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1年 2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
961 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自提出并实施以来,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ERAS涉及围手术期心理、生理、病理生理等诸多方面的管理,为关节外科医师施行一系列临床措施提供了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结合了中西医的ERAS理念,并根据患者不同阶段采取标准化结合个体化诊疗,联合西医诊疗措施和中医适宜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本共识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组织专家,利用共识会议法达成最终共识。通过对各大数据库如: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以及万方的文献检索、纳入总结并形成文稿,遴选了近50名国内中西医专家组成骨科、营养科、麻醉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多次会议投票。本共识适用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管理。
1、术前评估及并存病处理
       全面的术前评估可降低甚至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充分控制并存病至手术可耐受或理想状态,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影响。建议:(1)评估术区皮肤、软组织情况及患肢血管功能等;(2)评估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等功能;(3)严格控制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4)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做好抗凝药物的桥接;(5)戒烟、戒酒4周以上;(6)评估术前疼痛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药物治疗的影响[1];(7)辨识患者体质,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辩证施防(如血瘀体质者加强静脉血栓预防,气、阳虚体质者加强术后感染预防等)。
2、术前宣教及情志调理
       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常存在明显的不安与焦虑,干扰睡眠的同时还影响围手术期管理。良好的术前宣教及适当的调理可缓解患者不安情绪,提升手术疗效[2]。建议:(1)详细地介绍病情、手术及术后康复计划;(2)中医外治(五音疗法[3]、芳香疗法[4]、穴位刺激、练功等)、中药内服(方剂如平胃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5-6];(3)术前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静力、关节活动度、抗阻训练及踝泵训练,训练卧床排便及助步器使用等[7];(4)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必要时辅以抗焦虑、辅助睡眠等药物调节患者负性心理,调畅情志并改善睡眠。
3、营养管理
3.1、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 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加快术后康复[8]。建议:(1)动态筛查营养风险、评定营养状况,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者需制定营养支持计划;(2)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需寻找原发疾病并尽早处理;(3)术前调整血浆白蛋白≥35 g/L。
3.2、营养支持 对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者,可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9]。建议:(1)营养教育;(2)首选高蛋白食物联合口服营养补充,一些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选肠外营养[10];(3)中医药膳(如黄芪童子鸡、当归生姜牛肉汤、蜂蜜蒸百合、黑豆川芎粥等)的摄入;(4)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甚至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4、麻醉管理
       髋、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有椎管内麻醉、神经丛/干阻滞或全身麻醉等。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麻醉医生拟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关节置换术中常需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优化术野。控制性降压幅度需综合评估患者基础情况及低灌注风险。通常情况下,建议术中平均动脉血压较基础血压控制性下降20%~30%(术中不低于75 mm Hg,术后不低于85 mm Hg)。
5、疼痛管理
5.1、疼痛评估及镇痛原则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直接关乎手术的疗效[11],且阿片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因此,围手术期需在有效镇痛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12]。建议:(1)评估患者年龄、心血管及胃肠道等基础疾病;(2)围手术期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3)结合上述因素,并综合手术方式、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5.2、术前镇痛 “治未病”、“未病先防”,合理的预防性镇痛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11]。建议:(1)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术前特定时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2)联合耳穴压豆、手术区外的针刺可提高患者的痛阈[13],减轻患者术后痛感。
5.3、术中镇痛 周围神经阻滞、关节周围局部麻醉药物浸润(又称鸡尾酒疗法)均可减轻术后疼痛[14-15]。术中联合针刺(针药结合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降低阿片类药物的副反应[16]。建议:(1)TKA可选择股神经阻滞、隐神经阻滞等,THA可选择腰丛神经阻滞;(2)术中关节周围局部麻醉药物浸润,常用药物包括:局麻药如罗哌卡因,糖皮质激素如倍他米松、小剂量肾上腺素(100~300 μg)[17];(3)联合手术区外的针刺麻醉(针药结合麻醉)。
5.4、术后镇痛 合理、有效的镇痛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1)冷疗[18]、抬高患肢,下肢淋巴引流[19];(2)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药物;(3)选择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4)中、重度疼痛可联合阿片类药物、曲马多等;(5)根据实际情况加其他药物如美索巴莫注射液、汉防己甲素[20]、加巴喷丁类药物等;(6)辅以循经推拿、穴位刺激(艾灸、拔罐、耳穴压豆、按压、针刺、电针等)、手术区以外的中药外敷(中药如芒硝等,中成药如骨通贴膏等)、中药内服(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加减[21]、独活寄生汤加减等,中成药如风湿骨痛胶囊、瘀血痹片[22]等)。
6、血液管理
6.1、术前评估及贫血处理 术前贫血在关节置换患者中较为常见,且贫血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故贫血患者需尽早纠正以提高手术安全性[23]。原因不明者需与血液科专家共同诊治。建议:(1)术前调整血红蛋白>100 g/L;(2)治疗引起贫血的原发疾病;(3)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4)Rh阴性等特殊患者,术前储备自体血后予红细胞动员治疗;(5)食疗及益肾调髓、补气生血类中药应用;(6)手术开始前应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
