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7年 23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临床论著
1057 个体化手术治疗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
杨瑞峰1,2,谭俊铭 2
目的  总结个体化手术治疗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女14例,男2例;年龄41~65岁,平均(55.8±4.3)岁;病程11~20年,平均(15.7±2.8)年。所有患者均有颈椎不稳,按影像学表现分为寰枢椎半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下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其中难复性AAS 3例,可复性AAS 9例,VS 2例,SAS 2例。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Ranawat分级,测量寰齿后间距(posterior atlanto-odontoid interval,PADI)和颈延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23.2±3.6)个月。1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1例虽无改善但亦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后16例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较术前减小。经CT证实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未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结论  对上颈椎类风湿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可有效缓减颈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破坏过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2017 Vol. 23 (12): 1057-1061 [摘要] ( 308 ) HTML (1 KB)  PDF (1270 KB)  ( 184 )
1062 3D打印导航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陈嘉华,邓烨,蔡智,罗立镇,黄凯,谭明生,谢大志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前应用传统三维CT重建图像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2017 Vol. 23 (12): 1062-1065 [摘要] ( 233 ) HTML (1 KB)  PDF (2734 KB)  ( 231 )
1066 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赖俊辉 1,江涛 2,黄永铨 2,陈善创 2,苏海涛 2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行改良小切口Latarjet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3例;左肩4例,右肩10例;年龄19~43岁,平均25.1岁。术后通过影像学报告、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得了12~36个月随访,平均22.8个月;切口长度4.5~6.5 cm,平均4.9cm;喙突骨块与肩盂平齐率92.86%,在2~5点位置为100%。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87~100分,平均94.7分;VAS评分0.5~2.0分,平均1.3分;无患者复发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无骨块骨折,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明显肩盂骨性缺损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7 Vol. 23 (12): 1066-1077 [摘要] ( 347 ) HTML (1 KB)  PDF (1453 KB)  ( 210 )
1069 两种手术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
胡联英,贾其余,曹溢,俞宇,郑曙翘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PS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AS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40例,经PSA行初次THA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岁。经ASA行初次THA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50~79岁,平均70.5岁。对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5.5个月。PSA组出现1例迟发型感染,于初次置换术后18个月行翻修手术;2例术后出现假体脱位,均手法复位成功。ASA组术后无感染及脱位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组术前Harris评分(42.43±7.25)分,术后6个月(87.90±7.36)分,术后末次随访(90.30±8.24)分;ASA组术前Harris评分(41.72±6.98)分,术后6个月(90.20±8.05)分,术后末次随访(92.50±9.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SA及ASA行初次THA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PSA相比,ASA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住院病程,并且在预防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优势。
2017 Vol. 23 (12): 1069-1081 [摘要] ( 265 ) HTML (1 KB)  PDF (1299 KB)  ( 210 )
1073 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空心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王桂华,冯玉旭,谭力,王梅生,陈福扬
目的  比较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单纯空心加压螺钉组(B组)26例,男15例,女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败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为(94.70±4.96)min,B组为(67.30±5.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144.27±26.42)mL,B组为(77.73±7.8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1.33±1.09)个月,B组(13.19±1.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病例,B组出现5例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A组(80.87±2.55)分,优于B组(79.30±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空心钉相比,空心钉辅助加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及加压效果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内固定物失败率更少,患髋功能评分更高,但手术操作更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加。
2017 Vol. 23 (12): 1073-1077 [摘要] ( 286 ) HTML (1 KB)  PDF (1682 KB)  ( 221 )
1078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外翻畸形的晚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吴彦杰,张育民 *,王亚康,马涛,郭建斌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方法治疗合并外翻畸形的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3例合并外翻畸形的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6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4岁。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外侧入路、外侧软组织松解、使用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后给予抗凝及早期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并使用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来评价手术临床效果。结果  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术前FTA角为15.3°(10.1°~19.3°),术后为5.2°(4.3°~8.4°),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2°(61°~85°)提高到术后的98°(89°~110°),K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3分(13~39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1分(85~97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3.0分(2~38分)提高到89.3分(84~97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外翻畸形的晚期膝骨关节炎,术中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选择性截骨、恰当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选择合适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可以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疗效确切。
2017 Vol. 23 (12): 1078-1081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1255 KB)  ( 183 )
1082 “拉链式”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
程球新,余专一,周江军,赵敏,肖金辉 *,陈晶祥,杨俊,付美清,史柏娜,肖春林,钟兴
