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7年 23卷 5期
刊出日期:2017-05-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385 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唐向盛,谭明生,杨峰,郝庆英,移平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接受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36例;双侧固定组接受传统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4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30个月。术前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试验显示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相比,能够取得与后者类似的临床疗效,但能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2017 Vol. 23 (5): 385-389 [摘要] ( 355 ) HTML (1 KB)  PDF (3704 KB)  ( 150 )
390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临床疗效分析
刘海平 1,郝定均 1,王晓东 1,赵勤鹏 1,董晓华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后经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术后闭合式伤口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1岁(43~68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一的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2~3 3例,L3~4 11例,L4~5 18例,L5S1 4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灌注冲洗2~3周;术中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检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所有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01±16.3)min,术中失血量180~550 mL,平均(368±75)mL,细菌培养结果提示6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其余27例患者均提示阴性,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周,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患者炎性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椎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二次手术创伤的优点,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7 Vol. 23 (5): 390-394 [摘要] ( 363 ) HTML (1 KB)  PDF (1685 KB)  ( 185 )
395 关节镜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姜棚菲 1,马张稳 1,高飞 1,苗强 2
目的  有效地对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差异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最终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住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治疗后3个月UCLA评分和肩关节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组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36±0.64)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0.96)周,经统计学分析,t=-4.48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3个月UCLA评分比较: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的疼痛、肌肉肌力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和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疗效比较:治疗后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组优良率77.78%;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66.11%,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χ2=2.429,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Herbert钉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诊断明确、操作安全、临床疗效确切以及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是一种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2017 Vol. 23 (5): 395-399 [摘要] ( 371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256 )
400 缝匠肌骨瓣转移在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吴剑 1,2,张柘 1,秦星星 1,胡锋 1,陈沼飞 1,赵泉 1,蔡贤华 3,鲍同柱 4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缝匠肌肌骨瓣转移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共收治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2.8岁(18~46岁),受伤时间平均10.3周(8~18周)。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高处坠落伤2例。Garden分型:Ⅰ型0例,Ⅱ型1例,Ⅲ型7例,Ⅳ型3例。均经Smith-petersen入路切开复位、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以股骨颈前侧骨折线为中心凿取4.0 cm×1.5 cm×1.0 cm骨槽,将缝匠肌骨瓣植入骨槽内,全螺纹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3 d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髋关节正侧位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11例患者中1例术后1个月因故死亡失访,10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3个月(13~83个月)。股骨颈骨折均得到了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个月(9~15个月),1例12个月复查时发现股骨头外上方塌陷,无关节间隙变窄但髋关节疼痛明显,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髋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73.4分、76.1分、75.3分、86.6分、89.6分、90.7分。结论  缝匠肌血供呈节段性,血管可保留,可以采用缝匠肌肌骨瓣转移植骨改善骨折端的血运,促进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愈合。
2017 Vol. 23 (5): 400-403 [摘要] ( 473 ) HTML (1 KB)  PDF (1466 KB)  ( 211 )
