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2年 28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193 超声骨刀联合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在腰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史良,阎涛,王汉斌,王科大,刘龙奇,苏亦兵
目的  探讨在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行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及回植并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39.8±14.7)岁。在使用超声骨刀棘突椎板回植的基础上,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方法,重建脊柱解剖结构,观察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所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影像学变化及及骨质融合情况。结果  79例患者使用超声骨刀平均切开(1.7±0.7)个椎体,除1例硬膜破损外,其余未见硬脊膜破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24.8±21.7)min,平均每个椎体切开所需用时(8.2±2.8)min,平均回植所用时间(6.7±2.9)min;术中平均失血(276.1±69.7)mL;术后患者平均(12.5±3.0)d可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7±3.5)个月,CT及MRI见棘突椎板复合体愈合良好,未见移位、塌陷,钛板及钛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硫酸钙人工骨降解吸收,53例(67.1%)可见骨质缺损区硬化带形成。结论  采用超声骨刀的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手术方式,操作安全可靠,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率及骨性愈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2 Vol. 28 (3): 193-197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198 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李宗林 1,张俊忠 2*
目的  探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康复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术后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传统早期无痛康复方法进行术后康复的患者为AO组,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55.30±17.69)岁;C1型12例,C2型10例,C3型8例。采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的患者为三期量变组,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51.50±19.64)岁;C1型11例,C2型10例,C3型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后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前臂旋转角度等。结果  三期量变组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旋转方面均显著优于AO组(P<0.05)。两组患者在稳定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量变组优良率显著高于AO组(P<0.05)。结论  “三期量变”康复方案明显优于AO传统早期无痛康复方案,具有良好临床应用疗效。
2022 Vol. 28 (3): 198-202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97 )
203 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置换治疗原发性髋臼周围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
张强,杜俊炜,戴志兵,武峻申,江仁兵 *
目的  阐述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的术前个性化规划和手术操作,评价并讨论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切除后假体重建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22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并接受3D打印定制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10例,女12例;年龄31~76岁,平均(53.64±10.55)岁。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5例,累及骨盆Ⅱ、Ⅲ区10例,累及骨盆Ⅰ、Ⅱ、Ⅲ区7例。普通型骨肉瘤1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6例,尤文氏肉瘤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肿瘤远处转移。术前通过薄层CT数据进行3D建模用于确定肿瘤边界、设计手术导板和定制假体。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进行评估,并记录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通过影像学评估双下肢长度、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髋臼偏心距等。结果  所有患者按术前设计重建并进行R0切除。9例患者保留了髂前下棘,无需进行股直肌重建;13例患者进行了股直肌重建;臀大肌、髂腰肌、缝匠肌均重建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14.22±89.13)min,术中出血量(2 682.22±1 909.93)mL。随访时间20~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78±2.54)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骨整合,术后下肢长度、髋臼高度、承重力臂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偏心距、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评分、MST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5例患者切口周围脂肪坏死引起伤口延迟愈合,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深部感染、假体脱位、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个性化设计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髋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效果显著,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盆重建的可靠方法。
2022 Vol. 28 (3): 203-208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 )
209 两种假体术后关节遗忘度的比较研究
张栋 1,魏杰 2*,贾中伟 2,孙久强 2,刘建友 1,曹鑫杰 1,刘思稳 1
