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9年 25卷 1期
刊出日期:2019-01-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临床论著
1 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分析
高志祥,杨红涛,李磊,周纲,黄卫民 *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变化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共45例,通过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患者90例作为正常组,记录患者体重指数,测量L4~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左右关节突关节角是否对称,并对这些参数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在体重指数、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与体重指数、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可能存在相关性(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中左右关节突关节角是否对称与滑脱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关节突关节角更加趋于矢状化、关节突-椎弓根角趋于水平化。
2019 Vol. 25 (1): 1-4 [摘要] ( 217 ) HTML (1 KB)  PDF (1358 KB)  ( 200 )
5 短节段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
赵成毅,李青,梁道臣,张爱明,梅治,姚海燕,范志丹,张非,陈应超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2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以前,手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后路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横突间植骨术,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3型,单一椎体骨折。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和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5±2.9)个月。两组组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断钉、断棒的发生,而对照组有一例在术后1年发生断棒现象。结论  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同时可有效恢复伤椎前柱高度,促进伤椎椎体一期愈合,减少伤椎内空壳现象的发生,重建脊柱的力学稳定性。
2019 Vol. 25 (1): 5-8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2227 KB)  ( 240 )
9 反肩置换与半肩置换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王林 1,2,谭杰 2,王皓 1,2,鲁晓波 2*
目的  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Coleman方法学评分(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CMS)以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反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30.56±3.09)°、外旋(38.44±2.70)°、外展(131.78±2.54)°,半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04.12±7.66)°、外旋(27.06±3.93)°、外展(123.88±4.88)°;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前屈、外展及外旋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41.67±3.39)°,半肩置换术组内旋(48.76±3.29)°;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功能优于反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术后末次随访UCLA(28.78±2.05)分、CMS(58.89±2.80)分及ASES(74.33±2.18)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UCLA(26.24±2.14)分、CMS(56.12±2.47)分及ASES(71.53±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在UCLA、CMS及ASES评分上均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反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2±0.44)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4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功能及评分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较大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术前应仔细综合考量。
2019 Vol. 25 (1): 9-13 [摘要] ( 313 ) HTML (1 KB)  PDF (1748 KB)  ( 238 )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
居家宝,张培训 *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ASA分级、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浓度和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至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性别、ASA分级、CCI对住院日有明显影响。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入院至手术时间(P<0.001)和CCI≥1(P=0.029)显著增加患者住院天数。结论  延迟手术和CCI升高将延长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日。
2019 Vol. 25 (1): 14-33 [摘要] ( 247 ) HTML (1 KB)  PDF (560 KB)  ( 146 )
17 肥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王超,魏戎 *,武军龙,殷欢欢
目的  评价和比较三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肥胖对TKA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中心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156例,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18.0~23.9 kg/m2)、超重组(24.0~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正常组51例,超重组55例,肥胖组50例,比较患者的基线指标、术后第1、3、5、15天静息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术后第5天和第15天的膝关节活动度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第1、3、5、15天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和第15天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肥胖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P=0.031)。结论  肥胖不影响TKA患者术后的早期疼痛和功能康复,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肥胖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效果,但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
