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3年 29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3-10-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综述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骨科技术
保膝治疗·富血小板血浆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865 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疗效分析
徐小彬,王逸群,陆军帅,朱玮

目的 探讨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采用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男7例,女23例;年龄62~80岁,平均(70.20±4.39)岁;左膝11例,右膝19例。术前通过X线和MRI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并评价术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功能、疼痛和下肢力线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为(26.43±7.18)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6.63±1.07)分,术后末次随访(1.17±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63.03±5.76)分,术后末次随访(93.33±2.81)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术前(44.07±3.05)分,术后末次随访(21.37±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全部为优。膝关节术前最大活动度(120.73±3.89)°,术后末次随访(121.43±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股胫角(178.6±1.98)°,术后末次随访(174.8±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力线得到纠正;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6.9±1.06)°,术后末次随访(7.2±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津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具有保留更多的骨量和软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本体感觉恢复快、改善下肢力线、术后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2023 Vol. 29 (10): 865- [摘要] ( 253 ) HTML (1 KB)  PDF (2093 KB)  ( 597 )
871 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效果对比
朱锦源,尹超逸,陈芷晴,张斌山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东莞市中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住院的102例患者,采用UKA治疗58例,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治疗44例。UKA组男8例,女50例;年龄52~83岁,平均(66.13±6.67)岁。TKA组男6例,女38例;年龄54~81岁,平均(67.79±6.74)岁。通过比较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关节功能评分及下肢力线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TKA组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5.72±1.89)个月;UKA组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15.34±1.6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初次下地及弃拐时间等方面比较,UKA组均优于TKA组(P<0.05)。术后1年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方面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股骨远端后方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的纠正能力相当(P>0.05),UKA组对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纠正能力稍劣于TKA组。结论 UKA组较TKA组在纠正下肢力线方面的能力相当,且具有更好改善膝关节功能、创伤更小、住院时长更短、更快下地的优点。建议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优先考虑UKA内侧髁置换,以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2023 Vol. 29 (10): 871-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595 KB)  ( 174 )
877 前交叉韧带磁共振异常患者行单髁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宇博,郭东昇,虞宵,徐人杰,李索远,陈广祥,张向鑫
目的 探讨术前MRI提示前交叉韧带信号异常的患者行内侧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UKA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61例。61例患者术前MRI中30膝ACL正常,31膝ACL异常,分为ACLMRI正常组,ACL-MRI异常组。ACL-MRI正常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67~85岁,平均(72.03±1.57)岁;左膝15例,右膝15例。ACL-MRI异常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65~80岁,平均(71.87±1.37)岁;左膝14例,右膝17例。两组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状态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假体松动、感染、垫片移位及磨损等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24个月,平均(23.86±0.57)个月。两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ROM、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ROM、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感染或松动、垫片移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MRI中ACL表现异常但术中探查功能性完好的患者行UKA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长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2023 Vol. 29 (10): 877-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833 KB)  ( 106 )
881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张申麓,陈彦博,汪子杰,陈以恒,金成哲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因单侧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行UKA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ERAS组)和对照组(非ERAS组)。观察组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49~77岁,平均(65.32±6.77)岁。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51~80岁,平均(65.56±7.63)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步行时间、住院时长、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 d、2 d、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于术后1、3、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复查X线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首次步行时间、住院时长、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3 d及1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SS评分、膝关节ROM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门诊随访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ERAS应用下微创UKA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围手术期失血量,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并减少住院时长,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升患者满意度。ERAS方案是优化UKA围术期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3 Vol. 29 (10): 881-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739 KB)  ( 204 )
