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9年 25卷 8期
刊出日期:2019-08-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短篇
 
       临床论著
673 四种查体试验对冈上肌腱撕裂诊断的应用价值
牟攀 1,黄遂柱 2,张春琪 2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的查体试验对冈上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80例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32~76岁,平均52.5岁;右肩49例,左肩31例;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年。患者术前均接受以下查体试验:0°位外展抗阻试验、Jobe试验、坠臂试验和“抱抬抗阻”试验。以术中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四种试验对于冈上肌腱撕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经关节镜检查证实,80例患者中确诊为冈上肌腱撕裂36例。对于冈上肌腱撕裂者,0°位外展抗阻试验、Jobe试验、坠臂试验和“抱抬抗阻”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58.3%、72.2%、41.7%、86.1%,特异度分别为72.7%、63.6%、88.6%、7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3.3%、61.9%、75.0%、7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1%、73.7%、65.0%、86.1%,准确度分别为41.2%、52.5%、25.0%、55.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14、1.98、3.66、2.92,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57、0.44、0.66、0.20。结论  坠臂试验确定冈上肌腱撕裂最有效,“抱抬抗阻”试验对于发现和排除撕裂的冈上肌腱撕裂最有效,且位置固定,易于操作,诊断价值较高。
2019 Vol. 25 (8): 673-680 [摘要] ( 284 ) HTML (1 KB)  PDF (460 KB)  ( 392 )
676 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对比
郭伟康,赖兵,黄健,梁传兴,郑锋,刘松浪
目的  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
2019 Vol. 25 (8): 676-680 [摘要] ( 309 ) HTML (1 KB)  PDF (2042 KB)  ( 336 )
681 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后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杜昆伦,白希壮 *
目的  分析初次行人工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患者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可预防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初次行TJA的患者348例,分为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统计样本的术前、临床及出院后资料,用 t 检验比较两组样本的资料情况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再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再入院组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后由专家组分析、判断再入院组的可预防情况。结果  初次行TJA患者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5.7%,主要原因为僵硬、脱位、伤口感染等,其中8例是可预防的。两组患者资料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察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支付方式、学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BMI、CCI是出院后 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患者进行严格术前筛选、评估,优化患者术中、术后的治疗措施,正确的引导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才能更好识别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进而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2019 Vol. 25 (8): 681-685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458 KB)  ( 238 )
686 预后营养因子PNI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预测价值
胡天野,任少君 *,林道超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因子(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树兰杭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以及术前1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死亡率。使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PNI高组(PNI≥40,n=116)及PNI低组(PNI<40,n=4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PNI对老年人髋部骨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检验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数值、术前淋巴细胞数值、PNI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NI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可作为预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的预后指标。
2019 Vol. 25 (8): 686-689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609 KB)  ( 248 )
690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安放位置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忻慰,王波 *,陈宜,符培亮,彭锦辉,付奇伟,曹嘉,邵加华,刘宁,钱齐荣
目的  了解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侧假体位置准确性差异及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118例,其中DAA共56例,男18例,女38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59.4±12.8)岁。PLA共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3.2±10.6)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术前畸形。髋臼侧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压配式假体。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侧假体外展角,CT平扫测量髋臼侧假体前倾角。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脱位、感染等并发症,DA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5±21.1)min,PL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1.2±11.2)min。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度为(38.2±7.6)°,前倾角度为(14.9±4.5)°;PL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度为(36.7±11.9)°,前倾角度为(18.7±7.3)°。两组患者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但PLA组患者假体前倾角高于D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DAA组的前倾角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为82%(46/56),PLA组为62.9%(39/62)。DAA组的外展角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为91%(51/56),PLA组为72.5%(45/62)。结论  DAA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安放准确性较PLA入路更稳定,且在“假体位置安全区”的比例更高,但两组外展角安放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9 Vol. 25 (8): 690-694 [摘要] ( 298 ) HTML (1 KB)  PDF (1792 KB)  ( 269 )
