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9年 25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97 不同骨水泥注入方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OVCF临床对比研究
王福顺,张琳,王志奇,焦晓虎 *

目的  探讨偏侧、近中线及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对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OVCF患者共165例,根据骨水泥注入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55例。分别采用偏侧、近中线或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C组患者术后1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2周、24周及48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B组(P<0.05),而A组患者再次骨水泥注入率则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  近中线或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用于单节段胸腰段OVCF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偏侧骨水泥注入方案。

2019 Vol. 25 (2): 97-100 [摘要] ( 292 ) HTML (1 KB)  PDF (735 KB)  ( 189 )
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魏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130例经椎间孔镜手术后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3例)和未复发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LDH类型、突出位置、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患者的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年龄≥60岁、病程≥4年、腰椎间盘轻中度退变、手术节段L4~5、术后椎间活动度≥10°、术中纤维环破损、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患者的构成比与未复发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且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是导致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52、5.201、3.317、7.894、3.006、1.389、2.476,P=0.000、0.000、0.001、0.000、0.005、0.036、0.000)。结论  导致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需高度重视存在相应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
2019 Vol. 25 (2): 101-116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521 KB)  ( 306 )
105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添兴 1,2,李国庆 1,2,汪洋 1,2,纪保超 1,2,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 1,2*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18例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分别对年龄、性别、民族、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9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对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民族、总胆固醇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其中性别、甘油三酯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2019 Vol. 25 (2): 105-112 [摘要] ( 250 ) HTML (1 KB)  PDF (489 KB)  ( 316 )
109 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后内侧角损伤的疗效观察
钱春生,刘家能,付昌马 *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后内侧角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因外伤行膝关节镜手术的12例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2~71岁,平均46.8岁。入选患者术前MRI均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体检膝关节0°位和屈曲30°外翻位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中进行关节镜下探查确认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12例均行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或者缝合术、内侧副韧带及后内侧角锚钉修补术。术后第6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膝关节屈曲角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未出现关节周围红肿及不稳定等症状。术前WOMAC评分(22.52±19.99)分,术后为(8.13±7.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33.81±5.45)分,术后为(81.83±4.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疼痛评分(4.1±0.5)分,术后为(2.3±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屈曲角度(85.95±8.80)°,术后为(115.73±6.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关节镜下处理内侧半月板损伤,同时辅助切开修补后内侧角,具有安全、固定稳定等优点,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19 Vol. 25 (2): 109-112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1488 KB)  ( 279 )
113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减少TKA失血的临床观察
齐凡,徐培,杨进,刘震,齐巍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与肾上腺素关节腔内注射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重度膝关节炎拟行TKA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 13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8例。止血带松开前,A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 g;B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 g+肾上腺素0.25 m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 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及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异体输血率、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 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 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症状性的肺栓塞以及血压骤升、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TXA和肾上腺素在减少TKA术后失血的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用TXA,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019 Vol. 25 (2): 113-116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464 KB)  ( 253 )
117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侧膝关节力线的变化
吴宗方,秦江辉,蒋青,徐志宏,史冬泉,陈东阳 *