887 单髁或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陈秋实,谢会彬,梁秋冬
目的 对比分析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UKA组和TKA组。UKA组39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32例;年龄45~74岁,平均(63.4±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92±2.70)kg/m2。TKA组3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53~76岁,平均(65.8±6.3)岁;BMI为(26.61±4.07)kg/m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人工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s,FJS)。结果 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14.1± 1.1)个月。UKA组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ROM、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UKA组患者VAS、HSS评分及ROM均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UKA组患者FJS评分均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与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相较TKA,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关节忘却程度高等优势。
2023 Vol. 29 (10): 887-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1973 KB)  ( 117 )
892 影响单髁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彭风,白伟江,王雨凡,李洁冰,张斌,徐凤周,张立兴
目的 调查影响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前内侧骨关节炎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UKA治疗的90例(136膝)膝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32膝),女69例(104膝);年龄52~75岁,平均(63.8±6.0)岁。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合并内科疾病、合并髌骨关节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软骨磨损程度、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功能、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资料。根据术后HSS评分分为优良组及非优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1个月,平均(17.4±2.0)个月。UKA优良率为8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软骨磨损程度、BMD、BMI、术前VAS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软骨磨损程度、BMI、术前VAS评分是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I同部分软骨磨损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1)UKA治疗膝前内侧骨关节炎优良率较高;(2)BMI<30 kg/m2、术前VAS<5分、全层软骨磨损是UKA术后疗效的保护因素;(3)营养因素不可忽视,关注术前营养因素可提高UKA术后疗效的优良率。
2023 Vol. 29 (10): 892-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3463 KB)  ( 136 )
898 膝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倍他米松的临床研究
史思峰,林强,卢文海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联合术中关节腔内注射倍他米松对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98例,均接受UKA手术,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51~81岁,平均(65.5±7.1)岁。98例患者按使用倍他米松情况分为倍他米松组和非倍他米松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休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活动时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休息时和活动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测量膝关节周径来评估术后膝关节的肿胀程度。检测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实验室数据评估患者术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同时记录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倍他米松组术后1 d、2 d静息状态时膝关节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术后1 d、2 d、4 d活动时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2 d、4 d、6 d膝关节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血沉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6 d 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d阿片类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联合术中关节腔内注射倍他米松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的有效方法。类固醇药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可能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促进早期活动,以提高患者对UKA手术的满意度。
2023 Vol. 29 (10): 898-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523 KB)  ( 697 )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903 矢状面楔形撑开对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张嘉贺,孙玖阳,杨久山
目的 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省中医院运动损伤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63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6.29±3.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8±1.77)kg/m2;按照上下1/2~2/3的近似比例在矢状面楔形撑开截骨间隙。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9~59岁,平均(55.66±2.66)岁;BMI(27.13±2.39)kg/m2;常规撑开间隙。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评分、PT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之内首次拍片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2个月,平均(26.81±2.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评分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且通过矢状面楔形撑开可有效避免PTS的增加。
2023 Vol. 29 (10): 903-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3448 KB)  ( 190 )
907 两种手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侧足底压力比较
王朝阳,昝强,马建兵,李志鹏,包焕利,支力强,尚磊,徐超
目的 比较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接受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或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膝关节病区选取17例行OWHTO治疗(HTO组)和19例行UKA治疗(UKA组)的内侧单间室KOA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22例同年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Pedomedic 40足底压力检测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比较步行状态下HTO组术侧、UKA组术侧与对照组的峰值压强(max pressure,MaxP)、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和外翻内翻指数(valgus/varus index,VVI),评估内侧单间室KOA患者OWHTO和UKA术后术侧的足底压力变化。结果 UKA组与对照组相比,第1跖骨头区(first metatarsal head,MH1)Max-P偏小(P<0.05),第2跖骨头区(second metatarsal head,MH2)FTI偏小(P<0.05),第5跖骨头区(fifth metatarsal head,MH5)Max-P偏大(P<0.05),中足部外侧区(lateral midfoot,MFL)Max-P偏大(P<0.05),后足部外侧区(lateral rearfoot,RFL)FTI偏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HTO组在MH1的FTI偏大(P<0.05),在MH5的MaxP均偏小(P<0.05),在中足部内侧区(medial midfoot,MFM)的FTI与Max-P均偏大(P<0.05)。HTO组与UKA组术后的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方面,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HTO组与UK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单间室KOA患者UKA术后较OWHTO术后在术侧足底压力分布上更接近于正常人,下一步仍需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研究来评估。