695 InterTAN和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比较研究
武京伟,刘利民,高志华,胡怀建
目的  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TriGen InterTAN hip fracture nailing system,InterTAN)和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I组(InterTAN内固定治疗,27例)和L组(LCP内固定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愈合情况、髋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液量均低于L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组(P<0.05)。I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L组,分别为96.00%和68.97%(P<0.05)。I组和L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00%和8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L组在内固定松动、深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僵硬、骨折愈合延迟、畸形愈合、股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相对LCP可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
2019 Vol. 25 (8): 695-699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1233 KB)  ( 232 )
700 三入路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移植物等的影响
李明,刘宁 *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双入路技术(膝关节前内、前外入路)和三入路技术(膝关节前内上、前内下和前外入路)对骨道长度、移植物角度等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进行随访,常规双入路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1~47岁,平均(31.33±7.47)岁;左膝5例,右膝4例。三入路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9~37岁,平均(24.78±6.61)岁;左膝4例,右膝5例。记录手术时间,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骨骨道、胫骨骨道的长度以及重建后的韧带与股骨骨道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入路组与双入路组相比在年龄、左右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入路组手术时间为(88.33±22.22)min,双入路组手术时间为(77.22±34.9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入路组股骨骨道长度(35.56±5.24)mm,双入路组股骨骨道长度(35.87±6.59)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入路组胫骨骨道长度(39.25±2.63)mm,双入路组胫骨骨道长度(33.36±3.50)mm,三入路组胫骨骨道长度明显长于双入路组(P<0.05);三入路组重建后韧带与股骨骨道的夹角为(150.57±8.16)°,双入路组重建后韧带与股骨骨道夹角为(153.10±6.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入路组与常规双入路组相比在手术时间、股骨骨道长度、重建后韧带与股骨骨道夹角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三入路组胫骨骨道长度明显长于双入路组胫骨骨道长度,且操作更为便捷,视野更为清晰,关节腔残留碎屑更少,同时可在镜下明确看到翻袢,降低了移植物固定失效风险。因此,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更建议采用三入路技术。
2019 Vol. 25 (8): 700-708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1385 KB)  ( 376 )
704 合并晚期膝关节病的胫骨近端应力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张愿 1,李辉 2,马建兵 2*,陈信林 2,肖琳 2,姚舒馨 2,孙相祥 2
目的  由于缺乏合理的分型方法,合并晚期膝关节病的胫骨近端应力骨折的治疗较为混乱。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此类疾病的病例特点和诊治对策,总结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共18例合并胫骨近端应力骨折的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62~71岁,平均66岁。18例患者中8例为关节内边缘型,切除骨赘后常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治疗;1例为关节内节段型,使用增强垫块和延长杆治疗。6例为关节外稳定型,使用带延长杆的膝关节假体治疗;3例为关节外不稳定型,合并使用延长杆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3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疼痛评分从23.62分提高到80.87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从18.75分提高到81.75分。通过分析病例特点,首先将胫骨骨折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进一步分为边缘型和节段型,关节外骨折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结论  这种新的分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这种新的分型方法指导下,所有伴晚期膝关节炎的胫骨近端应力骨折患者行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单独或者结合增强垫块、延长杆、钢板内固定可得到较好地处理。
2019 Vol. 25 (8): 704-708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3214 KB)  ( 208 )
       临床研究
709 膝骨关节炎中骨性力线改变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
甘浩然 1,程楷 2,赵文胜 2,陈琦 2,吴晓宇 2*
目的  分析膝骨关节炎中骨性力线的改变与影像学及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影像归档与收集系统收集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关节科拟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于负重位下肢全长片上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利用数学模型计算除外软骨因素后下肢骨性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根据骨性HKA角将患者分为两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年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病程、髋膝踝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标。 结果  收集患者资料共30例,36膝。骨性HKA角≤174.4°,患者平均年龄为64.33岁,患病时间平均为11.83年,BMI平均为27.22 kg/m2,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平均为81.67分。骨性HKA角>174.4°,患者平均年龄为59.33岁,患病时间平均为5.67年,BMI平均为27.84 kg/m2。VAS评分平均为70.83分。两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内外侧关节间隙、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内外侧关节间隙差值、比值、胫骨平台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HKA角与患者年龄、患病时间、内侧关节间隙、外侧关节间隙、VAS评分明显相关(P<0.05);与关节间隙差值、胫骨平台横径、BMI相关性不明显(P>0.05)。 结论  膝骨关节炎中生物力学改变和不均匀沉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独立因素存在。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骨性HKA角减少,是引起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因素,与关节软骨的退变、丢失共同引起和加重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9 Vol. 25 (8): 709-723 [摘要] ( 264 ) HTML (1 KB)  PDF (1038 KB)  ( 219 )
       实验研究
713 甲状旁腺激素对双足鼠脊柱侧凸进展的影响
