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3年 29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影像园地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961 术前K线倾斜角预测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术后疗效的可行性分析
王春增,张建伟,胡孟子,韩猛,张兆川,李杰,刘光旺
目的 探讨术前K线倾斜角预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2例K线阳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47~76岁,平均(61.46±7.26)岁。统计患者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矢状面参数:K线倾斜角、C2~7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头部重心(center gravity of head,CGH)~C7矢状面轴向距离(CGH~C7 SVA)、T1倾斜角。根据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中位数分为改善优良组和改善较差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矢状位参数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检验参数间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颈椎参数作为自变量,将JOA评分作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JOA改善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OPLL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38±0.89)分,术前C2~7Cobb角(14.45±8.81)°,C2~7SVA(15.31±4.57)mm,CGH~C7 SVA(16.37±5.23)mm,T1倾斜角(26.43±5.65)°、K线倾斜角(12.77±1.49)°。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情况分组显示:术前K线倾斜角、C2~7SVA、CGH~C7 SVA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P<0.001、P=0.013、P=0.022);术前K线倾斜角与C2~7SVA、CGH~C7 SVA呈正相关(r=0.411、0.831,P=0.004、0.023)。上述相关性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OPLL单开门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为术前K线倾斜角和术前CGH~C7 SVA(OR=1.673、1.522,P=0.024、0.033)。结论 OPLL患者术后疗效与术前K线倾斜角度有关,术前K线倾斜角较大,患者术后疗效较差。K线倾斜角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指标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前预测OPLL患者术后疗效。
2023 Vol. 29 (11): 961- [摘要] ( 83 ) HTML (1 KB)  PDF (889 KB)  ( 64 )
966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生存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轩冲,汪红亮,周涛
目的 确定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自然病程,并分析危险因素,探究相邻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和远端椎体骨折(remote vertebral fracture,RVF)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260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185例;年龄62~81岁,平均(67.34±7.21)岁。根据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期内有无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然后按照骨折椎体与手术椎体的位置关系,将骨折组分为AVF组和RVF组,通过生存分析和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探究AVF和RVF之间发生时间、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60例患者中新发椎体骨折55例,42例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病时间为(6.2±2.4)个月;13例发生远端骨折,发病时间为(12.3±1.6)个月。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CT值、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矢状面的失衡为AVF的危险因素(P<0.05);CT值为RVF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在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时间明显早于远端椎体骨折,CT值、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矢状面的失衡是AV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VF和RVF发生的公共危险因素是CT值的大小。
2023 Vol. 29 (11): 966-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009 KB)  ( 54 )
970 控制性降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液丢失及骨水泥渗透厚度的影响
李兴龙,刘家伟,程建军,丁亚,蔡宁,于海洋,王宏亮
目的 比较控制性降压和止血带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液丢失情况及骨水泥渗透厚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气静复合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68例。按照术中止血方式不同,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和止血带组,控制性降压组61例,其中男17例,女44例;年龄55~80岁,平均(67.26±5.56)岁。止血带组107例,其中男28例,女79例;年龄55~80岁,平均(67.70±5.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丢失方面数据、手术时长、胫骨假体周围骨水泥渗透厚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显性失血量、胫骨假体周围骨水泥渗透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下降量、红细胞压积下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中使用止血带相比,使用控制性降压可降低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且不增加手术时长,不影响胫骨假体周围骨水泥渗透厚度。
2023 Vol. 29 (11): 970- [摘要] ( 73 ) HTML (1 KB)  PDF (760 KB)  ( 221 )
975 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矫正青少年严重膝内翻畸形的应用研究
李晓帆,梁答,吴明禹,马振,张凯,钟伟
目的 研究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矫正青少年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矫形骨科的13例(15膝)青少年严重膝内翻患者,行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其中男8例(61.54%),女5例(38.46%);年龄9~17岁,平均(13.57±2.71)岁;畸形部位:左膝9侧(60%),右膝6侧(40%)。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解剖学股胫角(anatomic femur tibia angle,a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术前以及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13例(15膝)膝关节畸形患者获得24~39个月随访,平均(29.63±3.2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中患者aFTA及LDFA显著减小(P<0.001),MPTA显著增大(P<0.001)。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异常(P>0.05),OKS显著降低(P<0.001),HSS显著提高(P<0.001)。结论 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显著,选择此种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效果。
2023 Vol. 29 (11): 975-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3544 KB)  ( 37 )