404 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及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陈广辉,王洪伟,吴琼,高锋,杨海宝,高飞,赵湘军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及疗效的关系,评估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均采用手术治疗。按Delbet分型,Ⅰ型0例,Ⅱ型7例,Ⅲ型12例,Ⅳ型5例。早期手术11例,延迟手术13例。采用闭合复位16例,切开复位8例。术后功能评价采用Ratliff分级。结果  无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骨骺早闭4例,下肢不等长6例,髋内翻4例,骨不愈合3例,内固定失效1例。按Ratliff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5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7.5%。结论  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提高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愈合及疗效相关;股骨头缺血坏死与螺钉通过骺板、骨折分型相关;与手术时机、关节囊减压、复位方式无关。
2017 Vol. 23 (5): 404-408 [摘要] ( 363 ) HTML (1 KB)  PDF (2120 KB)  ( 214 )
409 158例股骨近端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
张军良 1,2,周光新 2,樊根涛 2,施鑫 2,周幸 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58例股骨近端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36例,良性病变122例。恶性肿瘤主要采取瘤段扩大切除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病变刮除植骨内固定术,良性侵袭性肿瘤选择瘤段切除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随访6~60个月,平均29个月,共19例失访。6例良性病变术后出现复发,恶性肿瘤中6例死亡,8例局部复发,6例出现肺转移。术后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功能评分,良性病变平均25.1分;恶性肿瘤平均19.7分。结论  根据股骨近端病变的病理性质、病变范围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以减少局部病变复发,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改善预后。良恶性病变均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
2017 Vol. 23 (5): 409-412 [摘要] ( 336 ) HTML (1 KB)  PDF (1135 KB)  ( 230 )
413 Scarf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
靳文阔,孙军锁,王铁涛
目的  评价分析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49足)中重度踇外翻行第一跖骨Scarf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踇内收肌腱切断、籽骨悬韧带松解+内侧踇囊与骨赘切除)手术,本组46例(49足)获10~1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采用美国足踝AOF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周与末次随访时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与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度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籽骨位置变化,结果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AOF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0.03分提高到术后的87.18分,放射学检查:患者HVA由术前的平均29.43°减低到术后6周的12.79°,维持在末次随访的平均13.51°。第1、2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平均15.29°减低到术后6周的5.74°,维持在末次随访的平均7.81°;籽骨位置与术前比较,显著改变(P<0.05),具有明确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6周影像学比较,HVA角度未见统计学改变,IMA增大约2.07°,但是患者未见临床复发症状。结论  采用Scarf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2017 Vol. 23 (5): 413-425 [摘要] ( 375 ) HTML (1 KB)  PDF (847 KB)  ( 197 )
416 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王东海 1,邢文华 1,祝勇 1,栗平 1,李峰 1,郭志英 1,杨学军 1,肖宇龙 1,霍洪军 2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  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抗凝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是安全的、有效的。
2017 Vol. 23 (5): 416-421 [摘要] ( 304 ) HTML (1 KB)  PDF (472 KB)  ( 250 )
       临床研究
422 中山市青少年脊柱侧凸防治网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李嘉 1,李青 1,金大地 2,梁道臣 1,张爱明 1,赵成毅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防治网对脊柱侧凸综合防治的成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单位于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城乡26所中、小学18 329名7~15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并建立了由医院、学校、家庭组成的脊柱侧凸防治网络。对三检阳性者建立档案,纳入脊柱侧凸患儿动态数据库,对确诊的患儿根据Cobb角大小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宣教、体操、牵引、支具、手术等治疗方法,指导、督促并定期复查追踪,对发现的新病例及时反馈到中心并进行跟踪治疗。结果  1997年至今入库患者共计594例,剔除各种原因失访患者61例,共随访脊柱侧凸患者533例。将患者按5°<Cobb角<10°、10°≤Cobb角<20°、20°≤Cobb角<40°、Cobb角≥40°分组并采取阶梯治疗的方式,前三组病情进展率分别为2.60%、6.55%、5.43%,最后一组实施手术治疗,亦取得了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  青少年脊柱侧凸防治网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侧凸进展。
2017 Vol. 23 (5): 422-425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477 KB)  ( 172 )
       实验研究
426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山羊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
娄纪刚 1,刘浩 1,武文杰 2,李会波 1,王贝宇 1,戎鑫 1
目的  观察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山羊体内后的效果,为其进一步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2只雄性山羊,均行C3~4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所有山羊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C3~4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和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实验山羊均成活,无伤口感染,未出现瘫痪。术后第2天,有一只山羊出现声音嘶哑,但1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C3~4节段椎间高度、IVA和FSU Cobb角的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操作简便,实验动物术后并发症少,且较好的维持了目标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