陆凌云 1,戴哲浩 2*,吕国华 2,潘越 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对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进展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双足鼠组、拴系-双足鼠组和PTH干预组。采取截除大鼠尾部及双前肢的方式建立双足鼠模型;在上述基础上,丝线拴系左侧肩胛下角与骨盆髂冀,建立拴系-双足鼠模型;PTH干预组即是在拴系-双足鼠模型基础上给予20 μg/kg·d甲状旁腺激素皮下注射。造模后第8周末时,剪断栓系缝线,造模后第12周末时,处死大鼠。每4周拍摄脊柱正位X线全长片,观察侧凸情况;每4周行双能X线扫描,观察脊柱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变化情况;处死大鼠后,测量顶椎旋转度,获取拴系-双足鼠组和PTH干预组大鼠的顶椎及双足鼠组大鼠的第1腰椎后,行显微CT 扫描,测量椎体凸凹两侧的BMD和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双足鼠组中无侧凸发生。拴系-双足鼠组和PTH干预组大鼠均出现侧凸畸形,Cobb角在造模后即刻、4周后、8周后随增龄增加(P<0.05)。PTH干预组的Cobb角从造模后第4周开始便小于拴系-双足鼠组,顶椎旋转度也小于拴系-双足鼠组(P<0.05)。PTH干预组的脊柱BMD高于同期的另两组。显微CT显示拴系-双足鼠组的顶椎凹侧的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MD,v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高于凸侧,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h.SP)小于凸侧,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h.N)在两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双足鼠组比较,拴系-双足鼠组的凸侧vBMD及凹侧vBMD、BV/TV、Tb.Th增高,凹侧Tb.Sp缩小。PTH干预后,顶椎凸凹两侧的vBMD和骨微结构参数显著改善,虽两侧仍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较拴系-双足鼠组减小。结论  侧凸凹侧逐步提高骨重建水平,强化骨强度,阻碍侧凸的持续性进展。PTH的应用,提前提升骨重建水平,改善BMD和骨微结构,达到了控制侧凸进展的目的,为治疗脊柱侧凸提供了全新思路。
2019 Vol. 25 (8): 713-718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2625 KB)  ( 188 )
       综述
71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进展
李钊 1,2,陈世荣 2*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出血性隐性遗传病,是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缺乏(血友病A)或凝血因子Ⅸ缺乏(血友病B)所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肌肉骨骼的出血,特别是在关节内的出血,常伴有关节结构的改变,称为“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c arthropathy,HA)。HA常累及膝、踝、肘关节,髋关节受累较少。即使髋HA的发病率较其他关节低,但因髋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其病变正逐渐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根据Arnold-Hilgartner分级,终末期(Ⅳ级)髋HA是指关节正常间隙完全消失,关节表面不平整,骨质内出现囊性变,有反应性骨硬化表现的髋HA。1966年重组人凝血因子的问世,使得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终末期髋HA成为现实。通过查阅近年文献,本文将从血友病性髋关节炎发病机制、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诊断、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进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远期疗效等六个方面进行综述。
2019 Vol. 25 (8): 719-723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532 KB)  ( 162 )
724 超声裂解法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应用
李程,Nora Renz,Andrej Trampuz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常用的骨科手术技术,能够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很低,在膝、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1%,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2%,但是一旦发生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一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报告显示,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比普通住院患者费用高24倍。早期明确诊断感染,对后续的手术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超声裂解作为一种术中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方法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样本采集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998年,Tunney等首次报道了超声裂解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但由于受到操作方法等影响,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培养方法的价值。2007年,Trampuz等对此方法进行改进,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术前接受抗生素治疗,超声裂解液的敏感度均优于术中假体周围组织培养获得的结果。由于超声裂解法操作简单,而且有着较好的敏感度,这种方法逐渐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培养基培养之外,还出现了一些能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新方法,如血培养瓶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微量热法等。我们对超声裂解法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新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9 Vol. 25 (8): 724-728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173 KB)  ( 195 )
728 阿霉素结合骨修复材料应用于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孙郁文 1,魏鹏 2*,陈启旺 3,魏珂 3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广泛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出现,5年生存率提升了40%,使得保肢手术与截肢手术5年生存率相近,分别为62%与58%,复发率分别为8.2%和3.0%。在相近治疗效果下,保肢手术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术后肿瘤复发与骨缺损是困扰临床的两个难题,如何在促进骨细胞生长同时起到抗肿瘤细胞作用是我们的研究目的。最常见的化疗方案为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阿霉素(doxorubicin,ADM)联合顺铂(cisplatin,DDP)的化疗方案(简称为MAP方案),其中阿霉素使用时间最长,效果最为肯定。作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通过干扰转录过程阻止信使核糖核梭(Messenger RNA,mRNA)的形成,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但是长期应用阿霉素后,药物的耐受性及毒副作用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也十分明显。将药物包封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等微粒中或者与骨修复材料结合在一起,通过局部缓释,可以明显降低其毒副作用。本文回顾阐述近年来阿霉素或载阿霉素的缓释微球与骨修复材料相结合应用于骨肉瘤方面的进展研究,探讨其用于骨肉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2019 Vol. 25 (8): 728-733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547 KB)  ( 289 )
       临床经验
734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陈鹏,穆拉迪江·穆合塔尔,傅德皓 *

