假体放置角度研究最多的为冠状位内外翻角度、矢状位屈伸角度及横断位内外旋角度。前两者临床研究较多,故进行重点阐述。
2022 Vol. 28 (11): 1002-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2718 KB)  ( 103 )
1007 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王仁伟,焦强,王北洋,胡宇奇,曹琳玮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重度骨关节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关节的功能。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逐年增多,PJI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据报道,PJI的发生率在0.5%~2.0%之间。然而,由于PJI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以及目前没有任何检测的绝对准确性,临床医生在诊断PJI上仍然充满挑战。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PJI对保护植入的假体、预后,甚至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
2011年,肌肉骨骼感染学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公布了PJI的诊断标准,并在2013年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ICM)上进行了修订,2018年Parvizi等将MSIS及ICM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总结及归纳,公布了一个最新的诊断标准。虽然MSIS引入的诊断标准极大地提高了PJI的诊断,但许多诊断仍很困难。2018年修订PJI新的诊断标准纳入了几个生物标志物,与MSIS(79.3%)和国际共识会议定义(86.9%)相比,新标准显示出更高的97.7%的敏感性,具有相似的99.5%的特异性。这些生物标志物包括滑液生物标志物和血清生物标志物等。滑液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酯酶、α-防御素、Toll-Like受体、滑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血清生物标志物如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D-二聚体、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这些生物标志物通常是通过静脉采血或关节穿刺术获得。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过去几年一直被用于研究PJI的诊断性能,但是仍没有发现一个单独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诊断PJI的金标准。
2022 Vol. 28 (11): 1007-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578 KB)  ( 143 )
       临床经验
1012 脊柱显微镜下的磨钻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中的应用
李鑫,罗鸣然,程琳,李根,潘彬,袁峰
目的 通过对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与传统枪钳刮匙技术相比较,探讨脊柱显微镜下磨钻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磨钻技术治疗52例(磨钻组),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9±11.9)岁;病变间隙:C3~4 7例,C4~5 11例,C5~6 34例。使用传统枪钳刮匙技术治疗50例(传统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1±8.6)岁;病变间隙:C3~4 6例,C4~5 9例,C5~6 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测量结果以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疗效评价。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得大于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磨钻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相较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钻组椎体后缘改善高度为(6.21±1.78)mm,传统组椎体后缘改善高度为(5.18±1.2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磨钻组术后第12个月颈椎JOA评分为(15.1±1.2)分,而传统组术后第12个月颈椎JOA评分为(15.4±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应用磨钻技术的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明显改善椎间隙后缘高度等优势。
2022 Vol. 28 (11): 1012-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3393 KB)  ( 81 )
1016 关节镜下270°松解联合术后短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冻结肩的疗效研究
尼佳提·吐尔逊,张克远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联合术后短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43例,根据术后是否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90±8.11)岁,平均病程(8.00±5.79)个月,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43±3.52)kg/m2;对照组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23±7.28)岁,平均病程(6.82±4.91)个月,平均BMI(24.45±2.86)kg/m2。两组均行全身麻醉下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术后实验组给予4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该治疗。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3、6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疼痛,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应时间点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角度。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及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VA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后一时间点相较前一时间点,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角度都有显著好转(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联合术后短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冻结肩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肩活动度,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2022 Vol. 28 (11): 1016-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4478 KB)  ( 149 )
1021 关节镜辅助下双带袢钢板结合细隧道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邓永,张季永,李俊,牛和明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双带袢钢板结合细隧道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双带袢钢板结合细隧道的方法治疗。男14例,女7例,右侧15例,左侧6例,交通事故伤10例,摔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4.81±2.27)d。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记录肩关节前屈及外展活动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通过肩关节正位片测量喙锁间距及肩锁间距。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5.62±1.42)个月。患者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锁骨喙突骨折或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继发性肩周炎,1例行肩关节腔曲安奈德注射,1例行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患者症状较前缓解。术后12个月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由(79.52±9.47)°增加至(152.38±6.05)°,外展活动度由(72.14±7.34)°增加至(148.33±8.11)°,VAS评分由(5.29±0.72)分降至(0.71±0.56)分,Constant评分由(40.90±5.66)分增加至(89.62±3.26)分,喙锁间距由(21.89±1.54)mm降至(11.24±2.19)mm,肩锁间距由(8.84±1.57)mm降至(5.2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双带袢钢板结合细隧道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优势在于操作安全,手术创伤小,喙突及锁骨骨折发生率低,固定效果可靠,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2022 Vol. 28 (11): 1021-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2954 KB)  ( 92 )
1024 膝关节镜下“8”字隧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创伤性髌骨脱位
王新民,闫文凯,宋亚辉,刘飞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8”字隧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诊治的30例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4~30岁,平均(21.3±2.6)岁。MRI提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 femoral ligament,MPFL)撕裂,9例患者合并髌骨或股骨髁软骨撕脱骨折,19例患者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均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8”字隧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范围、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评估术后半年及1年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髌股关节位置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3±1.7)个月(10~18个月),均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发生;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11.3±0.9)°、(20.6±2.3)°、(17.9±1.7)%降至术后12个月的(6.2±0.9)°、(4.9±1.0)°、(8.7±1.3)%,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18.5±2.0)°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20.4±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IKDC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47.3±3.8)分、(58.9±4.7)分、(49.7±2.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5.8±4.9)分、(94.7±5.3)分、(87.6±3.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8”字隧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安全有效,可获得稳定的髌骨运动轨迹,术后中短期随访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评分满意。