目的  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侧膝关节力线变化,并比较K-L分级(Kellgren-Lawrence grade)对于对侧膝关节力线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7例,分为A组(K-L分级≤2级)和B组(K-L分级>2级),对比两组对侧术后-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离度(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膝关节间隙(joint space width,JSW)、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相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及术后-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值(leg-length discrepancy,LLD)。分析对侧力线变化与术侧力线变化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对于对侧力线变化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术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对侧术后-术前MAD、HKA分别是(-2.3±7.6)mm、(-0.6±1.0)°;B组对侧术后-术前MAD、HKA分别是(-8.0±14.3)mm、(-1.0±1.3)°,两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侧术后-术前JSW、LDFA、MPTA、JLCA分别为(0.6±1.2)mm、(0.4±1.6)°、(0.2±2.1)°、(-0.2±2.0)°;B组对侧术后-术前对侧JSW、LDFA、MPTA、JLCA分别为(0.6±1.4)mm、(0.4±1.7)°、(-0.1±2.2)°、(-0.4±2.3)°,两组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术前LLD(-3.5±6.5)mm,B组为(-5.6±12.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术后-术前HKA、MAD均与对侧术后术前MAD之间呈正相关。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单髁置换术的患者对侧膝关节力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侧膝关节力线有所改善,并且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其中较高K-L分级的患者改善明显,同时术侧HKA、MAD的改善与对侧MAD的改善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一改善是否会延缓对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
2019 Vol. 25 (2): 117-122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1806 KB)  ( 192 )
123 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童小鹏,何洪波 *,刘擎,曾昊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术式治疗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患者64例,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16~59岁,平均31.6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26例,胫骨近端17例,股骨近端8例,肱骨近端10例,距骨2例,跟骨1例。肿瘤影像学分级按Campanacci分级标准,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9例,Ⅲ级患者15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Campanacci分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有无病理性骨折、有无软组织肿块、肿瘤大小(长径)与肿瘤复发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像学分级与肿瘤复发相关性采用χ2检验。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4个月,平均42.8个月。6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12.5%,术后无远处转移及恶变者。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数值为(27.06±1.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回归系数2.368,P=0.04)。经χ2检验分析,Campanacci 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术后复发率P值分别为0.007、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panacci Ⅱ级与Ⅲ级的P值为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出现关节面塌陷、骨折等相关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良好,行走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  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是治疗GCT的一种可靠治疗方式,术后整体复发率相对较低,肢体功能恢复较为满意;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其复发的关键因素。
2019 Vol. 25 (2): 123-130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984 KB)  ( 197 )
       临床研究
127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可固定式钛笼的生物力学评价
李超,葛丰,徐成
目的  对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可固定钛笼在维持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椎间三维运动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设计加工新型的颈椎前路可固定钛笼并以6具急性脑死亡新鲜青年男性颈椎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估。每个标本顺序完成以下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完整状态、C4~6椎体次全切除+钛笼钢板内固定、C4~6椎体次全切除+可固定钛笼固定。通过摄像测量固定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可固定钛笼可显著提高颈椎固定节段在三维运动的稳定性,但不及钛笼+钢板固定模式坚强,尤其在伸展活动时。结论  可固定式钛笼可提供足够有效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保证,虽然整体固定强度不及传统的钛笼+钢板固定模式,但可能更有利于椎间植骨颗粒的融合。
2019 Vol. 25 (2): 127-130 [摘要] ( 300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248 )
131 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张亮 1,邹宁 1,周健伟 2,梁钟鸣 1,胡玉平 1,王兴元 1,刘磊 1*
目的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块,随机采用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a)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固定与背侧钢板固定的应力强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采用两种不同钢板固定,其扭转力学性能,扭矩和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将固定好的两种标本进行轴向破坏力学测试,极限强度及骨吸收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实验结果与组合杆应力理论分析相比较仅相差6%,佐证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正确性。结论  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相当,背侧钢板固定略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临床手术角度考虑一般采用掌侧钢板固定,简单、方便、实用、疗效较好,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2019 Vol. 25 (2): 131-134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1102 KB)  ( 219 )
       实验研究
135 脂联素对人髓核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