目的  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54~76岁;Fernandez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8例,Ⅳ型12例,Ⅴ型6例。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愈合后桡骨远端高度短缩、掌倾角、尺偏角、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2)周。术后桡骨短缩平均≤3mm,术后3个月掌倾角为(11±2)°,尺偏角为(25.8±4.4)°。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3.6分。1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包括1例漏诊腕部下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外固定效果丢失,改为钢板内固定手术;4例出现钉道感染;2例局部软组织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后治愈,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出现虎口区感觉稍减退,给予甲钴胺片口服,外固定架拆除后2个月,麻木症状消失;1例术中拇长伸肌肌腱部分损伤,但术后未出现功能障碍,4例出现腕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无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虽并发症发病率高于钢板内固定,但其骨折愈合率及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基本等同于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相关并发症经过适当处理,在治疗结束后均未对患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采用外固定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可控。

2019 Vol. 25 (8): 734-737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2533 KB)  ( 152 )
738 带袢钢板固定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韦露,阎海威,胡居正,石展英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2.20±8.63)岁。行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术后脱位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根据Cooney、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手握力来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10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均复位,合并骨折愈合良好。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患侧腕关节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袢钢板修复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的弹性固定,保留远侧桡尺关节功能,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2019 Vol. 25 (8): 738-74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1188 KB)  ( 224 )
740 髋臼假体置入角度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范广 1,向川 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3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患者末次改良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不同组间的髋关节活动度、改良Harris评分及其优良率。结果  外展角35°~45°组、45°~55°组Harris评分及其优良率比≤35°组、>55°组高,外展角各组的髋关节活动度从大到小依次为45°~55°组、35°~45°组、≤35°组与>55°组。前倾角各组Harris评分比较,15°~25°组高于5°~15°组高于≤5°组,前倾角各组的髋关节活动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5°~25°组、5°~15°组、≤5°组与>25°组。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随访中,外展角重建于35°~55°比重建于≤35°、>5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要好,但重建于45°~55°可获得最优的髋关节活动度;髋臼前倾角重建于15°~25°可能为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置入的最佳选择,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2019 Vol. 25 (8): 740-743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818 KB)  ( 236 )
743 严重骨盆骨折的分型急救与个体化治疗经验
张喜财,黄海 *,元占玺,潘华,左海强,王焱
目的  总结严重骨盆骨折的急救与治疗方法,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17例严重骨盆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诊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将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两类,并行分类救治。骨盆骨折的治疗在闭合复位后,采用包括外固定架固定、经皮螺钉内固定及小切口内固定等个体化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共117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4.3%,按照血流动力学稳定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的分型急救,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的112例中,有109例获得完全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中失血量20~700 mL,平均136.5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6.3%。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采取分型救治,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手术室及ICU的抢救力度,有利于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骨盆骨折采用包括外固定架固定、经皮内固定及小切口内固定等个体化治疗措施,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疗效。
2019 Vol. 25 (8): 743-745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381 KB)  ( 154 )
746 改良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疗效观察
黄啟云,林红华
目的  探讨结扎臀上动脉浅支的改良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在治疗骶尾部压疮中的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结扎臀上动脉浅支的改良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骶尾压疮患者共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40~88岁,平均72岁,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10 cm~14 cm×16 cm。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9例伤口愈合良好,1例伤口部分坏死,经局部筋膜皮瓣修复后愈合,获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结论  结扎臀上动脉浅支的改良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切取简单、成活可靠、覆盖范围大、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有效方法。
2019 Vol. 25 (8): 746-748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156 )
748 氨甲环酸纱布在无止血带下对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