目的  探讨“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7~58岁,平均(35.60±2.65)岁。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ⅢA型5例,ⅢB型10例,ⅢC型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保护创面,待创面清洁、肉芽生长良好后通过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及皮瓣覆盖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得12~30个月,平均(20.95±1.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经“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4~30d后关闭创面。2例患者因创面感染、组织坏死,经多次清创及“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最后通过游离植皮及转移皮瓣修复创面。钉道感染1例,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20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6个月,平均(12.60±0.65)个月。2例发生骨延迟愈合。2例出现骨不连,拆除外固定支架行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最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  “拉链式”开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有效防止创面感染,每天观察创面情况,掌握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7 Vol. 23 (12): 1082-1085 [摘要] ( 256 ) HTML (1 KB)  PDF (1578 KB)  ( 179 )
       临床研究
1086 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方法的临床研究
刘峰 1,2,刘保一 2,赵德伟 2*
目的  比较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不同应用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控制失血量(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50~71岁,平均(61.0±5.5)岁,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临床研究。随机将75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患者。A组:术前30 min静点1 g氨甲环酸;B组:术前30 min静点1 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 g氨甲环酸;C组:术前30 min静点1 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 g氨甲环酸+术后3 h静点1 g氨甲环酸。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手术前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osis,DVT)形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748.3±80.2)mL,隐性失血量为(273.7±85.0)mL;B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514.4±67.6)mL,隐性失血量为(193.1±71.0)mL;C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463.3±67.6)mL,隐性失血量为(168.2±75.0)mL。B、C两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均比A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C两组对比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A、B、C三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按照B、C两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比A组方法应用能明显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三组方法均未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作用安全有效;但是B、C两组应用方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术前静点1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g氨甲环酸此种方法应用。
2017 Vol. 23 (12): 1086-1094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524 KB)  ( 260 )
       实验研究
1091 混合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能分析
王小伟,高春生 *,晏慧超,李勇光
目的  探讨混合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成骨分化潜能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和ADSC,纯化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两种细胞分别进行成脂肪诱导、成软骨、成骨诱导,分别利用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实验分四组:A组:BMSC+ADSC未诱导(BMSC︰ADSC=1︰1);B组:BMSC诱导组;C组:ADSC诱导组;D组:BMSC+ADSC诱导组(BMSC︰ADSC=1︰1)。诱导组采用成骨诱导液进行成骨诱导,体外培养14d后Real-time 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表达情况,以及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OCN及Run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两种细胞在体外诱导后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q-PCR结果显示D组OCN及Runx-2表达量明显高于A、B、C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OCN及Runx-2蛋白表达量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BMSC与ADSC在体外混合共培养条件下可促进干细胞的成骨性能。
2017 Vol. 23 (12): 1091-1094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148 )
       综述
1095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发生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陈睿,田野,袁文,何海龙 *
2017 Vol. 23 (12): 1095-1098 [摘要] ( 256 ) HTML (1 KB)  PDF (424 KB)  ( 270 )
1099 慢性骨髓炎感染复发诱因的研究进展
李文波 1,2,张超 1,2,石杰 1,2,贾丁丁 1,2,黄强 1,高秋明 1*
2017 Vol. 23 (12): 1099-1102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447 KB)  ( 302 )
1102 微小RNA对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顾宗欣 1,王五洲 2*
2017 Vol. 23 (12): 1102-1105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328 KB)  ( 161 )
       临床经验
1106 非连续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唐明 1,胡亚宁 1,姚广清 1,王晓静 1,庞巨涛 2
目的  比较非连续椎体次全切术及长节段椎体次全切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连续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1例为实验组,采用非连续性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选择连续3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长节段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1例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有2例出现钛网轻度移位,给予延长外固定时间,8个月后融合。实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随访时已恢复正常。结论  前路非连续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2017 Vol. 23 (12): 1106-1109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2069 KB)  ( 167 )
1109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陈兵乾,盛晓文,彭育沁,房小文,王正飞,钱宇峰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为43~65岁,平均49岁。按照Denis分型,A型16例,B型14例,C型6例,D型1例,E型1例。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29例。术前常规完善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术中先植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经椎弓根向伤椎内植入人工骨颗粒,再向伤椎内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X线及CT,观测椎体后凸Cobb角度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予清创、闭式冲洗引流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年复查CT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人工骨融合良好。术后没有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患者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平均压缩比和Cobb角度变化与术后3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有效增强脊柱强度,有效减少伤椎复位的丢失和内固定的失败率。
2017 Vol. 23 (12): 1109-1112 [摘要] ( 233 ) HTML (1 KB)  PDF (2615 KB)  ( 197 )