2017 Vol. 23 (5): 426-429 [摘要] ( 331 ) HTML (1 KB)  PDF (1662 KB)  ( 158 )
       综述
430 多发性骨髓瘤四肢及软组织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
沈江涛,杜心如,骆辉,徐子彧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于1873年由Rustiky 正式命名,又称浆细胞瘤或 Kaheler病。本病以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骨骼及软组织为特点,多侵犯颅骨、肋骨、脊柱与长骨近端,偶尔发生在其他组织。一般认为MM是基因突变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在血或尿中检测到单克隆蛋白(M蛋白)为特征。本文对多发性骨髓瘤四肢及软组织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2017 Vol. 23 (5): 430-433 [摘要] ( 260 ) HTML (1 KB)  PDF (439 KB)  ( 164 )
434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技术的进展
解通,向川
髌骨脱位是股骨滑车与髌骨关节面完全失去接触,并至少出现一次脱位。造成髌骨不稳原因多样,且有多种方案治疗髌骨不稳,如胫骨结节止点内移、外侧髌韧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股骨滑车成形术。
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在维持髌骨稳定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证明,MPFL重建是有效的。本文综合学习了相关文献,对不同重建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手术疗效和功能康复进行评估。
2017 Vol. 23 (5): 434-444 [摘要] ( 271 ) HTML (1 KB)  PDF (415 KB)  ( 212 )
       临床经验
437 无放射学异常颈脊髓损伤16例临床分析
雷飞 1,何雯 2,杨函 1,冯大雄 1,康建平 1,杨剑 1,周庆忠 1
目的  分析颈椎管狭窄(cervical canal stenosis,CSS)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 without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trauma,SCIWORET)患者的特点,评估四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175例,发现其中16例为颈椎管狭窄无放射学异常脊髓损伤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35~86岁,平均65.7岁。所有病例Torg比值小于0.8,脊髓椎管比值(medullary canal ratio,MCR)大于0.65,无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功能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11例手术治疗,5例采取保守治疗。由同一医生评估患者四肢损伤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年ASIA运动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和ASIA感觉评分(ASIA sensory score,AS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IA分级A级2例死亡,B级、C级以及1/2D级患者均恢复1级。1例79岁患者(病例8)和1例74岁患者(病例12)在损伤后1个月内死亡,1例患者(病例7)术后失访。2例死亡患者均为完全四肢瘫,神经损伤平面C4、C5。损伤后1年AMS上升(11.3±3.1)分,运动评分恢复率39.4%,AMS恢复最显著在伤后1周到1个月(6.6分或28.2%),伤后1~6个月恢复0.8分或4.8%,60岁以下患者恢复程度(12.6±4.4)分大于60岁以上患者(8.1±3.6)分(P<0.05)。损伤后1年ASS上升(14.3±4.0)分,感觉评分恢复率38.6%,ASS恢复最显著在伤后1周(8.7分或32.0%),伤后1~6个月恢复0.2分或1.2%,60岁以下患者恢复程度(14.7±5.2)分大于60岁以上患者(8.1±5.3)分(P<0.05)。结论  不全四肢瘫患者神经与四肢功能恢复主要在受伤后前6个月,完全四肢瘫患者受伤后早期死亡率高。
2017 Vol. 23 (5): 437-440 [摘要] ( 306 ) HTML (1 KB)  PDF (2119 KB)  ( 139 )
441 CT引导脊椎骨折PKP手术与C型臂透视下手术效果比较
马德全,王涛,张伟
目的  研究术前CT定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4年6月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诊断和分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机透视下PK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T定位引导下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损伤椎体的椎体Cobb角、平均高度、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1年、2年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DI指数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1年后非相邻节段骨折及2年后相邻节段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CT定位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PKP中,可明显提高手术操作精确度,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活动能力,提高椎体稳定性,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7 Vol. 23 (5): 441-444 [摘要] ( 284 ) HTML (1 KB)  PDF (807 KB)  ( 145 )
445 儿童髋钢板外翻截骨对髋内翻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
李燕华,杨雪,刘怡,金薇
目的  总结采用儿童髋钢板外翻截骨对儿童髋内翻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小儿骨科采用儿童髋钢板行外翻截骨治疗20例髋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1±7.82)岁。术后1年对20例髋内翻患儿的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儿童髋钢板行外翻截骨治疗的20例髋内翻患儿,术后颈干角均纠正至130°~135°,畸形矫正满意。通过早期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及髋关节活动恢复良好。术后1年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1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5%。无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儿童髋钢板采用钉板锁定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其内支架的固定方式能更好地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缩短愈合时间。由于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患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获得正常的髋关节功能。
2017 Vol. 23 (5): 445-446 [摘要] ( 282 ) HTML (1 KB)  PDF (892 KB)  ( 198 )