目的  利用关节遗忘度评分来对比双动髋关节与固定内衬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近中期疗效。验证关节遗忘度评分是否较常见的术后评分量表有更好的天花板效应。方法  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骨科关节病区因股骨头坏死Filcat Ⅳ期进行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58~82岁,平均(62.74±11.96)岁。其中采用双动髋关节假体(DMC组)的51例,采用固定内衬全髋关节假体(CP组)的49例。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牛津髋关节评分(Oxford hip score,OHS)、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关节遗忘度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内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约2年的随访数据显示,两组间Harris评分、WOMAC评分、OH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FJ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动髋关节假体的患者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关节遗忘度。结  关节遗忘度在评价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及关节意识方面要更优于其他的评分量表;尽管两种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在功能及疼痛方面有着相似的结果,但应用双动假体的患者术后关节感受更接近自然。
2022 Vol. 28 (3): 209-219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215 北京市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多中心研究
任燕 1,刘爽 1,杨琳 1,武迎宏 2,陈辉 1*
目的  通过对北京地区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80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目标监测。本研究共监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 148例,其中男2 225例,女8 923例;年龄>75岁患者1 667例,≤75岁患者9 481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8例,感染率为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引流、医院级别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持续时间>90 min的患者相较于≤90 min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OR=4.509,95%CI:1.349~15.070);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的手术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有所降低(OR=0.214,95%CI:0.099~0.461);引流可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OR=6.619,95%CI:1.948~22.487)。结论  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开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可作为其他机构监测工作的参考;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受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2022 Vol. 28 (3): 215-219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临床研究
220 成人胫骨平台后内侧“H”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朱超华 1,李佳 1,刘国彬 1,董威 1,贾国兴 1,黄野 2*
目的 讨论成人膝关节“H”点的解剖学特征,丰富膝关节周围解剖内容,且为3D打印截骨导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5具成人膝关节标本,年龄57~73岁,平均(64.6±5.5)岁,其中男性4具,女性1具。以膝关节前内侧为解剖中心逐层解剖,用定位针进行解剖标记,观察并记录“H”点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走行,测量并记录“H”点相关解剖参数,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结果  5具膝关节标本均发现“H”点存在,位于胫骨后内侧,接近胫骨内侧嵴位置,该点距离关节面约1.53 cm;“H”点距离标准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手术切口的垂直距离为3.53 cm;“H”点呈不规则椭圆形,其横径平均为(0.62±0.07)cm。结论 “H”点为半膜肌肌腱止点,位于胫骨平台下方约1.53  cm处,“H”点的存在为3D打印HTO截骨导板提供了稳定有效的解剖学基础,在数字化保膝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2022 Vol. 28 (3): 220-228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 )
       实验研究
223 锶对磷酸镁骨水泥理化性质及成骨活性影响的研究
邱永龙,施玉博,李威,龚长天,郭卫春 *
目的  探讨锶(Sr)对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活性的影响及体外动物实验模型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不同质量百分数的Sr添加到由重烧氧化镁和磷酸二氢钾组成的MPC中,制备一种新型的锶/磷酸镁复合骨水泥(Sr-MPC)。分别对Sr-MPC凝固时间、力学强度、体外降解率、表面形态、细胞电镜以及成骨活性等进行检测,并对大鼠顶骨骨缺损的模型取材制成HE染色切片。结果  Sr可以使新型Sr-MPC的微观结构更为致密,从而延长凝固时间、增加力学强度、减缓降解速率;同时可以增强骨钙素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表达而诱导成骨分化;对动物模型骨缺损的修复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添加了8%质量分数的Sr-MPC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新型Sr-MPC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同时对于骨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022 Vol. 28 (3): 223-228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 )
       综述
229 儿童髌骨脱位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王玉琦,辜刘伟,曹洪 *
髌骨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在成人中发病率高达0.43‰,大多与体育运动有关,极少数情况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继发髌骨脱位。儿童髌骨脱位多发生于9~15岁,这些儿童的骨骼尚未发育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脱位的概率逐渐下降。据报道,有上百种治疗方法可以解决骨骼发育不成熟患者的髌骨脱位,但关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若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髌骨复发性脱位、膝关节软骨韧带损伤甚至生长发育畸形。
2022 Vol. 28 (3): 229-234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234 Marlex网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肌装置受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昭 1,赵宇昊 1,何易祥 1,王文己 2*