6.2、术中血液管理 术中合理的血液管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建议:(1)控制性降压技术的应用[24];(2)选择微创术式;(3)缩短手术时间;(4)必要时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4)止血药物的局部及静脉使用,如氨甲环酸等。
6.3、术后血液管理 关节置换术后存在一定量的隐性失血,过多的失血也将影响患者的康复[25]。建议:(1)采用冷疗、加压包扎等物理方式减少出血;(2)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促进机体造血;(3)对于血红蛋白<100 g/L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输血治疗;(4)适当增加含铁、高蛋白饮食摄入,中药内服(方剂[26]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归脾汤加减、异功散合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如云南白药胶囊等),内服中药时可适当增加皂矾、阿胶、熟地黄等补铁生血类以及豆豉、海藻等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中药的用量[27]
7、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围手术期死亡及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应规范、合理地预防VTE[28]。建议:(1)术前作Caprini风险评估、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物理性预防,如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3)术后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阿加曲班、黄达肝葵钠、阿司匹林[29]等,药物预防时间应超过10 d,直至术后35 d[30]。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需评估出血风险以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抗凝,一般患者需动态评估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4)可采用穴位刺激(循经按压、推拿、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手术区以外中药外敷、中药内服(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31]等,中成药如恒古骨伤愈合剂[32]等)以降低术后VTE的发生[33]
8、感染预防
       感染是THA和TKA的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此外术前3个月内有膝关节关节腔注射病史,手术时间过长、血肿、切口浅表皮肤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均会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34]。建议:(1)术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营养状况,严格控制血糖并排查潜在感染因素,动态监测炎性指标;(2)注意术区皮肤清洁、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可联合穴位刺激(穴位贴敷、针刺等)、中药内服(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肾髓同治方加减等)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使用时长的限制。
9、术后消化道反应
9.1、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和麻醉并发症,不仅影响术后康复,严重时还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建议:(1)预防体位(垫高枕头、下肢抬高);(2)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质子泵抑制剂;(3)药物治疗,如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昂丹司琼等)、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促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等[35];(4)可联合穴位刺激(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刺[36]、电针[37]等)、芳香疗法[38](柠檬皮、生姜、薄荷等)以及中药内服(单味药如生姜[39],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等)。
9.2、术后呃逆 呃逆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常使患者遭受较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40]。建议:(1)物理性及神经性对抗刺激法,如舌牵引、饮冷水等;(2)药物使用,如阿片类、巴比妥类及阿托品等;(3)必要时可行膈神经阻滞术等;(4)使用穴位刺激(穴位按压、穴位注射、针刺、电针等)、中药内服(方剂如旋复代赭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减等)。
9.3、术后便秘 围手术期阿片类[4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志的变化等均可导致便秘。术后便秘会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延长住院时间。建议:(1)术前积极训练卧床排便、防治便秘;(2)合理膳食[42],腹部推拿、热敷,早期下地活动;(3)可适量服用缓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镁类泻剂等;氯通道激动剂,如鲁比前列酮等;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替加色罗等;(4)可采用穴位刺激(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刺等)、中药奄包热熨、中药内服(单味药如番泻叶[43],方剂如大承气汤化裁、麻子仁丸加减),必要时中药灌肠。
10、术后肿胀
       手术区炎性反应、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等可导致术肢肿胀,最终影响术肢活动、阻碍术后康复。建议:(1)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下肢淋巴引流;(2)可采用脱水消肿类药物(如甘露醇)及改善下肢静脉循环类药物(如迈之灵、地奥司明等);(3)可联合或单独采用循经推拿、穴位刺激(如穴位敷贴、艾灸、刺络拔罐等)、术区以外中药外敷(如芒硝等)、术区外药酒涂擦、中药浴足、中药内服(方剂如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加减等,中成药如云南白药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盘龙七片[44]等)。
11、止血带、引流管、导尿管应用
11.1、止血带使用 建议:(1)根据患者基础情况、术中出血、手术难易程度等综合评估止血带的使用与否以及使用时间;(2)如需使用,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11.2、引流管使用 建议:(1)TKA术后不建议常规放置引流管,THA术后需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放置引流管;(2)若放置引流管,当日或次日拔除。
11.3、导尿管使用 建议:(1)关节置换术不推荐常规安置导尿管;(2)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等术后尿潴留风险高的情况下,可酌情安置导尿管,但需尽早拔除;(3)如出现尿潴留,可予穴位刺激(如耳穴压豆、艾灸、穴位注射、针刺等)、中药奄包热熨、中药内服(方剂如五苓散、八正散加减等)。