447 桡骨远端C型骨折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对比
孙欢 1,王迪 1,吴伟 1,刘中远 2
目的  探讨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86例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其中4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为(72.6±8.2)岁。46例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保守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1.3±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3±0.6)个月,保守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5±0.6)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测定值均显著大于保守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5.70%,显著大于保守组患者的6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14%,保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7 Vol. 23 (5): 447-450 [摘要] ( 345 ) HTML (1 KB)  PDF (2657 KB)  ( 191 )
450 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彭长辉1,何辉2,谷斌亮1,付伟标1,李云1,汪琪1,王泽麟1
目的  探讨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稳定性、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骨折均顺利愈合,肘关节稳定。1例术后出现虎口麻木,但手指活动正常,经治疗后消失。1例术后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10°~145°,前臂旋转范围旋前55°~65°,旋后为50°~60°。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结论  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安全、骨折复位好、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优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7 Vol. 23 (5): 450-453 [摘要] ( 352 ) HTML (1 KB)  PDF (978 KB)  ( 281 )
453 Multiloc髓内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赵东升,郑晓勇,余清文,黄爱文,刘道宏,张智
目的  观察Multiloc髓内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肱骨近端新鲜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Multiloc髓内针治疗12例纳入髓内钉组,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患者15例纳入钢板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31个月,平均(25.6±6.2)个月。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ltiloc髓内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锁定钢板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Multiloc髓内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tiloc髓内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其优势,如果适应证选择合适,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7 Vol. 23 (5): 453-455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695 KB)  ( 223 )
456 钉棒系统经皮改良固定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
吴晓天,刘佐庆,何小健,付文芹
目的  探讨钉棒系统经皮改良固定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治疗17例Tile B型骨盆骨折(B1型10例,B2型5例,B3型2例),男9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应用钉棒系统经两侧髂前下棘及任意一侧耻骨结节置钉后皮下套入长连接棒固定。对于单纯耻骨联合分离,则在两侧耻骨结节置钉后皮下套入短连接棒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18 mL。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骨折均I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Matta复位标准结果为优8例,良6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2.70±8.05)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结论  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固定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2017 Vol. 23 (5): 456-460 [摘要] ( 341 ) HTML (1 KB)  PDF (2493 KB)  ( 180 )
461 C6棘突形态的临床意义
陈贵新 1,2,姜亮 1,陈振 1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C6棘突的形态选择颈后路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100例颈椎病患者C5、C6和C7棘突长度及其顶点连线所成角度(以180°角为基线,相对基线向后成角为正角,向前成角为负角)的测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C5、C6、C7棘突顶点角度平均值0.56°。正角49例,其中6例C6/C7比值大于0.8;负角51例中39例(76.4%)C6/C7棘突长度的比值均大于等于0.8,其余12例C6/C7棘突长度的比值小于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6/C7平均值0.78,比值大于0.8的44例,比值小于等于0.8的5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no等关于尸体解剖和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C6/C7棘突长度比值大于0.8时,项韧带附着于C6棘突上的比例高达95%。结论  C5、C6和C7棘突顶点连线角度小于0°和/或者C6/C7棘突高度比值大于0.8时,需考虑保留或重建C6棘突的肌肉韧带复合体。C6棘突的形态决定其解剖作用,对颈后路手术方式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7 Vol. 23 (5): 461-463 [摘要] ( 262 ) HTML (1 KB)  PDF (728 KB)  ( 139 )
464 关节镜下个性化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谢鹏,阮文辉,旦锋,李宏波,余国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个性化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共手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13例,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10例,避开骨骺抽出缝线内固定3例。术后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间内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nn试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是否存在骨骺早闭。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完全愈合,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6.5分。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针对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固定方式,取得到了良好的疗效。