2022 Vol. 28 (11): 1024-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6119 KB)  ( 162 )
1031 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罗仲流,胡勇,韩清民,高志,程松苗
目的 对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38例,男91例,女47例;年龄14~56岁,平均(31.44±10.14)岁。通过术前及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值、轴移试验、恢复至伤前运动等级的概率进行比较,评价此技术的临床疗效,通过术后感染、横穿钉断钉或失效、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功能障碍、横穿钉穿出的发生率以及横穿钉穿出引起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38例患者中12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4.54±2.10)个月。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6.33±0.97)分,Lysholm评分(94.89±4.91)分,KT-1000测量值(1.06±0.71)mm,轴移试验0级118例,Ⅰ级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112例(89.6%)恢复至伤前运动等级。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横穿钉断钉、横穿钉失效、神经血管损伤发生。完成手术的138例中,28例(20.29%)出现横穿钉穿出,其中3例(2.17%)引起软组织损伤,7例(5.07%)出现软骨损伤;存在横穿钉穿出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横穿钉穿出的主要为女性,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中,通过前内侧入路反向放置Rigidfix横穿钉系统制备横穿钉隧道,临床疗效确切,医源性损伤明显降低。此技术既可以发挥横穿钉原有的优势,同时与传统Rigidfix技术相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022 Vol. 28 (11): 1031-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2330 KB)  ( 119 )
1036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血液内环境的变化规律研究
潘建科,徐南俊,郭斯印,黄和涛,赵金龙,刘军,罗明辉,陈红云,杨伟毅
目的 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血液内环境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18~75岁,平均为(55.05±12.15)岁;左膝25例,右膝26例。均为行单侧胫骨高位截骨术,且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对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凝血、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后白细胞在术后第1天上升到高峰,在术后3~6 d逐渐趋于平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术后3 d内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 d呈逐渐上升趋势。血小板、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在机体损伤后重新达到平衡的时间快。总蛋白及白蛋白在术后均有下降,但术后3 d开始逐渐回升。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后血液内环境的变化较小,恢复较快。
2022 Vol. 28 (11): 1036-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650 KB)  ( 88 )
1039 膝骨关节炎高龄患者单髁置换术后下肢平衡功能及步态评价
那日苏,姜永辰,陈平,王世武,满达,包昌盛,义布格勒,锡林宝勒日
目的 评价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对高龄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骨外科因膝前内侧骨关节炎(anterior medial osteoarthritis,AMOA)接受UKA的高龄老年患者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75~87,平均(78.6±2.3)岁。所有患者按照标准手术适应证行Oxford UKA及康复锻炼。另选择27名非手术高龄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标准步幅及步频。结果 37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9.6±10.6)个月;术后均无感染、血栓、假体松动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前,对照组与手术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SS、Berg量表、Tinetti量表、步幅、步频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手术组HSS评分、步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rg量表、Tinetti量表、步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手术组的VAS、HSS、Berg量表、Tinetti量表、步幅、步频较术前均有改善,且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可以通过改善膝骨关节炎高龄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和步态,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手术满意度;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步态量表可以作为膝骨关节炎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2022 Vol. 28 (11): 1039-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670 KB)  ( 136 )
1043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锚钉治疗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杨科,代亮,刘国安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锚钉治疗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7例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锚钉固定治疗的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2.5~17.0岁,平均(15.5±0.7)岁;按Ogden分型:ⅠB型9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其中陈旧性骨折患者2例。术后2周指导患者在可调式支具下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3个月按Mosier等级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5±1.8)个月。术后半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Mosier评定膝关节功能均为优。1例出现胫骨结节部位滑囊炎,空心拉力螺钉取出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胫骨结节部位无疼痛的骨性凸起。无一例患者出现膝关节畸形生长.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锚钉治疗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2 Vol. 28 (11): 1043-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2167 KB)  ( 145 )
1046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张文忠,刘宏君,张乃臣,顾加祥,许涛,薛孝威,王天亮,袁超群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2022 Vol. 28 (11): 1046-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3739 KB)  ( 110 )
       个案
1049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米粒体滑囊炎1例
郑维蓬,魏合伟,陈胜,廖志浩,吴晓航,卢伟,刘治军,郑素明,易志勇
首次发现并对米粒体滑囊炎病例进行报道。目前,医学界对于米粒体滑囊炎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并没有明确定论。临床上发现米粒体滑囊炎多见于类风湿性疾病。2021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例年轻女性患者,既往无类风湿性疾病病史,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提示血清阴性关节病可能性大,这对进一步研究米粒体滑囊炎的病理机制具有较大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2022 Vol. 28 (11): 1049-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5855 KB)  ( 127 )
       护理园地
1052 三种冰敷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谌艳,钱晟宇,江伟,王志聪
目的 对比三种冰敷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冰敷装置的特点。方法 选取因髋部骨折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96例患者,A组(生物冰块组)、B组(冰水组)和C组(新冰敷装置组)各32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创伤严重度评分、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疼痛、肿胀度、冰敷部位体表温度、冰袋渗出情况及移位情况、总引流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 冰敷前、冰敷5 min后三组患者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敷10 min后,A组、C组体表温度低于B组(P<0.05);冰敷25 min后,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渗出情况及冰袋移位情况比A组和B组更少(P<0.05)。术后24 h,C组疼痛度小于A组和B组(P<0.05);术后12 h及24 h,C组肿胀度小于A组和B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A组、C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三组术后7 d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出院前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冰敷装置具有冷敷持续时间长、降温效果好、温度波动小的优点,有利于术后患者消肿、镇痛,减少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Vol. 28 (11): 1052-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3115 KB)  ( 115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