12、康复方案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强调“内外结合、筋骨并重”,筋骨并重理念既对手术技术提出要求,也强调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功能锻炼以及全身康复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康复。建议:(1)早期呼吸训练,行踝泵运动;(2)早期行双上肢、健侧下肢训练,并适当行患肢肌力训练(THA患者行髋周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TKA患者主要行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度训练(THA患者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需预防人工关节脱位),在助行器辅助下逐步行负重训练及步行训练;(3)除适当的功能锻炼外,还可配合局部推拿、练功、穴位刺激(循经按摩、针刺、艾灸等)、中药外敷、内服(方剂如肾髓同治方加减、右归饮加减等)等促进患肢的康复。
       关节置换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患者出院还需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同时注重关节功能的定期随访。
2021 Vol. 27 (11): 961-965 [摘要] ( 721 ) HTML (1 KB)  PDF (592 KB)  ( 1582 )
       临床论著
966 骨质疏松与肩袖术后再撕裂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陈胜,魏合伟 *,郑维蓬,刘治军,廖志浩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骨质状态对肩袖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的74例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采用术前测量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评估肱骨近端BMD的方法,根据BMD值将患者分成3组,A组25例为骨量正常组(T>0),其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6±4.03)岁;病程(8.20±2.24)个月。B组25例为骨量减少组(-2.5<T<0),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84±6.84)岁;病程(9.12±2.21)个月。C组24例为骨质疏松组(T<-2.5),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0.79±6.72)岁;病程(11.79±3.74)个月。对所有研究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均采用缝线桥技术)。术后均采用统一的康复方案,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的差别,并于术后12个月行患肩MRI检查以判断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获得12个月随访。三组患者手术前后各评价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VAS、Constant-Murley、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B、C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A、B两组ASE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评分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1例(4.2%),B组6例(26.1%),C组9例(40.9%)患者发生术后再撕裂(χ2=8.863,P=0.012),且两两比较,除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肱骨近端不同的骨质状态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骨质疏松或骨量丢失不利于肩袖术后的腱骨愈合,因此改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有助于减少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的发生。
2021 Vol. 27 (11): 966-987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1534 KB)  ( 174 )
971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
王建超,高延征,廖文胜 *,盛伟超
目的 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闭式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清创封闭冲洗引流。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行常规闭式引流的22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58.0±4.6)岁。行改良封闭负压引流的2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6.0±7.9)岁。比较两组清创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4±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最终均完全愈合。观察组患者清创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创术后3 d C反应蛋白、血沉均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均持续下降,术后3个月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可显著减少治疗期间清创手术次数、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2021 Vol. 27 (11): 971-974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647 KB)  ( 138 )
975 术前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在减少L4~5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股神经损伤中的研究
文浩辉,杨大志,易伟宏 *
目的  探讨术前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在减少L4~5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采用XLIF治疗37例L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传统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1~82岁,平均(63.3±12.7)岁;术前行传统MRI检查确认责任节段,术中采用椎间隙中点(Ⅱ~Ⅲ区交界处)处进行穿刺入路。改良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8~85岁,平均(65.4±12.3)岁;术前先行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个体化选择穿刺点进行穿刺入路。统计改良组穿刺点分布情况,两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股神经损伤例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传统组17例患者选择Ⅱ~Ⅲ区交界处作为穿刺点;改良组20例患者中,穿刺位置选择Ⅰ区内1例,Ⅰ~Ⅱ区交界处13例,Ⅱ~Ⅲ区交界处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随着时间推移,术后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都未出现融合器下沉、移位、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的并发症。改良组术后即刻股前区麻木、下肢运动障碍例数均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 根据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制定个体化XLIF可减少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