2023 Vol. 29 (10): 907-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2907 KB)  ( 129 )
912 HTO联合膝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刘明星,郝杰,李松林,苗壮,韩凯飞,刘培来
目的 探究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间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关节科行HTO治疗的25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47~65岁,平均(53.84±5.08)岁,记录术前及术后血液指标变化、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等发生情况。于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部分血液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VAS评分(6.52±1.16)分,术后6个月(0.92±0.7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S评分(75.16±5.42)分,术后6个月(92.36±2.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联合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术中缺血少,早期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Vol. 29 (10): 912-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1314 KB)  ( 161 )
916 关节镜辅助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
王圣睿,史小涛,王啸,谭红略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辅助胫骨近端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21年8月,39例患者(39膝)因内侧间室KOA接受关节镜探查并胫骨近端OWHTO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60岁,平均(53.2±4.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8±2.4)kg/m2。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17例,Ⅲ级17例,Ⅳ级5例。OWHTO采用双平面截骨,根据术前设定的目标力线进行内侧截骨面撑开,撑开高度≥12 mm,Tomofix钢板固定,取髂骨植骨。通过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观察下肢力线矫正、股胫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和侧位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angle,PTS)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37~46个月,平均(40.6±2.8)个月。患侧下肢力线、mFTA及MPTA分别由术前(5.96±6.62)%、(186.29±3.45)°及(83.74±2.67)°矫正为末次随访的(58.62±4.87)%、(176.41±0.81)°及(90.7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PTS(5.31±1.06)°,与末次随访(6.25±0.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Lysholm及IKDC评分分别为(2.04±0.88)分、(83.85±7.21)分及(84.87±5.68)分,与术前评分(7.93±0.28)分、(34.74±4.99)分及(37.69±6.2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发生外侧合页骨折1例,术后钢板刺激疼痛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结论 关节镜辅助胫骨近端OWHTO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症状及功能,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KOA的理想选择,但与手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2023 Vol. 29 (10): 916-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3684 KB)  ( 384 )
       保膝治疗·富血小板血浆
922 自体骨髓浓缩物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冯玉娇,周田华,李明军,陈志安,吕晓雨,王刚,徐永清,谭洪波
目的 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关节镜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联合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 rich plasma,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症状和功能改善以及软骨修复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7月到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单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7±8.58)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02±1.26)kg/m2;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I级30例,Ⅱ级32例。临床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D+BMAC组22例,AD+PRP组18例,AD组22例。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估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膝关节MRI及磁共振软骨修复组织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评估软骨修复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术后1个月时改善最明显,术后3、6、12个月逐渐降低且仍优于术前。AD+BMAC组术后1、3、6个月的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优于AD+PRP组和AD组(P<0.05),术后12个月与AD+P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仍优于AD组(P<0.05)。AD+PRP组术后1、3个月的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优于AD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MOCART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AD,AD联合BMAC或PRP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更佳,均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AD联合BMAC的疗效更优于AD联合PRP,且作用持续时间更长。AD联合BMAC或PRP均能阻止膝关节损伤进一步恶化,但较单纯AD治疗在软骨修复方面无显著优势。
2023 Vol. 29 (10): 922-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2748 KB)  ( 197 )
       综述
929 骨水泥型和生物型Oxford假体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雪枫,张文正,涂意辉,薛华明
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针对终末期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目前多用于内侧单间室膝关节病变的治疗,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相比,具有更好的活动度改善、更快的功能恢复、更接近自然的步态、更好的运动学提升及更少的并发症的优势。目前,UKA置入假体的两种固定类型是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两种类型在假体设计、手术操作、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UKA术中选择哪一种假体最合适仍然没有明确结论,目前最常见的是Oxford UKA假体(见图1~2)。本文拟对骨水泥型和生物型Oxford UKA在假体设计、手术操作、临床疗效、影像学表现及假体生存率的差异进行系统总结、对比,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Oxford UKA假体提供参考。