980 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截骨方式的临床对照研究
刘源,柳剑,黄野,王兴山,刘庆,崔亚南,刘刚,万叶彪
目的 比较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AO技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的98例患者,其中9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通过PASS软件提供的随机号码表进行随机分组。最终45例患者(70膝)入选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9~69岁,平均(40.48±14.95)岁;实验组患者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另45例患者(59膝)入选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1~71岁,平均(48.16±16.65)岁;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典AO技术行胫骨高位截骨术。两组患者术前均规划好目标力线并记录,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力线与规划目标力线的差异,术后胫骨后倾角的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指标,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结果 术中透视次数:实验组(13.79±8.12)次,对照组(23.36±11.80)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目标负重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差值比较:实验组(4.29±4.57)%,对照组(4.75±4.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患者术后负重力线与胫骨平台交叉点在计划点±10%内的患者比例:实验组75.81%,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患者术后与目标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值:实验组(3.16±4.62) °,对照组(1.86±2.3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术后较术前OKS评分改善差值:实验组(4.27±10.14)分,对照组(-1.83±12.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AO技术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可显著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提高术后OKS评分。
2023 Vol. 29 (11): 980- [摘要] ( 74 ) HTML (1 KB)  PDF (3713 KB)  ( 27 )
985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王利兵,尚晋,杨慧峰,郭秀珍,王东东,祁正玺,乔晓红
目的 对比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与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前内侧或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的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46.31±14.56)岁;B组(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3~73岁,平均(45.30±14.51)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定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的改变。结果 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93±4.13)个月。术后骨折均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时两组间的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时A组膝关节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3 d VAS评分及术后半年胫骨平台后倾角高于B组;B组负重活动时间及术后当天内翻角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短期随访治疗效果更佳,由于病例数较少且缺乏远期随访结果,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研究。
2023 Vol. 29 (11): 985-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267 KB)  ( 93 )
       临床研究
989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MIPPO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炳龙,周立芳,董桂鑫,丛海波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新鲜闭合胫骨干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MIPPO的同时骨折断端应用PRP治疗,对照组为单纯用MIPPO治疗,不应用PRP。治疗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38.48±12.0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19~57岁,平均(39.77±12.31)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优良率等。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治疗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hner Wruhs标准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7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优19例,良3例,中5例,差4例,优良率70.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例浅表感染,经换药切口愈合;1例延迟愈合,术后11个月骨折愈合。结论 PRP联合MIPPO技术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肢功能活动,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29 (11): 989- [摘要] ( 63 ) HTML (1 KB)  PDF (1070 KB)  ( 73 )
       实验研究
994 不同孔径3D打印三周期极小曲面基元支架调控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程德斌,张昭,付军,刘冬,范宏斌
目的 基于3D打印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s,TPMS)基元支架,探索不同孔径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3D打印个性化假体多孔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TPM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设计和制造具有3种孔径(400 μm、600 μm和800 μm)的TPMS基元支架。将不同孔径的支架与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骨架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析评价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成功制造了不同孔径的3D打印TPMS基元支架,并且成骨细胞MC3T3-E1在支架中展现了良好的黏附性。CCK-8实验的结果表明,随着孔径的增大,MC3T3-E1的增殖性也明显增加。此外,TPMS基元支架在孔径大小为600 μm时ALP的活性最高。WB分析进一步发现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 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600 μm组的表达同样最高。结论 随着孔径的增大,3D打印TPMS基元支架更有助于成骨细胞增殖,而在孔径大小为600 μm时最有助于成骨细胞分化。
2023 Vol. 29 (11): 994- [摘要] ( 61 ) HTML (1 KB)  PDF (7071 KB)  ( 50 )
       综述
1001 能谱CT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现状
李海涛,王栋,李福林,李超,张永红