2021 Vol. 27 (11): 975-979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2296 KB)  ( 153 )
980 维生素D水平与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非术椎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郎爱强,徐增辉,孙启增,杨靖泽,贺云,段洪 *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后非手术椎体发生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单节段双侧入路PVA治疗的112例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术前25羟基维生素D值、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术后复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值等资料,根据患者PVA术后是否发生非术椎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非骨折组患者5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73.3±9.7)岁。骨折组61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75.0±8.5)岁。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值、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复查25-羟基维生素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大约是术后有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的4.13倍,术后补充维生素D,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值每提升1 ng/mL,再发骨折的风险降低约5.8%。结论 PVA术后规律补充维生素D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减少PVA术后再发骨折。
2021 Vol. 27 (11): 980-983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576 KB)  ( 125 )
984 肩胛骨体部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外侧柱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张了然,朱燕辉,张恒辉,周唐峻,王立,金晨,陶海荣,刘勇章 *
目的 研究肩胛骨体部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thsis,MIPO)技术外侧柱内固定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34.5±8.4)岁。其中左侧17例,右侧11例。车祸伤20例,摔伤或高处坠落伤8例。合并肋骨骨折5例,肱骨近端骨折1例,锁骨骨折3例。28例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外侧柱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9.4±7.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9.3±1.8)周。术后6个月时参照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89~99分,平均(96.6±3.4)分。其中优11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2.9%。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肩胛骨体部骨折MIPO技术外侧柱内固定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良好可行的方法。
2021 Vol. 27 (11): 984-987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979 KB)  ( 157 )
988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周蕾,周晶,刘超,袁超,王建 *
目的 通过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比较,评价OLIF治疗邻椎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共计62例接受单节段单纯O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邻椎病纳入翻修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2.0±9.4)岁。3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纳入初期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3±11.3)岁。基于术前腰椎CT测量椎体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并作为融合节段骨密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矢状腰椎功能位摄片(必要时腰椎CT检查)测量融合器下沉和评价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58个月,平均(34.6±9.1)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放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腰痛VAS、ODI以及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翻修手术组融合节段椎体HU值(149.1±35.7)显著大于L1椎体HU值(126.9±24.5)和L1~4轴位HU值(126.0±2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期手术组融合节段HU值(127.7±41.4)与L1椎体HU值(133.0±40.3)和L1~4轴位HU值(130.1±3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227)。翻修组发生1例融合器下沉,初期组发生7例融合器下沉。无下肢神经症状复发患者,无一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等主要并发症。结论 单纯OLIF是传统后路手术治疗邻椎病的有效替代方法,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疗效。研究发现,邻椎病节段椎体HU值显著大于L1和L1~4轴位HU值,有利于单纯OLIF治疗邻椎病。
2021 Vol. 27 (11): 988-1009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1358 KB)  ( 146 )
       临床研究
994 腓骨近端骨折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预后的影响