黎裕明 1,雷爱枫 2,王春梅 3,戴海 1,庞俊峰 1,刘会江 1,黄宗贵 1*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人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的作用,并且研究其初步机制。方法  提取并培养人髓核细胞、构建脂联素受体慢病毒(LV-sh Adipo R1和LV-sh Adipo R2)和对照空载体病毒,将病毒转染至人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髓核细胞凋亡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和CCK8试剂盒检测脂联素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果  TNF-α能抑制髓核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脂联素能逆转TNF-α对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P<0.05)。Adipo R1/2沉默后,髓核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升高,以Adipo R2为著(P<0.05)。结论  脂联素能够通过两个受体(Adipo R1、Adipo R2)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
2019 Vol. 25 (2): 135-139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2532 KB)  ( 142 )
140 糖尿病大鼠在不同血糖浓度下伤口愈合情况实验研究
曾文超,巩茹,郭洪敏,巩超,王福宁,赵阳,岳震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普通3~4个月龄雄性大白鼠,通过链唑霉素诱导大白鼠糖尿病模型。将诱导成功的大白鼠根据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分为四组,I组:糖尿病诱导后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60~190 mg/dL;Ⅱ组:糖尿病诱导后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90~240 mg/dL;Ⅲ组:糖尿病诱导后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240 mg/dL以上;Ⅳ组:糖尿病诱导后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60 mg/dL以下。手术形成创面模型。分别于伤后0(伤后当天)、3、7、14 d处死大鼠。测量伤口愈合面积,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血糖浓度控制在160~190 mg/dL时,伤口愈合速度最快,其次为血糖低于160 mg/dL时,巨噬细胞无明显差异。血糖在更高水平时,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减慢,伤口周围组织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大鼠在低水平高血糖浓度下有利于伤口愈合。
2019 Vol. 25 (2): 140-142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1613 KB)  ( 210 )
       综述
143 16S rRNA基因检测在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塔拉提百克·买买提居马,王瑞,焦洋,刘恒,李翔,杨姗,曹永平 *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增加,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菌性松动(aseptic failure,AF)和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患者面临关节翻修手术的两大常见原因,但二者在临床上却时常较难鉴别。由于培养技术有限,很多不典型的PJI被误认为是AF。研究发现,PJI消耗的医疗资源和费用是AF的2.8倍。2010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有关PJI的指南指出,虽然初次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4%,但是一旦发生,对患者来说就是灾难性的。PJI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带来巨大经济负担。PJI和AF处理原则也截然不同,区别主要在于假体再植入时机的选择和是否有必要把整个假体都取出,因此准确诊断PJI尤为重要。目前诊断PJI的金标准是假体周围组织或关节液中培养出细菌,但由于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导致相当大一部分患者漏诊或误诊。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PJI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对其有效性和实用价值仍存争议。本文针对16S核糖体RNA基因检测在PJI诊断中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优缺点和研究展望做一综述。
2019 Vol. 25 (2): 143-145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380 KB)  ( 144 )
146 胫骨慢性骨髓炎治疗进展
张震 1,2,魏屹东 2,季明华 2,范相成 2,汪伟基 2,叶斯波 2,高希林 2,卢鸿超 2,郭树章 2*
随着建筑行业及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其中,胫骨为发生开放性骨折及骨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胫骨中下段软组织覆盖少、血运较差,一旦发生感染,病原菌易在局部长时间滞留并大量繁殖导致慢性骨髓炎发生。胫骨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困难,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2019 Vol. 25 (2): 146-149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468 KB)  ( 229 )
       临床经验
150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后翻修原因及应对策略
杨卫周1,尹思1,段春光 2,李涛 1,张波波 1,苏薇 1,陶惠人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失败后的翻修原因及翻修方法选择。方法  收集了2004-2016年因初次手术失败而行翻修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1例;初次手术时年龄4~30岁,平均年龄13.4岁。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4次翻修手术。初次手术与翻修手术时间间隔为0.25~288个月,平均41个月。结果  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a)术后侧凸失代偿12例,占75%。b)术后内固定脱钩、断钉、断棒及移位7例,占43.8%。c)感染2例,占12.5%。其中进行4次手术患者先后因术后失代偿、内固定失败、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分别行4次翻修手术,2例患者因同时合并术后失代偿和内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其中进行根据每例患者的初次手术方式及手术失败原因的不同,采用个体化的翻修方法。结论  术后侧凸失代偿是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正确选择翻修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9 Vol. 25 (2): 150-153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2538 KB)  ( 138 )
154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魏立伟,高万旭,秦娜,高燕,桑亮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病例共23例,其中冻结肩2例,肩袖撕裂7例,肩峰撞击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炎14例。所有患者镜下常规进行肩峰成形术,视病情联合进行关节囊松解、肩峰下减压和肩袖修补术等。术后分期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采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患肩情况做综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4分,其中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关节镜肩峰成形术临床疗效肯定,但资料显示将其常规开展尚有争议。
2019 Vol. 25 (2): 154-156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976 KB)  ( 144 )
157 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洪石 1,吴征杰 2*,陈元荣 1,陈小康 1,彭博 1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7例,男24例,女43例;平均年龄70.8岁。按照Neer分类法分类,Ⅲ型骨折48例,合并肱骨头脱位3例;Ⅳ骨折19例,合并肱骨头脱位5例。术前MRI提示49例合并不同程度肩袖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术中较大骨折块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撕脱的大、小结节骨块及撕裂的肩袖均采用锚钉固定缝合,将缝线穿过钢板预留孔,置入锁定钢板固定各骨块,最后收紧缝线打结。结果  术后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法评价患者功能,所有患者均得到10~25个月(平均16.4个月)的随访,优30例,良26例,中5例,差6例,总优良率达83.6%。术后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发生率为8.3%,四部分骨折为36.8%,两者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缝合锚钉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其并发症发生率与骨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2019 Vol. 25 (2): 157-159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721 KB)  ( 178 )