2017 Vol. 23 (5): 464-467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2070 KB)  ( 205 )
468 桡偏型拇指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
周炎 1,刘世清 1,瞿新丛 2,邓明 1,明江华 1,陈庆 1
目的  探讨桡偏型拇指挛缩畸形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桡偏型拇指挛缩畸形患者进行矫形手术,采用瘢痕切除及软组织挛缩松解,骨关节矫形及尺侧稳定结构重建,食指背侧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案。术后定期随访,了解关节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及拇指活动功能。根据Kawabata保留指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成角畸形来评分。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拇指外观及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拇指功能按照Kawabata等标准评定,由术前(1.92±1.11)分增加到术后(3.83±1.28)分,其中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术后1例拇指再发桡偏畸形。结论  桡偏型拇指挛缩畸形通过软组织挛缩松解、骨关节矫形重建及组织缺损修复,可明显改善拇指外观及功能。
2017 Vol. 23 (5): 468-47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1294 KB)  ( 248 )
471 SEP联合实时EMG在腰骶神经根术中监护的价值探讨
李晖 1,田江华 2,王晓平 1,张永江 1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术中实时肌电图(electrom yography,EMG)在腰骶神经根疾病术中的监护价值。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利用SEP联合实时EMG对48例腰骶神经根疾病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监护。结果  38例术中、术后获得满意SEP,EMG未出现持续肌电活动的,手术效果非常满意,6例术中SEP潜伏期延长小于5%~10%,波幅下降小于30%~50%,提醒手术医生谨慎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长时间压迫止血,待SEP恢复后再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效果良好,4例SEP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50%,出现持续肌电活动,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手术方式、术中给予相应处理等方法,待SEP恢复、持续肌电活动消失后再进行手术。2例手术效果良好,2例出现下肢疼痛,2周后症状减轻。结论  SEP联合术中实时EMG对腰骶神经根疾病术中的监护可全面及时反映脊髓及神经根的功能状态,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及手术安全性。
2017 Vol. 23 (5): 471-472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316 KB)  ( 184 )
       个案
473 新生儿化脓性肩关节炎合并肱骨骨髓炎1例报道
江君,刘敏
新生儿化脓性关节炎发病率较低,同时合并骨髓炎则更罕见,而且极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我科收治21 d女性患儿1 例,因右肩肿胀伴活动受限10 d入院。入院诊断:a)右侧化脓性肩关节炎;b)右侧肱骨骨髓炎;c)新生儿败血症。入院后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头孢硫脒抗感染的同时,立即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肩关节切开引流,右侧肱骨上段开窗引流,石膏外固定术”。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右肱骨上段形态失常,多发低密度骨质破坏,伴骨皮质旁层状骨膜反应。予以拆除石膏,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3个月右侧肱骨正侧位X线片提示:右侧肱骨骨质、软骨逐渐修复,肱骨形态逐渐恢复正常。
2017 Vol. 23 (5): 473-475 [摘要] ( 257 ) HTML (1 KB)  PDF (928 KB)  ( 198 )
475 腰椎矢状位MR漏诊Castellvi ⅢB型腰椎骶化1例报道
侯黎升,白雪东,何勍,王静,程实
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结构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称为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最早根据腰椎平片诊断,Castellvi分型应用最广,进一步分为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CT及MR出现后,又探讨根据CT及MR判定LSTV。有认为腰椎矢状面MR能判定LSTV,且能发现平片漏诊的LSTV。我们却发现MR矢状面可能漏诊腰椎平片可确诊的LSTV。本文报道1例腰椎矢状面MR漏诊的Castellvi ⅢB型LSTV。59岁女性患者,腰痛2年,加重伴左下肢酸胀麻木2个月就诊。腰椎矢状位及轴位MR示L4~5椎间盘左旁侧突出,L3~4及L4~5椎间盘T2WI低信号,L5S1椎间盘信号正常。给予卧床休息、脱水等保守治疗无效,行后路L4~5左侧椎板间开窗,突出间盘摘除,经左侧椎间单枚Cage斜行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C型臂透视核实手术节段。术中发现L5S1椎板间隙及棘间韧带存在,无活动度。术后复查影像资料示手术节段正确,减压彻底。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2017 Vol. 23 (5): 475-480 [摘要] ( 276 ) HTML (1 KB)  PDF (2452 KB)  ( 186 )
       护理园地
478 57例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调查分析
张利君 1,郭锦丽 2,田小荣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三甲医院骨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及原因,旨在为降低骨科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骨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收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原因及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同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四年发生的骨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以压疮、术中输液用药缺陷、手术标本遗失或保存不当的发生率较高,评估不足、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设备设施缺陷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工作年限的手术室护士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安全意识水平和识别、干预管理护理风险的能力。
2017 Vol. 23 (5): 478-480 [摘要] ( 257 ) HTML (1 KB)  PDF (373 KB)  ( 222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