肖争争 1,2,孙良业 2*,窦强兵 2,李行星 2,方栋 2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骨折对累及后外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Ⅴ、Ⅵ型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其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8±10.6)岁。按有无腓骨近端骨折和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分为A1、A2和B1、B2组,A1组无腓骨近端骨折但有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30例;A2组无腓骨近端骨折也无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32例;B1组有腓骨近端骨折又有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28例;B2组有腓骨近端骨折但无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28例。对A1、A2和B1、B2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angle,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A)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1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1.5)个月。末次随访时,A1组与A2组的TPA、PA及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末次随访TPA、PA、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及腓总神经损伤。结论 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Ⅴ、Ⅵ型骨折患者,手术中进行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能更有效地减少继发性复位丢失,获得更好的预后。
2021 Vol. 27 (11): 994-1022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1917 KB)  ( 135 )
       实验研究
999 LncRNA GAS5通过TIMP-3启动子甲基化促进软骨胶原蛋白降解的实验研究
何小文,丁徐,张东华,陈羿丞,宋登新,王健 *
DOI: |
目的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可由内源性和表观遗传因素引起。软骨退变可恶化为OA。本研究旨在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AS5在OA中的基本机制。方法 14例正常膝关节软骨组织取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因胫骨平台骨折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行骨折内固定的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19~40岁,平均(31±5)岁。35例OA膝关节软骨组织取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就诊,诊断为OA且有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患者,男17例,女1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0±4)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3 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10 ng/mL)建立OA细胞模型,分析OA基因芯片GSE16464。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软骨分解代谢抑制因子TIMP-3的表达。用芯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TIMP-3启动子区富集的CpG岛情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AS5与TIMP-3的靶向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进行验证。结果 在OA患者组织中TIMP-3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织,OA患者组与正常软骨组织软骨细胞TIMP-3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2.1%和35.7%。LncRNAGAS5在OA中高表达,LncRNAGAS5在OA中表达较正常软骨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Blast序列比对GAS5序列与TIMP3启动子序列具有结合位点。沉默LncRNA GAS5促进TIMP-3表达,抑制OA软骨细胞胶原降解。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GAS5与TIMP-3具有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OA软骨组织中TIMP-3低表达,而LncRNA GAS5表达上调;LncRNA GAS5可富集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TIMP-3的表达,促进软骨细胞胶原蛋白降解。
2021 Vol. 27 (11): 999-1004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1719 KB)  ( 149 )
       综述
1005 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的研究进展
李浩,王浩浩,李亚坤,张民 *
腘窝囊肿(Baker’s囊肿)是常见的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最常发生于腓肠肌内侧头-半膜肌滑囊。1968年Baker最先描述其病因为腘窝部滑液滞留在滑囊中扩张所致,同时称腘窝囊肿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发生与膝关节内部的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腘窝囊肿有可能只是一个表现,原发病灶往往位于关节内部。另外,相关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在滑囊和关节腔之间存在着一个单向流通的瓣膜机制,这个瓣膜起到了阻止滑囊中液体返流回关节腔的作用,最终造成了局部液体的积聚。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关节内病理和单向瓣膜机制在腘窝囊肿的发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过去对于有症状且保守无效的腘窝囊肿往往采取后路开放性切除术,但相关报道已经指出该术式复发率很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导致囊肿持续的关节内病变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微创化治疗代替开放手术成功治愈腘窝囊肿的报道屡见不鲜,并逐步演变出多种术式。本综述的目的是回顾相关文献并对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的方法做一总结,对几个已经存在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2021 Vol. 27 (11): 1005-1009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264 KB)  ( 174 )
1010 股四头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
杨冬冬,曾伟,刘荆陵
前交叉韧带重建是运动医学中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移植物的选择在重建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理想状态下的移植物应该与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ACL)具有相似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同时在选择移植物时还要考虑患者生活方式和手术医生的经验。目前,主要移植物包括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材料如LARS韧带等。由于使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再次撕裂率较高,自体肌腱移植已成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首选。其中,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是目前最常用的自体移植物。BPTB主要的优点在于其易于获取、良好的骨性愈合和坚强的固定,但是也存在髌腱断裂、术后膝前疼痛以及髌骨骨折的风险。相对来说,HT的操作简单、膝前疼痛少,骨关节炎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其移植物愈合延迟、膝关节松弛、术后稳定性差,容易导致骨隧道扩大、更高的翻修率。虽然各个移植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最佳移植物的选择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近年来,由于股四头肌腱(quadriceps tendon,QT)具有更好的厚度及强度、良好的解剖及生物学特性等优点,QT移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欢迎。现综述如下。