2019 Vol. 25 (1): 17-2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1238 KB)  ( 174 )
21 新轴心式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骨破坏
饶勇,谭杰,章跃,郑舒凌,薛浩,邹龙飞,王治 *
目的  研究定制个性化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骨破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行定制个性化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置换的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骨破坏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7~69岁,平均(45.6±18.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7±1.6)个月。股骨3例,胫骨6例,股骨胫骨均累计1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其他2例。Enneking分期ⅠA 1例,ⅠB 3例,ⅡA 2例,ⅡB 4例。对患者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末次随访运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TSS)及影像学复查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病例更改手术。手术时间(181.0±36.3)min,术中出血量(227.5±59.0)mL。随访时间3~68个月,平均(25.3±19.9)个月。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6.30±1.16)分、(2.40±0.84)分和(1.90±0.74)分(F=66.962,P<0.05),HSS评分分别为(42.50±4.04)分、(62.40±4.45)分和(73.6±3.78)分(F=147.782,P<0.05),KSS评分分别为(37.30±3.83)分、(68.60±2.32)分和(76.10±4.56)分(F=311.274,P<0.05);末次随访MTSS评分为(23.10±2.33)分。本次研究中1例因假体破坏翻修,2例因术后全身转移复发死亡,1例复发局部转移截肢,余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假体松动。结论  个性化定制轴心式膝关节肿瘤假体对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骨破坏是一个较好的保肢治疗手段之一,但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原则,仔细完整切除肿瘤,配合术后化疗控制肿瘤复发。
2019 Vol. 25 (1): 21-47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1535 KB)  ( 169 )
25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张贵春,郑润泉,邹林,陈晨,郝光亮,曹学成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 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 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2019 Vol. 25 (1): 25-54 [摘要] ( 297 ) HTML (1 KB)  PDF (2052 KB)  ( 246 )
29 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于洪波,初仁珠,于大威,林明强,于凤君
目的  探讨烟威地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骨科收治的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烟威地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进行检查,最终确诊1 424例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骨创伤部位、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好发部位、伴随疾病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中,1 424例确诊为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4.50%。其中,DVT 1 304例,发生率为4.1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37例,发生率为0.7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D-二聚体水平、简明损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及D-二聚体水平、AIS分级及ISS评分关系密切。
2019 Vol. 25 (1): 29-33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653 KB)  ( 249 )
       临床研究
3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磷酸钙和庆大霉素复合型骨水泥的生物力学研究
项明源 1,李超 1,王学辉 1,成艳琪 2,张涛 3*,李朝阳 2*
目的  研究不同比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和一定比例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组成的复合骨水泥生物力学性能,筛选出理想的配比比例。方法  将β-TCP粉末按15%、25%、35%的总质量比分别与对应的PMMA粉末混合,再将GM粉末按4%的总质量比分别加入到上述三组中制成复合骨水泥粉末,按厂家推荐的2︰1固液比混合后制成样本,测量各组的注射时间与干燥后的抗压强度,再将各组的样本按1︰5的比例浸泡于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中,分别于1 d、3 d、5 d、1周、2周、3周、4周取出对应的各组样本,并测量各组浸泡液的pH值、GM释放量、样本干燥后的降解率和抗压强度。结果  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浸泡后缓慢降低,复合骨水泥的体外降解率和GM释放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骨水泥浸泡液的pH值,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复合骨水泥中β-TCP含量在35%时可最大程度将两组骨水泥的性能结合在一起,有较理想的抗压强度、降解率、GM释放量,是较理想的混合比例。
2019 Vol. 25 (1): 34-38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820 KB)  ( 212 )
39 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CT研究
赵秉诚,韦革韩,覃文报 *,余海龙,覃义淳,韦志盟,刘付胜华,韩春
目的  本文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和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CT测量,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定位法安放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准确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我院关节外科收治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44髋髋关节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采用CT测量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手术前后前倾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应用髋臼横韧带定位法安放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手术中所有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假体平均前倾角为(21.37±9.69)°,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19.22±6.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假体前倾角女性为(24.59±11.57)°,男性为(20.28±8.76)°,与术前女性和男性髋臼解剖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术前解剖前倾角比男性术前解剖前倾角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解剖学相对正常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以髋臼横韧带为解剖标志,对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精确植入可起到较可靠的参照作用。