1113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张志文 1,何承建 1,文峰 1,毛田 1,席金涛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3~80岁,平均(55±12.4)岁。根据术前及术后3 h、1个月、3个月、1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0.00±15.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1~3个月随访,术后复查MRI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3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的差值为(4.7±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44例,良10例,一般4例,优良率93.1%。结论  经皮椎间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2017 Vol. 23 (12): 1113-1115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1794 KB)  ( 226 )
1116 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刘叶,申海波,张宏志
目的  观察Schanz钉系统经皮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以相同的标准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以及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后凸成形组(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椎体高度等数据,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及比较。结果  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椎体内可灌注更多的骨水泥并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P<0.05),伤椎再骨折少(P<0.05),术后1年VAS、ODI评分明显优于PKP组(P<0.05)。结论  经皮Schanz钉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可较大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和维护力学稳定性,显著改善预后,对治疗塌陷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2017 Vol. 23 (12): 1116-1120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1787 KB)  ( 182 )
1120 锚钉固定治疗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分析
穆臣会,郭氧,卓爱国,徐华,陈淦,温新明,李建昌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锚钉固定与保守治疗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术者诊治的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锚钉固定组9例及保守治疗组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肘关节屈曲度与前臂旋转度、Mayo评分与腱骨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手术组治疗优良率为88.89%,保守组治疗优良率为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度分别为(117.3±8.1)°、(134.4±9.0)°,保守组分别为(102.2±7.6)°、(11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Mayo评分、腱骨愈合时间分别为(92.5±3.2)分、(9.2±1.3)周,保守组分别为(81.7±5.4)分、(11.6±1.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11.11%)、5例(55.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锚钉固定治疗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以及恢复较快等优点,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2017 Vol. 23 (12): 1120-1122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755 KB)  ( 164 )
1123 尺骨远端截骨缩短内固定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早期疗效
赵国勇,王易 *,刁常乐
目的  评价尺骨远端截骨缩短内固定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骨一科行尺骨远端截骨缩短内固定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16例患者,于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1年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评定,桡骨尺偏角、腕骨角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7.81±7.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75±8.4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56±1.46)d。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52±1.26)分降低至(2.02±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4,P<0.05);腕关节丧失功能评定由术前的(65.26±12.13)%降低至20.43±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桡骨尺偏角由术前的(30.64±5.95)°降低至(22.86±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4,P<0.05);腕骨角由术前的(120.47±5.36)°增加至(130.5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临床指标显示手术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目的。结论  尺骨远端缩短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早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 Vol. 23 (12): 1123-1125 [摘要] ( 276 ) HTML (1 KB)  PDF (591 KB)  ( 188 )
1125 全螺纹加压无头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马仲锋 1,齐明 2,黄雷 3
目的  探讨全螺纹加压无头中空螺钉(headless reduction,HLR)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应用HLR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33例患者资料,男23例,女1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6±3.5)岁;摔伤22例,高空坠落伤9例,其它伤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合并肱骨小头骨折2例,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5±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1.6周。术后末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评定,优1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0.91%。结论  HLR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头解剖外形、维持桡骨头高度,减少肘外翻不稳、异位骨化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7 Vol. 23 (12): 1125-1128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945 KB)  ( 212 )
1129 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李孝新,杜国军 *,裴军,尤加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搜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手术入路,1例采用铆钉固定并行关节囊修补,5例用螺钉固定,2例以锁定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末次复查时,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向后半脱位,但均未有复发脱位、肱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根据Constants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  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较为少见,早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但是对于创伤较重,合并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需进一步探讨。
2017 Vol. 23 (12): 1129-1131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941 KB)  ( 197 )
1132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术中策略对比研究
余江,胡兆洋,李光胜,胡敏,蒲川成,冉学军
目的  通过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常用的三种预防双下肢不等长方法,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术中最佳策略。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单侧髋关节疾病行TH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中三组采用不同方法评估双下肢长度,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三组术前、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计纳入215例因单髋关节疾病行THA治疗的患者,男154例,女61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为(65.3±4.6)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分别应用髋臼钉结合缝线测量法(A法)、Shuck试验测量法(B法)及屈膝触摸对比测量法(C法)评估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异,髋臼钉结合缝线测量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情况(A/B/C,χ2=35.5,P<0.05;A/B,χ2=34.1,P<0.05;A/C,χ2=12.7,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髋臼钉结合缝线测量法与其余两种方法相比较,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情况(A/B/C,F=94.9,P<0.05;A/B,t=-141.5,P<0.05;A/C,t=-79.2,P<0.05;B/C,t=-131.2,P<0.05)。平均随访3个月(1~6个月)。术后患者无需使用增高鞋垫,无感染、脱位、坐骨神经疼痛、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钉结合缝线测量法是预防THA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相对准确及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7 Vol. 23 (12): 1132-1135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455 KB)  ( 155 )