2021 Vol. 27 (11): 1010-1051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457 KB)  ( 179 )
1015 2型糖尿病与软骨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凯声,亓建洪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它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的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时间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器官衰退。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所有关节组织的疾病,包括软骨下骨、韧带、腱鞘和关节囊,这些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共同参与了这种疾病的发展,而最重要的是透明关节软骨。关节透明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支配的组织,通过滑膜液和软骨下骨的营养扩散而得到营养。它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成,主要由水(70%)和有机大分子组成,主要是Ⅱ型胶原、聚蛋白多糖和低分子量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纤维形成由其他非胶原蛋白稳定的三维网络,使组织具有承受拉力的能力;由于富含负电荷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侧链的存在,蛋白多糖决定了组织抵抗压力的能力。本病的特征是逐渐出现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会导致严重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临床上T2DM合并软骨退变的患者正逐渐增多,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重,影像学表现更典型。有研究为了阐明在人类软骨细胞中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在软骨细胞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发现在高浓度的葡萄糖中会促使软骨细胞分解基因表达程序的进行,因此可促进关节软骨退化,促进OA的发展。另有研究通过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其分化成软骨的能力,发现高糖浓度下培养的hMSCs比低糖培养的细胞产生的软骨细胞明显少,结果证实局部高糖浓度的负面影响使软骨分化减少。Arellano等通过研究对比T2DM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软骨低聚基质蛋白水平的高低,得出血糖的增高可能是加重软骨退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Dawood等在通过对比T2DM小鼠与非糖尿病小鼠的软骨,可以看到T2DM小鼠关节软骨结构严重受损,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而且退变延伸至软骨更深层的区域。本文由第一作者通过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发表的文章。通过PubMed检索Mesh词“Diabetes Mellitus,Type 2[Mesh]”、“ Cartilage[Mesh]”以及其自由词进行检索。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型糖尿病(篇摘要)”、“软骨(篇摘要)”进行检索。后对文献进行筛选与归纳,总结T2DM与软骨退变的关系,阐明高血糖能加速软骨退变病情的发展,为有效早期预防和控制OA软骨退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
2021 Vol. 27 (11): 1015-1018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393 KB)  ( 160 )
       临床经验
1019 术中类三维CT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研究
雷超 1,孙函林 2*,杨启远 1,李英博 1,杨雯栋 1
目的 评估术中DSA类三维CT辅助下经肋横突区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术中DSA类三维CT辅助下经单侧肋横突区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35椎)。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72.3±2.6)岁。病变椎体分布:T31个,T44个,T52个T68个,T710个,T810个。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2例35椎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管、血气胸、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2.88±0.94)分,术后6个月(2.36±0.83)分,与术前(6.91±1.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ODI评分(25.84±5.63)%,术后6个月(23.81±5.23)%,与术前的(67.84±9.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77.29±8.42)%,术后6个月(76.63±8.65)%,与术前的(64.06±10.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随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DSA类三维CT辅助下经单侧肋横突区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性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椎体前缘高度恢复。
2021 Vol. 27 (11): 1019-1022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1555 KB)  ( 125 )
1023 后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
王文涛,白露露,郝定均,葛朝元,薛旭凯 *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7~81岁,平均(66.90±6.19)岁。均为单一椎间隙感染。影像资料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伴椎管内脓肿形成,行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理标本行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感染控制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及融合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样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1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1.1±11.7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3.8±44.92)mL,平均随访时间(16.7±3.0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级由术前C级3例,D级17例,E级11例,改进至D级4例,E级27例。结论 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彻底清除病灶,缩短病程,促进感染愈合,固定可靠,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是治疗成人非特异性胸腰段脊柱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2021 Vol. 27 (11): 1023-1027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1682 KB)  ( 134 )