2023 Vol. 29 (10): 929-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921 KB)  ( 497 )
933 术前膝关节周围角度对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力线准确性矫正的研究进展
刘宇哲,阿里木江·玉素甫,覃祺,冉建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导致的疼痛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疼痛也是KOA致残的重要原因。KOA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其中HTO与其他术式相比能够实现更好的运动需求,而且在正确的适应证下,HTO和UKA均可产生持久和可预测的结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现在随着“保膝”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单纯内侧间室KOA中此术式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同。
HTO的临床效果和下肢力线的准确矫正息息相关,准确的矫正从准确的术前计划开始,虽然有不同的术前计划,但有证据显示术后的下肢力线矫正并不理想,矫正不足会导致内侧间室KOA复发,而过度矫正会导致外侧间室KOA进展。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准确的术前计划和术中矫正内翻畸形是HTO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术前膝关节周围角度对HTO术前计划的影响,以供临床医师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及进一步研究。
2023 Vol. 29 (10): 933-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117 KB)  ( 124 )
       临床论著
939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影像学征象、手术时机选择研究进展
刘晓岚,覃滢,肖运平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过去被称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最新的文献指出SONK一词错误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用术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会更准确。目前研究普遍支持SONK是SIFK的终末期表现。SIFK常表现为60 岁以上的女性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关节疼痛,多局限于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股骨内侧髁是最常见的位置。SIFK的早期发现及治疗至关重要,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较局限,有关该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影像学评估及手机时机选择等尚有争议,笔者综述如下。
2023 Vol. 29 (10): 939-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1936 KB)  ( 131 )
       临床研究
944 膝关节锁扣机制在第三代牛津单髁假体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耿保伟,张西峰
目的 研究膝关节锁扣机制在第三代牛津单髁假体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nterior medical osteoarthritis,AMOA)患者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方法组和新方法组。常规方法组共38例,紧贴前交叉韧带行胫骨垂直截骨,其中男18例,女20例;右膝14例,左膝24例;病程15.3~22.6个月,平均(18.6±3.3)个月;新方法组共35例,胫骨端垂直截骨时较传统方法组平均内旋约5 °~10 °,其中男20例,女15例;右膝19例,左膝16例;病程14.5~23.8个月,平均(18.8±4.1)个月。按新的手术截骨设计方案安装第三代牛津单髁(Oxford)假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膝关节三维步态上的相关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SS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法组较传统方法组在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HSS评分、WOMAC评分、站立位VAS评分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坐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三维步态分析,新方法组较常规方法组内外旋角度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膝关节锁扣机制,胫骨端垂直截骨时较传统方法组平均内旋约5 °~10 °,术后可使膝关节功能评分更佳,取得更高的优良率。同时,这一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上,使得内外旋活动更加接近正常生理运动范围。
2023 Vol. 29 (10): 944-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3533 KB)  ( 236 )
950 髋-膝-踝角矫正率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李瑶,梁文卫,李梦溪,郑兴国,周皓,沈凯,程蒋琪,崔维顶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时最佳的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矫正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TO治疗的89例KOA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35例,女54例;年龄38~68岁,平均(55.10±6.54)岁。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为时间点,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量表(Oxford knee score,OKS)进行评分,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HKA。定义HTO术中HKA的矫正量(术后HKA与术前HKA之差的绝对值,即手术所造成的HKA变化量)与术前HKA之比为HKA矫正率(简称矫正率)。通过预设若干假定的理想矫正率,并与各患者术后实际达到的矫正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矫正率与手术效果(以术前OKS评分与术后评分之差衡量)的关系。结果 患者术后实际的矫正率与各假定理想矫正率中,某些预设值的偏差(二者之差的绝对值)与手术效果存在负相关。体现为:术后3个月的理想矫正率(对应P值最小)约为1.1~1.2,术后1年约为矫正率1.2,即手术矫正量为术前膝关节HKA内翻角的1.2倍左右,使膝关节术后HKA达到轻度外翻为宜。结论 以矫正率1.2作为HTO矫正率目标值,即HTO术中矫正量为患者术前HKA内翻值的1.2倍,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此结论可为HTO的术前规划提供参考。
2023 Vol. 29 (10): 95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708 KB)  ( 106 )
       骨科技术
954 人工智能+3D打印导板辅助的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明立功,明朝戈,孟维娜,明朝畅,冯家威,黄野,张振鹏,龙路曼,普看博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更接近正常膝关节自然功能等优点。但是,UKA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骨的多个数据参数,比如截骨的位置、深度和截骨线的方向等。精确控制好上述参数才能真正做到假体置入位置精确和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40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递增,膝骨关节炎患者数量也随之上涨,如何辅助医生精准手术、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是近年来不断探讨的课题。早在2018年Jones等的研究表明,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无手术经验的外科实习医生在个性化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的辅助下完成截骨操作,其截骨精准度可以与手术经验丰富的专家相同。这说明PSI导板可以辅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精准截骨,降低手术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行业的发展,AI手术规划软件已经可以通过数字模拟和独有的算法,实现骨骼自动分割、精准测量角度、智能选择最佳适配假体型号和精确计算截骨量等功能,同时可以辅助解决间隙平衡问题。在确定好术中关键数据后,可为患者3D打印PSI导板,该导板根据患者骨性结构定制化打印,且拥有易固定的特点,力图使手术更加准确,减少并发症风险,最终造福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应用AI+3D打印导板辅助下膝关节固定平台UKA的技术步骤。
2023 Vol. 29 (10): 954-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3963 KB)  ( 154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