2019 Vol. 25 (1): 39-43 [摘要] ( 289 ) HTML (1 KB)  PDF (1698 KB)  ( 191 )
       实验研究
44 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两种动物模型形态学比较研究
赵江博 1,李燕 2,田佳宁 1,郭凤英 2,王硕 1,杨超 1,席向东 1,陈德胜 *
目的  建立两种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模型,比较炎症水平、骨溶解情况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指标,为骨溶解相关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颅骨模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制备两组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模型。通过HE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骨溶解情况;采用TRAP染色法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  小鼠气囊植骨模型组骨吸收面积为(385.30±5.11)nm2,明显高于小鼠颅骨模型组的(288.60±4.89)nm2(P<0.05);小鼠气囊植骨模型组破骨细胞数目为(16.75±0.53)个,明显高于小鼠颅骨模型组的(9.55±0.48)个(P<0.05)。结论  两种动物模型均构建成功;小鼠气囊植骨模型在炎症水平、骨溶解情况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方面均优于小鼠颅骨模型,因此在模拟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病理过程中小鼠气囊植骨模型模拟度更高。
2019 Vol. 25 (1): 44-47 [摘要] ( 298 ) HTML (1 KB)  PDF (1960 KB)  ( 159 )
       综述
48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彭龙,刘扬,赵红卫 *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疾病,CES的定义是一系列腰背痛,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鞍区麻木和下肢运动无力,下肢感觉改变或麻木,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和泌尿系症状。CES的总体发病率为0.07%~0.12%,发生率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CES有五个特征,包括单侧或双侧神经源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感觉减弱,膀胱功能改变,最终导致无痛性尿潴留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CES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在完全性CES中有完全的尿潴留和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在不完全性CES中有排尿功能减退和部分直肠功能丧失。不完全性CES患者虽然保留了排尿的自主控制,但可能存在其他的排尿障碍,如尿急、尿流不畅、尿等待或尿道感觉减退。虽然该病最早在1946年由Whitcomb提出,但CES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对马尾综合征的文献报道也有不少,但对其发病机制、分型、诊断、治疗时间及治疗方式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将回顾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9 Vol. 25 (1): 48-50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570 KB)  ( 173 )
51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丁一,杨晋才
近年来,在评估脊柱矢状位平衡方面,各国学者均表示脊柱与骨盆矢状面形态与参数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矢状平衡的分析对于了解脊柱骨盆生物力学与制定脊柱外科矫形术前计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9 Vol. 25 (1): 51-54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588 KB)  ( 176 )
       临床经验
55 颅骨牵引复位配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沈哲,郭伟壮,杨欣建
目的  探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95.46±10.86)min,术中出血量(95.28±6.12)mL,对照组分别为(125.83±16.94)min、(116.81±13.41)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85.09±11.78)分 、(115.55±16.78)分,对照组则分别为(63.97±10.47)分、(96.99±14.27)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71%,同样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方案相比效果更加显著,且可有效解除关节突绞锁,恢复脊髓功能,同时有效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提升机体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2019 Vol. 25 (1): 55-58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0 KB)  ( 99 )
59 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对比
徐杰 1,马振华 2*,徐迈 2
目的  观察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随访的60例Rockwood Ⅲ型及以上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通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X线测量喙锁间距和肩锁移位距离、Karlsson疗效分级标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5±10.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30.5)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多种并发症。两组术后12个月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评定肩关节功能,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值(92.1±10.2)分,Karlsson疗效优良率为9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8.4)分和75.6%(P<0.05);两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费用低等优点,与锁骨钩钢板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2019 Vol. 25 (1): 59-62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1357 KB)  ( 166 )