Ilizarov骨搬移术是由俄罗斯专家Ilizarov基于牵张成骨原理提出的手术技术,在牵张成骨区形成新生骨痂,可有效治疗骨缺损。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骨折数量明显增多,下肢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为常见,复杂性创伤常导致部分骨质缺失。此外,慢性骨髓炎、骨折术后骨不愈合、下肢骨肿瘤切除术也可导致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技术作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案,基本操作过程为先将Ilizarov环形外架固定于缺损的胫骨,进行低能量截骨得到滑行骨段,通过持续的向骨缺损端搬移滑行骨段,在牵拉区所在的空间会产生新骨痂,即为新生成骨区,从而达到治疗骨缺损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大范围骨缺损;同时,Ilizarov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外架,达到最优治疗效果;且该技术不仅微创,还可同时达到修复软组织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依靠影像学技术对牵张成骨区新生骨进行客观评价。能谱CT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技术,与常规X线相比,不仅可以定性、定量监测新生骨痂的形态、矿化量,弥补常规X线无法定量分析新生骨痂的不足,还可通过去伪影技术,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对于评估骨愈合、及时发现搬移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相对优势。本文就能谱CT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2023 Vol. 29 (11): 1001- [摘要] ( 65 ) HTML (1 KB)  PDF (585 KB)  ( 73 )
1004 血液学检查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田居杰,郭晓斌,李亦丞,张晓岗
血液学指标的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有重要价值。虽然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往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细菌培养、病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判断,但血液指标是相对经济和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检查。随着中国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逐年增加,使用传统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诊断假体感染的漏诊率也在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与凝血相关的标志物和各种标志物比值被用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这些标志物的应用对早期诊断假体感染、减少漏诊有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传统的血液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非传统的血液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platelet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PC/MPV)、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 ratio,AGR)]在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术前诊断中的表现,并阐明了每个单一血液标志物对PJI术前诊断的价值。
2023 Vol. 29 (11): 1004-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473 KB)  ( 42 )
       临床经验
1008 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王辉,李勇,徐红,刘洪涛,李建军,马姗姗,张剑锋
目的 探讨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5例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3~26岁,平均(19.60±5.20)岁。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例,ⅡA期3例,ⅡB期1例。5例患者均行瘤段广泛切除、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测量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及评估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41.00±13.91)个月。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伤口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并发症。1例滑膜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发现肿瘤转移至左胸部,行胸壁肿瘤手术切除后4周复查发现双肺转移病灶并出现左大腿转移灶;1例术后出现右侧桡神经麻痹症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2例出现假体向上脱位。术前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MSTS评分、VAS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肩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的一种保肢手术方式,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但肩关节功能下降,需进一步对假体行改进研究。
2023 Vol. 29 (11): 1008-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2521 KB)  ( 26 )
1011 同侧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效果评价
孟飞,卢玉梅,刘明涛,崔林江
目的 评价同侧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与效果,并探讨是否需行二次手术纠正下尺桡/尺腓关节分离。方法 选取2013—2019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同侧腓骨近端移植方法治疗的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0~45岁,平均(38.2±3.2)岁。术后行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并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4.0±3.4)个月。5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患者术后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40.2±5.7)°,背伸(88.6±6.2)°,尺偏(25.4±2.2)°,桡偏(10.7±1.3)°,旋前(33.4±4.6)°,旋后(43.0±3.3)°,抓握力均接近健侧。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25.2±2.2)分,Gartland-Werley评分(9.2±1.6)分,下尺桡/尺腓关节分离距离(10.2±3.1)mm。分离距离与GartlandWerley评分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6,分离距离与MSTS评分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8。结论 同侧腓骨近端移植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一种良好方法。术中仔细保护三角纤维软骨尺侧半月板同源物对于术后腕关节功能及无痛可能更为重要。对于无痛的下尺腓关节分离建议仅行外固定或保守观察即可,无需二次手术干预。
2023 Vol. 29 (11): 1011- [摘要] ( 44 ) HTML (1 KB)  PDF (2269 KB)  ( 77 )
1015 介入穿刺技术精准诊治腰腿痛的价值与应用
龙贵华,王昉,李伟
目的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及髂后上棘阻滞三种介入穿刺技术精准定位、鉴别腰腿痛病因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大同新建康医院诊治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腰椎间盘病变的腰腿痛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53.5±12.2)岁。表现为单纯腰痛者16例,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者14例,腰痛伴臀部疼痛者10例。对以腰痛为主且椎旁压痛明显的16例患者,行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14例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腰痛伴臀部放射痛的10例患者,行髂后上棘阻滞术。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缓解≥60%视为有效。结果 40例患者中,34例腰腿痛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85%。其中13例行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的患者明确诊断为关节突源性腰痛,二期行脊柱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毁损术;12例行SNRB的患者可准确定位责任神经根与责任节段,经保守治疗或者二期行脊柱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手术后疗效满意;9例行髂后上棘阻滞术患者明确诊断为臀上皮神经炎。6例腰腿痛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最后诊断与初步诊断不符合。结论 应用SNRB、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及髂后上棘阻滞三种介入穿刺技术辅助诊断治疗老年腰腿痛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制定二期手术方案的准确依据。