伸肌装置受损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种少见但又困扰患者和外科医生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伴随感染时,其最终的治疗往往是关节融合术或者截肢术。膝关节的伸肌装置由三个生物力学不同的结构组成:股四头肌肌腱(提供力量),髌骨(充当杠杆臂),髌腱(用作移动装置)。即使在膝盖以上和以下没有其他运动功能的情况下,功能良好的伸肌装置也能提供步行能力。流行病学相关报道显示,股四头肌肌腱断裂是伸肌装置受损中最不常见的,其在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1%~1.1%;髌腱断裂或撕脱的发生率0.2%~4.0%。大多数伸肌装置断裂发生在远端,因为髌腱是在胫骨结节处断裂或撕脱。膝关节手术中困难的暴露过程、外翻髌骨和弯曲膝盖等会导致髌腱撕脱。既往有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关节感染、多次手术、较严重的关节僵硬、长期使用类固醇和激素、机械性撞击胫骨或髌骨突出部分等病史的患者,均可能会发生股四头肌肌腱或髌腱断裂。目前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肌装置受损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单纯缝合技术,自体移植物加强技术,同种异体移植物加强技术,Marlex网片等人工合成材料修复技术。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等,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由于肌腱断裂引起的肌张力过大或肌腱的残缺坏死,单纯缝合治疗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移植物加强技术存在术后伸肌延迟、远期疗效下降、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费用高、再手术率高、失败率高等不足。目前,Marlex网片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全膝关节术后伸肌装置受损的解剖及其他易感因素、治疗现状以及Marlex网片治疗的优点做一综述。
2022 Vol. 28 (3): 234-237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238 硫化氢对骨与关节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博文,闫景龙 *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具有典型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近几十年来,许多文献已经报道H2S存在于生物系统中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生理稳态。它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样是组织系统中内源性释放的气体递质,在大脑、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和骨骼中产生。在哺乳动物组织中,H2S主要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转硫途径中内源产生,其中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是生成H2S的两种关键酶。H2S不仅仅是这一途径的二次反应产物,而且是调节多种组织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
H2S的合成和分布取决于组织特异性,CBS主要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中枢神经、回肠、肾脏及胰岛中表达,CSE主要在心脏、肾脏、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中大量表达。有报道指出,H2S通过调控BMSCs的表观遗传分化来维持骨骼合成代谢及稳态,这表明了H2S对骨的保护作用。还有研究表明H2S是免疫系统中维持T细胞内稳态的重要介体,它不仅可以起到抗氧化、抗炎,还具有平衡氧化还原和诱导抗氧化应激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Nrf2)的作用,表明了H2S能够抗炎症性关节炎,体现了其对关节的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H2S对骨骼及关节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022 Vol. 28 (3): 238-287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临床经验
242 采用侧开口推注套管行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张学伟,李士春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中采用侧开口推注套管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男24例,女48例;年龄62.0~83.0岁,平均(71.6±4.6)岁。39例采用末端开口的推注套管行椎体成形术(对照组),33例采用侧开口的推注套管行椎体成形术(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弥散情况、骨水泥注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对照组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实验组有3例发生渗漏。随访1个月,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水泥弥散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采用侧开口推注套管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实现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
2022 Vol. 28 (3): 242-245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246 双侧分层立体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临床研究
李大刚,苏健,周其璋,陈世忠
目的 对比研究双侧分层立体穿刺椎体成形术和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T11~L5节段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的OVCF病例共149例,并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行双侧分层立体穿刺椎体成形术(双侧分层立体穿刺组)53例,其中男13例,女40例;年龄58~91岁,平均(73.8±8.5)岁。椎体节段:T11椎体3例,T12椎体11例,L1椎体21例,L2椎体8例,L3椎体8例,L4椎体1例,L5椎体l例。行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传统双侧穿刺组)96例,其中男20例,女76例;年龄57~89岁,平均(73.2±8.2)岁。椎体节段:T11椎体2例,T12椎体16例,L1椎体35例,L2椎体23例,L3椎体7例,L4椎体8例,L5椎体5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椎体前壁高度及椎体后壁高度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观察有无肺栓塞、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未发生肺栓塞、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及总体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分层立体穿刺组B型及S型无一例渗漏。两组术后3 d椎体前、后壁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双侧分层立体穿刺组椎体前、后壁高度优于传统双侧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分层立体穿刺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传统双侧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相比,双侧分层立体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更加均匀,可减少骨水泥B型及S型渗漏,更有利于维持椎体高度,更适合T11~L5节段的OVCF。