159 定时定角度外固定疗法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韦财,廖海浪,杨文彬 *,韦庆
目的  探讨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定时定角度外固定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2例我院接收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院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按双盲试验原则分为对照组(n=66,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患肢处于自动体位)与观察组(n=66,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予以定时定角度外固定疗法,即每日上午10时左右对功能支架进行调节,将患肢固定于前屈30°位,外展90°位,于当日晚10时左右将功能支架去除,使患肢处于自动体位,让患肢在自动体位及外展90°,前屈30°位交替固定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要短(P<0.05);在并发症上,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低(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采取定时定角度外固定治疗,能有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9 Vol. 25 (2): 159-162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1176 KB)  ( 146 )
163 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败患者的翻修效果
张利强 1,廖涛 1*,黄伟 2,赵光荣 1,张东杰 1
目的  探讨采用直接前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金属对金属(metal on metal,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失败患者进行翻修的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及与血清金属离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28侧)MOM-HRA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DAA-THA对MOM-HRA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转换为陶瓷对陶瓷23侧,金属对聚乙烯4侧,大直径MOM股骨头1侧。结果  1例(1侧)失访;其余24例(27侧)随访1.5~9年,平均(5.6±2.4)年,没有需要重新翻修患者。末次随访Postel-Merle d'Aubigne功能评分12~19分,平均(15.6±1.8)分,术前5~13分,平均(8.8±2.1)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9侧髋关节功能为优,14侧为良,4侧为差。术中发生大转子骨折1侧,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的持续性感觉异常6侧。末次随访X线检查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髋臼外展角为30°~45°,平均(38±10)°,所有髋关节股骨假体位置良好。23侧髋关节假体周围存在骨化,为1级或2级。末次随访血清铬浓度中位数6.2 μg/L较术前34.5 μg/L明显降低(P=0.002),血清钴浓度中位数4.5 μg/L较术前34.6 μg/L也明显降低(P<0.001)。血清铬水平<1 μg/L 13例,1~2 μg/L3例,>2 μg/L 8例;血清钴水平<1 μg/L18例,1~2 μg/L 2例,>2μg/L 4例。所有患者都没有其他已知的铬或钴来源,也没有发生肾功能不全。结论  应用DAA-THA对失败的MOM-HRA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无特殊并发症,无需进一步手术。术后血清金属离子水平会持续下降。
2019 Vol. 25 (2): 163-166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859 KB)  ( 182 )
167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单记春 1,邵银初 1*,岳冰 2,李浩 1,双峰 1,邹鸿星 1
目的  分析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46例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折9例,3例为髋臼边缘骨折,未处理;髋臼后壁骨折4例,其中3例术中重建钢板固定+骨水泥杯,1例术后发现,二期骨水泥杯翻修+钛网+打压植骨+重建钢板固定;2例臼底内陷骨折,颗粒打压植骨+生物杯置入+螺钉辅助固定。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7例,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Mallory I型17例,16例采用单纯钢丝环扎,1例保守治疗;Mallory Ⅱ型20例,17例单纯钢缆捆扎固定,3例二期长柄股骨假体加线缆或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年(10个月~5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平均90.94分(65~94分),优3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5.65%。X线片检查示假体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3个月,其中1例术中臼底骨折,术后2年随访时臼杯松动。结论  骨质疏松、高龄、肥胖、股骨解剖畸形、髋臼内陷、假体选择及操作失误等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其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骨折线的水平及假体稳定性,钢丝、线缆及钢板是主要固定手段,若假体出现松动迹象,可考虑选用长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假体。
2019 Vol. 25 (2): 167-170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200 )
171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
孙健,丁富军
目的  探讨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腔滑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磨除骨赘,自体或异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术后石膏固定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rlsson ankel function score,KAFS)、Tegner评分、前抽屉试验、踝关节活动度检查,以及术后MRI表现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4.7)个月。镜下发现所有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存在前方撞击表现:滑膜增生肥厚撞击2例,下胫腓前韧带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形成撞击6例,距骨骨性撞击5例,胫骨前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63.8±6.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7.9±4.1)分,KAFS评分由术前(56.5±7.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0.8±5.7)分,Tegner评分由术前(3.8±0.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9±0.9)分,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51.2±6.2)°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7.2±4.6)°,踝关节背伸角度由术前(10.1±3.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1±3.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跖屈角度术前(41.1±4.8)°,末次随访时为(4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损伤后发生踝关节不稳,是导致前方撞击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关节镜下明确诊断后经过清除撞击物,可以明显提高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2019 Vol. 25 (2): 171-173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1041 KB)  ( 129 )