62 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芳,唐明
目的  探讨经皮埋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桡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桡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分别应用3.0 mm埋头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与2.4 mm桡侧支撑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空心加压螺钉组28例,支撑钢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后期恢复情况,术后根据腕关节X线及CT结果观察患者桡骨茎突骨折愈合的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Green和O'Brein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空心加压螺钉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支撑钢板组,5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桡骨茎突骨折的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桡骨茎突无骨折不愈合表现,无骨折再次移位、创伤性关节炎及腕关节不稳定表现,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Brein评分标准评分为(84.4.±4.5)分和(82.6±4.9)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桡骨茎突骨折,可采用经皮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与桡侧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两者相比,前者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9 Vol. 25 (1): 62-65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1391 KB)  ( 136 )
66 尺骨髓内针治疗成人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
陈良石,李正伟,朴成东 *
目的  总结尺骨髓内针治疗成人盂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共收治的19例成人孟氏骨折,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00±11.4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摔伤12例。根据Bado分型标准:Ⅰ型11例,Ⅱ型6例,Ⅳ型2例。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尺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桡骨头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术。结果  手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3.8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00±2.45)周,未出现尺骨畸形愈合及桡骨头再脱位。结论  闭合复位尺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孟氏骨折手术效果良好,可以恢复尺骨的长度,防止短缩,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异位骨化并发症少的特点,且术后早期可行功能锻炼,降低患者住院时间,预后较好。
2019 Vol. 25 (1): 66-68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1115 KB)  ( 134 )
69 顺行髓内克氏针治疗成人指骨颈骨折
姚永锋,妙定坤,王延军 *
目的  探讨顺行髓内克氏针治疗Al-QattanⅡ型及Ⅲ型成人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8例成人指骨颈骨折,男6例,女2例;年龄15~49岁,平均27岁。拇指近节指骨骨折5例,示指近节指骨骨折1例,小指中节指骨骨折2例。跌伤4例,挤压伤4例。采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克氏针固定,术后辅以石膏固定,并对骨折固定情况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骨折移位情况,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周左右。末次随访时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87.5°~93.3°,平均91.1°,外观良好,无明显疤痕形成。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8例,优良率100%。结论  顺行髓内克氏针治疗成人指骨颈不稳定骨折,可有效保持骨折断端固定稳定,同时避免软骨损伤和关节僵硬,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2019 Vol. 25 (1): 69-71 [摘要] ( 205 ) HTML (1 KB)  PDF (1491 KB)  ( 180 )
71 顺行及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
刘小智,宋坤修,马丙栋,李修国,赵多伟,曲玉磊,刘永涛 *

目的  探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3例,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20例。视伤口污染情况决定是否一期或二期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术。病例资料:掌侧软组织缺损共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5~52岁。电锯伤8例,挤压伤及砸伤18例,切割伤7例。示指缺损18例,中指11例,环指4例。患指均残留部分或全部甲基质和甲床。指端皮肤缺损13例为患指远节1/3,20例为整个远侧指腹加患指中节的远1/3皮肤缺损。结果  所有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无感染。术后随访1年后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组指端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无明显触痛且皮瓣耐寒、耐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外形早期臃肿,皮瓣供区植皮处有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达4~6mm。患者均可继续以前的工作,对手指修复后的外形及感觉均较满意。结论  对于指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创面,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且皮瓣不臃肿,术后不易发生静脉危象;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创面,需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2019 Vol. 25 (1): 71-73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493 KB)  ( 172 )
74 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魏增永,王波,罗建成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在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7例,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结果  17例患者,2例后期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复查J-sign(-)、髌骨恐惧试验(-)、髌骨外推移位试验(-),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行配对 t 检验,结果显示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手术方式。