1027 带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陈兵乾,王正飞,俞旭东,房小文、瞿晓宏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带袢钢板结合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20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41.3±4.0)岁;右侧12例,左侧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 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1~93 min,平均(65±10)min;术中出血量45~90 mL,平均(50±12)mL。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满2周拆线。未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组病例均随访10~20个月,平均随访(12±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愈合时间(1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喙锁间距平均为(8.6±0.72)mm,与健侧(8.51±1.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97分,其中优17例,良3例。结论 带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肩关节的骚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牢固的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明显的优势。
2021 Vol. 27 (11): 1027-1029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1091 KB)  ( 148 )
1030 钢丝轴向环聚辅助肱骨干横行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
陈波涛 1,樊效鸿 2,王柄棋 1,邓小彬 1*
目的 评价钢丝轴向环形聚拢辅助肱骨干横行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48例肱骨干横行骨折资料,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6.2±10.6)岁。根据术中是否采取钢丝轴向环聚技术辅助复位分组。17例为观察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47.4±10.3)岁,使用钢丝轴向环聚技术辅助复位。31例为常规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11.8)岁,辅助复位器械包括克氏针、持骨器、钢板、复位钳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6±9.7)个月。常规组有1例切口浅层感染,通过清创引流后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经辅助石膏制动后骨折愈合。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均较常规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丝轴向环形聚拢辅助复位和临时固定技术简化了手术过程,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无需额外器械,效率高,无手术并发症,是辅助A3型肱骨干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的有效方法。
2021 Vol. 27 (11): 1030-1032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959 KB)  ( 139 )
1033 CT或MRI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前测量中的应用
谭祯孝 1,梁海峰 1,王丁 2
目的 探讨CT或MRI影像学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单侧入路手术术前医学测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PVP手术患者资料。实验组通过术前影像学的测量达到单侧精准穿刺要求,共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55~78岁,平均(65.49±4.18)岁;身高154~189 cm,平均(168.26±10.93)cm。对照组未行术前测量,共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56~80岁,平均(63.14±3.62)岁;身高157~190 cm,平均(168.17±11.39)cm。结果 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症状缓解率为97.5%,穿刺精准率为93.75%,有效治疗率为90.00%。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术前CT/MRI影像学测量,能够提高PVP单侧入路的手术效果,模拟出相对准确的穿刺点、穿刺区域和距离,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2021 Vol. 27 (11): 1033-1036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453 KB)  ( 100 )
1036 自体髂骨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沈洪晖,罗卢华 *,吴仕旺,杨坚,王卫国,冯永强,杜健
目的 探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自体三面皮质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PHILOS治疗的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5例,女26例;年龄45~83岁,平均(69.9±7.2)岁;左侧21例,右侧10例;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1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2±0.8)d。记录末次随访时肱骨头高度丢失、肱骨头内翻角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6个月,平均(16.8±5.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和感染。术后平均肱骨头高度丢失(0.9±0.1)mm,肱骨头内翻角度(5.2±1.3)°。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83.4±5.8)分,DASH评分(17.5±4.2)分。结论 自体三面皮质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肱骨头,促进骨折愈合。
2021 Vol. 27 (11): 1036-1039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986 KB)  ( 127 )
1040 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不同CT分期肘关节骨关节炎