174 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针对性康复疗效分析
盛春勇 1,王加宽 2*,王玉欢 2,陈智博 2,李俊 2
目的  研究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就诊并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56髋,对照组32例64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予以针对脑瘫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训练满1年后,复查摄髋关节X线片,比较各组间髋关节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变化,探讨加入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后MP值变化,以及与普通康复训练比较有无优势。结果  康复前两组M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1年后观察组M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能更好的降低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2019 Vol. 25 (2): 174-176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1364 KB)  ( 191 )
177 切开取骨部位合理性选择探讨
周子红 1,冯德宏 1,殷渠东 2*
目的  探讨常用取骨部位切开取骨的数量、成分和并发症情况,为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在髂前或髂后或胫骨近端以切开方式行游离骨移植且达到一定数量标准取骨量的113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46例;年龄13~69岁,平均35.3岁。根据量杯中水体积变化测量所取骨的体积。记录术后取骨区并发症情况,局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结果  取骨量髂后为(27.19±2.18)cc,胫骨近端为(21.66±2.07)cc,髂前为(18.18±1.76)c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取骨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各占约50%,胫骨近端取骨几乎全为松质骨。髂前区发生并发症14例,髂后7例,胫骨近端3例,仅胫骨近端与髂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痛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但髂前区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髂后和胫骨近端取骨量较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需要较多自体骨移植者,应作为首选部位,而髂前取骨的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推荐常规采用;对于完全需要松质骨移植者,首选胫骨近端取骨。
2019 Vol. 25 (2): 177-180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487 KB)  ( 166 )
180 编织深筋膜法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治疗成人孟氏骨折
祁义民 1,曾逸文 2*,赵磊 2,喻忠 2,王强 2,隋吉生 2,梁斌 2,蒋纯志 2
目的  探讨用编织缝合深筋膜法重建环状韧带治疗成人孟氏骨折中桡骨小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科采用编织缝合深筋膜法重建环状韧带治疗成人孟氏骨折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0.1岁;右侧19例,左侧14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桡骨小头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近远期功能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2±0.5)个月。术后3个月时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平均(90.2±8.6)分,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末次随访时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平均(93.9±5.7)分,优26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7.0%。结论  用编织缝合深筋膜法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治疗成人孟氏骨折,有利于维持肱桡关节、尺桡关节对合关系,可以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手术效果确切,近远期随访疗效满意。
2019 Vol. 25 (2): 180-183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1301 KB)  ( 126 )
       个案
184 寰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寰椎发育畸形1例报告
杨森,姜为民 *
寰椎发育畸形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上颈椎畸形,通过寰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这一疾病目前国内外罕有相关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寰椎发育畸形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颈椎椎管狭窄,颈髓受压明显,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寰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现将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为脊柱外科医师对于类似疾病的治疗及相关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2019 Vol. 25 (2): 184-186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157 )
186 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膝关节脱位1例报告
易林洪,郑欣,赵凤朝,郭开今 *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一般由高能创伤导致,常见于交通事故伤。髋关节前脱位在髋关节脱位中大约占10%,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膝关节脱位国外曾报道1例,国内目前未见报道。我院于2017年2月收治1例髋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膝关节脱位病例,报告如下。
2019 Vol. 25 (2): 186-188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993 KB)  ( 155 )
       护理园地
189 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衰弱发生情况及其对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谢云 1,罗典清 1,颜雪 1,袁怡婷 2,王丽梅 2
目的  探讨脆性髋部骨折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对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有30日之间入住我科符合条件的178例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114例;年龄65~96岁,平均年龄(76.9±6.8)岁。手术前应用衰弱量表(the fatigue、resistance、ambulation、illnesses and loss of weight scale,FRAIL)完成衰弱评估,并据此分为衰弱组82例和无衰弱组96例。出院前记录参与者的主要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无衰弱组和衰弱组之间的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和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衰弱组有28例(34.1%)出现并发症,无衰弱组有17例(17.7%)出现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功能评分衰弱组有20例(26.0%)评为中差,无衰弱组有10例(10.8%)评为中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衰弱对脆性髋部骨折的恢复有不良影响,术前衰弱评估对于识别高危患者、制定护理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 Vol. 25 (2): 189-192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504 KB)  ( 196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