刘江锋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纱布在不使用止血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将117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0例,B组57例。两组患者均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条件下进行手术,A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B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患肢肿胀、瘀斑、深静脉血栓、骨水泥厚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输血率以及肿胀、瘀斑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骨水泥厚度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止血带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2019 Vol. 25 (8): 748-752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617 KB)  ( 157 )
752 对侧带蒂半比目鱼肌瓣在治疗Gustilo 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张功林,师富贵,胡军 *,王行高
目的  探讨对侧带蒂半比目鱼肌瓣在治疗Gustilo 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以胫后动脉为蒂半比目鱼肌瓣治疗对侧Gustilo 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6~48岁,平均35岁。双小腿用外固定架固定,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没有用皮管,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的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本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在治疗Gustilo 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时,应用健侧带蒂半比目鱼肌瓣修复缺损创面,疗效满意。
2019 Vol. 25 (8): 752-755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987 KB)  ( 146 )
756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31例体会
朱滨,华贤章,王立祚,张前燕,王奎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外侧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Schatzker Ⅱ、Ⅲ型外侧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关节镜辅助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r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术后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关节镜辅助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辅助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开展时间、术中总失血量、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HS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关节镜辅助组VAS评分、HS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辅助组术后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Schatzker Ⅱ、Ⅲ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手术简单、可缩短操作时间,且创伤轻、出血少,通过关节镜辅助观察胫骨平台的抬高及复位程度,术后愈合速度快,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促进生存质量改善,值得推广。
2019 Vol. 25 (8): 756-758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1178 KB)  ( 166 )
759 Cotton截骨治疗伴舟楔关节下沉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的短期疗效
徐军奎 1,姬维娜 1*,李毅 1,鹿军 1,梁晓军 1,王军虎 1*,蔡杰 2,屈福锋 2,刘韶 3,张若肖 3
目的  分析评价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舟楔关节下沉平足畸形患者16例(25足),男10例(16足),女6例(9足);年龄20~56岁,平均(38±8.2)岁。所有患足均进行了Cotton截骨及其他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统计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且在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统计正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N)和侧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3±3.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截骨不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很满意10(62.50%),满意4(25.00%),一般2(12.50%);末次随访时患者负重正位X线片中T1MT角、TN角和Meary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短期疗效显著,纠正舟楔关节下沉效果明显,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9 Vol. 25 (8): 759-763 [摘要] ( 340 ) HTML (1 KB)  PDF (2532 KB)  ( 147 )
       短篇
762 透光法在手部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程加峰
目的  探讨透光法在手部异物取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共5例手部异物,利用手部组织薄,可以透光的特性,在黑暗环境中将手机光源放置手部异物对侧,可以清楚显示异物,然后取出异物。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取出手部异物,术后X线片显示无异物残留。结论  透光法在手部异物取出中具有方便、实用的价值,同时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足趾等较薄组织部位的异物取出。
2019 Vol. 25 (8): 762-763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个案
76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肺栓塞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丁一,梁智林,张耀申,刘畅,张黎明,杨晋才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PKP通过球囊压力装置恢复骨折节段椎体高度的同时,在椎体内形成相对连续的空腔,有助于骨水泥注入,从而恢复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尽管PKP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常规术式,但术后骨水泥渗漏并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依然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院收治1例L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双侧PKP术中发生无症状骨水泥肺栓塞,报道如下。
2019 Vol. 25 (8): 764-766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1996 KB)  ( 176 )
767 ERAS理念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处理1例报告
胡旭兰 1,李苗苗 2,冯毅 3,吕智 3,张林忠 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因意外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卧床不起,加之高龄,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给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何践行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此类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改善伤后的生活质量,对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1例高龄髋部骨折再遇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通过骨科、麻醉科、内科多学科诊疗和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2019 Vol. 25 (8): 767-768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854 KB)  ( 160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