许健,郭标 *,付鹏飞,王家亮,马培旗,王仲秋,张磊,李婧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联合松解治疗CT分期0、1、2、3期肘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联合松解术治疗的43例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50.49±10.69)岁。根据术前CT分期将患者分组,0期8例,1期10例,2期16例,3期9例。比较4组术前与术后第1、3、6、12个月的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43例患者获得完全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56±2.67)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度、ROM、VAS、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分期显示,术后3期患者的各观察指标与0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3期患者的VAS、MEPS评分、肘关节屈曲度及ROM与1期或2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患者的肘关节伸直度与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均无感染及关节内新发游离体形成。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成形术联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显著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CT分期3期肘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较1期和2期差,0期治疗效果最好。
2021 Vol. 27 (11): 1040-1044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759 KB)  ( 133 )
1044 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赵锦伟,张钟元,江和训 *,王凤,鞠昌军,高广凌
目的 探讨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的63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男17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38.5±13.6)岁;左侧10例,右侧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4.1±2.1)d。改良组32例,采用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男16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9±17.2)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4.0±1.7)d。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5±1.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两组患者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第3、6、12个月,改良组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相比,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在不影响骨折愈合情况下,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缓解术后疼痛。
2021 Vol. 27 (11): 1044-1047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301 KB)  ( 132 )
       个案
1048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椎管狭窄2例报告
乔梁,刘猛,刘加元 *,刘海棠,魏东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摔倒后易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有时会导致椎体后方后凸畸形,并继发腰椎椎管狭窄,尤其对于一些本身已经存在椎管狭窄的患者,往往会加重病情。对于单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已经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传统腰椎后路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术对脊柱两侧肌肉软组织剥离较多,对关节突关节破坏较大,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且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内固定钉棒把持力不足,容易导致椎弓根螺钉拔出、松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管狭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当患者合并老年退变、病程长、重度椎管狭窄、两节段及以上病变等情况时,手术效果可能会不理想。笔者对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进行椎管减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021 Vol. 27 (11): 1048-1051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4155 KB)  ( 176 )
       护理园地
1052 握力联合骨骼肌质量指数与简易五项问卷在筛查老年人肌少症中的应用
刘右萍 1,李涓 1,张睿 1,倪红 1,黄小明 2*
目的 比较简易五项(strength,assistence in walking,rise from a chair,climb stairs,falls,SARC-F)问卷和握力联合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在筛查老年人肌少症中的一致性。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作者团队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宾市城乡老年居民503人,其中男268人,女235人;年龄60~88岁,平均(68.4±5.3)岁;年龄段:60~69岁281人,70~79岁159人,≥80岁63人。采用SARC-F问卷筛查肌少症,采用数字握力计测定优势手握力,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SMI,分析筛查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503人平均SARC-F问卷评分为(2.46±1.20)分,年龄越大SARC-F问卷评分越高(P<0.05);共筛出肌少症阳性53例,阳性率为10.5%,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人平均优势手握力为(26.5±4.4)kg,男性握力高于女性(P<0.05),握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握力异常者140例,阳性率为27.8%,年龄越高握力异常阳性率越高(P<0.05)。503人平均SMI为(6.80±0.72)kg/m2,男性高于女性(P<0.05),SMI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SMI低于正常值者65例,阳性率为12.9%,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联合SMI共确诊肌少症62例,患病率12.33%,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RC-F问卷评分和SMI值总体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86,SARC-F问卷筛查结果和握力结合SMI确诊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14。结论 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SARC-F问卷适合肌少症筛查但灵敏度较低,握力结合SMI可用于肌少症的确诊。
2021 Vol. 27 (11): 1052-1055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444 KB)  ( 175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