2022 Vol. 28 (3): 246-250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251 内镜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白忠旭,李广伟,王红军,孙晓智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5~62岁,平均(27.63±14.99)岁;6例患者第一次手术时采用椎间孔入路,2例采用椎板间入路。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策略,应用腿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症状复发的时间间隔为18~90 d,平均(47.13±22.95)d。在保守治疗期间,2例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变,6例患者疼痛进行性加重。7例患者假性囊肿较前突出椎间盘增大,2例假性囊肿向上或向下游离。假性囊肿位于侧隐窝区6例,椎管中央区2例。翻修手术的时间间隔为6~90 d,平均(26.25±27.99)d。经皮穿刺抽吸治疗2例,其中1例患者疼痛无缓解后再次行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余6例均行内镜下髓核摘除术。NRS评分从翻修术前的(7.50±0.76)分降至翻修术后的(1.38±1.06)分(t=13.301,P=0.000)。按MacNab标准评定,2例患者为优,6例为良。结论  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是脊柱内镜术后罕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多见于年轻男性患者,MRI检查可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剧烈、快速进行性加重是行翻修手术的适应证,翻修手术建议行内镜下囊肿切除。
2022 Vol. 28 (3): 251-255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110 )
256 经皮微创髋关节周围挛缩带切除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唐翔宇 1,孙丽琴 1,李春宝 2,齐玮 2,缪力 1,罗凯 1,武艳峰 1,李娜 1,项毅 1*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挛缩带切除术治疗单一条索型及简单扇型臀肌挛缩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经皮微创挛缩带切除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0~32岁,平均(26.5±5.1)岁。单一条索型患者8例,简单扇型患者4例,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术前均存在下蹲及翘腿困难,查体Ober’s征、髋部弹响阳性。手术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在挛缩带接近大转子部位经皮微创定位操作,根据查体情况扩大松解范围。术后对患者下蹲、屈髋活动、髋部弹响、Ober’s征、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有无血肿、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综合功能评估。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生活影响情况。结果 经皮微创挛缩带切除术单侧松解术时间为(15.0±3.7)min,出血量约5~15 mL。患者术后均无下蹲及翘腿困难,Ober’s征、髋部弹响均为阴性,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5例出现松解部位暂时淤青,1例短暂伤口血肿,1例髋关节外展肌力弱(肌力Ⅳ级)。臀肌挛缩功能量化评分术前平均为(49.8±17.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92.6±7.2)分。结论  经皮微创挛缩带切除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对臀大肌组织干扰小,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
2022 Vol. 28 (3): 256-258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 )
258 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术前个体化规划及应用
黄晨,任亚明,谢美明,廖冬发 *
目的 探讨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术前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规划手术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38.72±4.78)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类法计数,Ⅰ区13例,Ⅱ区37例,Ⅲ区2例,骶髂关节脱位9例。入院后经2~7 d股骨髁上骨牵引,采用MIMICS软件对患者骨盆CT数据进行分析重建,虚拟复位骨折,测量出入口位角度,虚拟置钉后测量螺钉的进针角度,标记进针点并测量与骨盆骨性标记的距离,虚拟透视出入口位和侧位。采用个性化设计的方案在C型臂引导下实施手术。结果  61例患者手术均无血管、神经、盆腔脏器损伤,螺钉固定稳定可靠。共置入骶髂螺钉83枚,其中S1置钉54枚,S2置钉29枚,置钉优良率98.79%。有1例螺钉切除至对侧S2孔上缘,无神经症状,未予干预。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为(13.78±5.97)min,平均每枚螺钉透视次数为(28.39±10.13)次。术前有5例伴有骶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6个月逐渐恢复。结论  术前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基于CT扫描进行测量,可确定合适的入口位和出口位角度,规划导针置入的最佳方向和位置。术前个体化规划螺钉置入方案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快速获得准确的术中影像,准确确定进针点和方向,具有高效、安全、减少透视次数等优点。
2022 Vol. 28 (3): 258-262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263 有限切开结合镜下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索艳晖,李渊深 *,谢延平,李青山,陈轩,陈俊霖,谷佩峰,李晓楠
目的 评估有限切开结合镜下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2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结合关节镜下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35~64岁,平均(45.2±1.5)岁;均为单侧髌骨下极骨折,右侧19例,左侧10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20例,Ⅴ型9例。依据陆裕朴等的膝关节功能评价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9~24个月,平均(16.6±1.7)个月的术后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55±10)min。29例患者中优28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结合关节镜辅助下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固定可靠,无需二次取出,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2 Vol. 28 (3): 263-265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266 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范宝莹,余新平 *,刘康,马东华,何智勇