1136 THA中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对于重建股骨偏心距的意义
杨小龙,许峰,张中兴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恢复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旋转中心的距离,以重建患侧股骨偏心距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以此数据作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患侧假体,通过术中进行适当调整,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术后再测量两侧股骨偏心距,判断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情况,按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小于等于4 mm为重建组,差距大于4 mm为非重建组,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重建组患者74例,非重建组26例,重建率74%;重建组Harris评分为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非重建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0~36个月,无感染、松动和脱位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健侧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为参考,术中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可明显提高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该方法简单、可靠,易于掌握。
2017 Vol. 23 (12): 1136-1138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467 KB)  ( 164 )
1138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程辉光,段宁,马涛,张育民 *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12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术后使用氨甲环酸,64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6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3 d血红蛋白、术后30及90 d死亡率、术后90 d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90 d随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总失血量(1 365.7±856.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899.6±989.7)mL(P<0.05);试验组总失血量较对照组少(533.9±132.9)mL。试验组患者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术后30 d及90 d死亡率、DVT发生率等相似(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够降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量,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2017 Vol. 23 (12): 1138-1140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693 KB)  ( 158 )
1141 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中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对照研究
冯卫东,芦浩,王文革
目的  探讨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5例,通过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EA)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术中在第一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点滴1 g氨甲环酸,术后3h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应用;B组双膝TKA术中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 g/50 mL并夹闭引流管2 h;C组双膝术中在第一侧TKA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点滴1 g氨甲环酸,同时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 g/50 mL并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三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中B组在第1天引流量最多(644.1±97.8)mL,C组(418.7±92.4)mL最少,但第2天引流量B组最少(148.6±99.7)mL,C组最多(167.5±87.5)mL,B组较其他两组总引流量(792.7±94.6)mL最多。三组患者引流量、第1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中B组最多(80%),C组最少(48%),B组较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无患者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联合静脉应用于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可以有效减少引流量,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2017 Vol. 23 (12): 1141-1143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357 KB)  ( 150 )
1144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疗效分析
李海明,柳晓军,孙勇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在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科经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愈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4岁,平均10.8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52 h,平均5.5 h。根据病情及踝关节X线评价骨骺愈合情况,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通过1周、6周、6个月、1年、2年的随访观察,26例患儿均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有明显畸形愈合,未发生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例X线片示骺线不清或称有早闭,但未见患肢短缩。AOFAS踝后足评分评分,优24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6.15%。结论  手法整复治疗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是一种费用低、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愈合速度快、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2017 Vol. 23 (12): 1144-1146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1288 KB)  ( 234 )
1146 数字技术辅助下微创治疗Ⅱ、Ⅲ型跟骨骨折
张学全 1,曾金莲 2,曾参军 3*,黎惠金 1,张火林 1,熊冠华 4
目的  探讨数字技术辅助下,采用改良的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借助数字技术微创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45岁,平均35.3岁;左侧27例,右侧16例;高处坠落伤34例,其它9例。借助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模拟手术,最终根据模拟手术效果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并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宽度差异,依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3个月;均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5.2个月,平均4.1个月。未出现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神经损伤、腓骨肌腱激惹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B-hler、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结论  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数字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迅速、固定牢固、复位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2017 Vol. 23 (12): 1146-1149 [摘要] ( 276 ) HTML (1 KB)  PDF (1838 KB)  ( 191 )
       个案
1150 双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周鹏,邵宏斌,杨勤旭,陈锋锋,姚彦斌,李慎松 *
2017 Vol. 23 (12): 1150-1152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719 KB)  ( 178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