2019 Vol. 25 (1): 74-76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904 KB)  ( 311 )
77 手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近期疗效观察
胡东 1,赵宏谋 2,杨杰 2,李毅 2,梁晓军 2*,王军虎 2
目的  评估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17例31足,男3例5足,女14例26足;年龄49~77岁,平均53岁。患足均存在严重的足母外翻,同时伴第2~5跖趾关节脱位、半脱位及僵硬性锤状趾或爪形趾。比较患足术前、术后X线片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改变情况结合马里兰足部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MF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个月。患足外形及步态均明显改善,行走时疼痛消失。术后第1跖趾关节骨不连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切口感染、足趾缺血性坏死、足趾畸形复发、跖底胼胝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足MFS评分、VAS评分、HVA、IMA术前分别为(38.42±7.81)分、(8.13±1.15)分、(39.48±6.44)°和(14.74±2.46)°,末次随访时为(82.42±5.05)分、(1.61±0.92)分、(15.23±2.19)°和(9.68±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能有效矫正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短期疗效满意。
2019 Vol. 25 (1): 77-8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167 KB)  ( 145 )
81 渐进拔出内置负压引流装置在闭合骨科延迟愈合创口中的应用
展文震,黄臻,杨成林 *,赵鑫强
目的  总结渐进拔出内置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在闭合骨科延迟愈合创口中的临床效果,并探索出一套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创口延迟愈合患者78例,其中男33例,女45例;年龄23~67岁,平均(36.3±2.5)岁。在常规应用清创VSD技术的基础上,改良为渐进拔出内置VSD,根据病情变化改变冲洗液的量及性质促进创口愈合。结果  78例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5±3.8)d,创口愈合费用平均为(5 587.4±32.3)元。所有患者创口均愈合良好,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较为满意。结论  渐进拔除内置VSD闭合骨科延迟愈合创口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可有效闭合骨科延迟愈合创口,是一种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治疗方案。
2019 Vol. 25 (1): 81-96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1205 KB)  ( 157 )
84 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联合改良垂直间断褥式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
姜健 1,2,孙强 2*,苏云 2,董新利 2,王洪勋 2
目的  总结采用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联合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以下简称为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患者1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0例;年龄34~45岁,平均40岁;左侧10例,右侧6例,术中切口采取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的方式,关闭切口则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缝合切口弧形部分,术后观察切口皮肤愈合情况,出院后则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随访,评价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无切口裂开、不愈合及皮肤坏死等情况,均未发生软组织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2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结论  采取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最大限度保护腱周及皮缘血运,避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2019 Vol. 25 (1): 84-86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111 KB)  ( 121 )
87 下肢消毒铺巾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刘子桃,江涛,苏海涛
目的  探讨自制下肢手术消毒铺巾支架在下肢手术消毒铺巾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骨科进行下肢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16~82岁,平均52.3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用支架抬举后再人力托举肢体方法进行消毒铺巾,观察组采用自制下肢消毒铺巾支架托举肢体并进行消毒铺巾。结果  两组均消毒合格,均未发生铺巾污染、皮肤受压、切口延迟愈合、术后感染情况。观察组平均消毒铺巾时间(11.6±0.65)分,对照组平均消毒铺巾时间(16.4±0.73)分.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少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自制下肢消毒铺巾支架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2019 Vol. 25 (1): 87-88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1812 KB)  ( 128 )
       个案
89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同侧股骨头及双侧股骨干骨折1例
江晨,崔华,龚江峰,徐辉
随着高能量损伤机制如高速碰撞、高处坠落的增多,复杂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中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及股骨干骨折就是一个非常少见的组合。本文报告1例单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同侧股骨头及双侧股骨干骨折的病例,同时本例患者还合并同侧髌骨开放性骨折脱位,国外文献中只有类似个案报道,而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2019 Vol. 25 (1): 89-91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905 KB)  ( 138 )
91 桡骨头脱位合并下尺桡脱位、尺骨茎突骨折诊治1例
程彭超,王攀峰,蒋英杰,许硕贵 *
创伤后尺桡骨干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或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报道有很多。但同时发生下尺桡脱,术后位与桡骨头脱位且不伴有尺桡骨干部骨折少见,本例患者同时发生尺骨茎突骨折。2002年Leung首次报道了桡骨头前脱位合并下尺桡向掌侧脱位个案。之前的少数病例报道中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损伤,有采用闭合复位和固定的方法,而我们尝试闭合治疗时发现桡骨头向前方脱位,通过闭合方式不能纠正,而在术中桡骨头复位后仍不稳定。
2019 Vol. 25 (1): 91-92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592 KB)  ( 127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