目的 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2.7±4.2)岁;左膝5例,右膝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术后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大腿周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6±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缩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后下地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30°~140°,平均(132.7±3.5)°;伸膝0°~10°,平均(6.3±2.2)°。均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同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期可修复关节内韧带等软组织,后外侧坚强内固定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2022 Vol. 28 (3): 266-281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270 游离带趾骨足母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的疗效观察
李刚,史少岩,段虹昊,姜可,胡东,欧学海 *
目的  研究游离带趾骨足母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共收治21例拇指Ⅰ度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50岁,平均(43.2±17.5)岁。缺损部位:拇指Ⅰ度1缺损及Ⅰ度2缺损11例,Ⅰ度半侧缺损10例。通过游离带趾骨足母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部分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43.2±18.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逼真,指甲生长良好,皮瓣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接近,拇指功能良好;术后足底负重、行走正常,无明显后遗症。指腹两点辨别测量结果:健侧拇指3 mm,再造拇指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8.2±2.7)mm,再造拇指感觉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游离带趾骨足母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2022 Vol. 28 (3): 270-273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91 )
       个案
274 半月板缝合术后医源性腘动脉损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陈明亮,徐留海,刘占举,孙鑫,李新志,周游 *
随着关节镜技术和半月板缝合器械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已逐渐成为治疗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方法。常规的半月板缝合技术包括Inside-out、Outside-in和All-inside三种方法。膝关节镜外侧入路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以及腘动脉三者间存在特殊的解剖关系(见图1),已有文献证明All-inside缝合技术缝合外侧半月板存在腘窝神经血管束损伤的风险,国外文献报道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手术中,腘动脉损伤的概率为0.03%。据统计,腘动脉损伤是所有血管损伤中截肢率最高的类型。尽管半月板修复过程中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但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一般认为当动脉损伤致肢体缺血超过6~12 h,治疗效果锐减。循环重建时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缺血6 h以内施行动脉重建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而24 h以后成功率仅为20%。现已有文献介绍了减少医源性腘动脉损伤的各种新技术,但如何避免腘动脉医源性损伤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2019年8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1例膝关节镜下All-inside技术修复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导致医源性腘动脉损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2022 Vol. 28 (3): 274-278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5 )
279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足舟骨病变1例报道
王振中 1,傅刚 2*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又叫骨软骨瘤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为中轴骨及四肢骨多发的骨疣生长,顶覆软骨;因其干扰骺板生长,常可引起肢体不等长,前臂畸形,膝外翻等多种肢体畸形。患者多在10岁前因无痛性肢体肿物而就诊,经体检和特征X线表现而确诊。由于该病涉及基因突变,无有效药物,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切除肿瘤改善外观,解除肿瘤对临近神经、血管的压迫和矫正肢体畸形。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1例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案例,手术切除该患者来源于足舟骨的骨软骨瘤,归纳该案例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2022 Vol. 28 (3): 279-281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 )
       护理园地
282 模拟居家环境下自我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赵丹,李俊,王丽丽,安帅,穆红 *
目的 探讨模拟居家环境下自我护理模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42~89岁,平均(70.18±10.74)岁。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54~90岁,平均(71.11±11.21)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在护士及家属的陪同下进入模拟居家活动室,进行一系列的生活自理活动训练、功能锻炼及全髋关节预防知识培训。比较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评分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度调查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在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在出院时及出院2周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出院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评分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模拟居家环境下自我护理模式能够提高THA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2 Vol. 28 (3): 282-287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93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