2023 Vol. 29 (11): 1015-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971 KB)  ( 100 )
1017 PFNA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田志,时莉芳,李文毅,陈佳,高尚聚,杨朝旭,王义坤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FNA治疗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33例,女51例;年龄61~96岁,平均(77.42±6.86)岁。结果 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1.20±3.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2.36±8.91)min,术中出血量(72.80±9.18)mL,术中透视次数(25.32±8.45)次。患者术后至助行器辅助下下床活动时间(8.71±4.01)d,负重锻炼时间(12.42±3.31)周,骨折愈合时间(14.33±4.36)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9.15±5.50)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其中内固定失效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围手术期外侧壁骨折3例,无骨不连发生。结论 PFNA是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2023 Vol. 29 (11): 1017-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732 KB)  ( 56 )
1020 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囊肿壁切除与单纯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比较
薛朋安,郝秋彦,李明,全伟伟
目的 探讨在腘窝囊肿内引流术中做或不做囊肿壁切除对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腘窝囊肿患者资料。采用关节镜腘窝囊肿切除单纯内引流的32例患者为A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9~68岁,平均(53.19±7.71)岁。在关节镜腘窝囊肿切除内引流的同时建立后内侧双入路行囊肿壁切除的26例患者为B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36~65岁,平均(48.88±7.31)岁。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MRI检查,评价囊肿的大小及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评分、囊肿复发率。结果 A组平均随访时间(9.31±1.28)个月,B组(9.85±1.52)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33.88±5.97)min,B组(49.88±4.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囊肿复发率为6.25%(2/32),B组为3.85%(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腘窝囊肿,具备创伤小、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患者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与内引流联合囊肿壁切除相比,单纯内引流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即刻患者疼痛更轻、功能评分更优异;末次随访中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功能差别不大,且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内引流联合囊肿壁切除可以同时处理腘窝囊肿内游离体是其优势。
2023 Vol. 29 (11): 1020-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3029 KB)  ( 51 )
1024 OWHTO和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交叉适应证人群的早期疗效
廖龙,李宗原,许瀚,赵天佐,徐道非,余庆龙,石波
目的 探讨内侧开放胫骨楔形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和Oxford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处于交叉适应证的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nteromedial osteoarthritis,AM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AMO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同一位医师向患者讲解术式特点后,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其中Oxford UKA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55~65岁,平均(60.2±1.1)岁;左膝9例,右膝8例。OWHTO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5~65岁,平均(58.7±2.3)岁;左膝11例,右膝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疼痛数值评估量表(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股角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1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3.5)个月。UKA组的手术时长、术后出血量、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优于OWH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UKA组OKS评分均优于OWH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UKA组NPRS评分及ROM均优于OWH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UKA组胫股角均值高于OWHT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K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OWHT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处于Oxford UKA和OWHTO交叉适应证内的AMOA患者,就近期疗效而言更推荐UKA,对于中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2023 Vol. 29 (11): 1024-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2629 KB)  ( 70 )
1028 关节镜辅助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
艾尼瓦尔江·达毛拉,窦海伟,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白雪,王利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8~57岁,平均(52.2±2.4)岁。术前通过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及MRI明确诊断。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价疗效,术后记录MRI股骨髁信号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13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骨折、过敏反应、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骨髓水肿病灶已恢复正常。WOMAC评分术后1、3、12个月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3个月较术前持续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髓水肿,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综合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3 Vol. 29 (11): 1028- [摘要] ( 40 ) HTML (1 KB)  PDF (1148 KB)  ( 41 )
       临床论著
1032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比较
程加峰,赵平,耿家金,杨民,张永强,张强,汪洋,鲁斌,徐超,唐尚文
目的 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OWHTO手术优势。方法 前瞻性研究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60例(60膝)行OWHTO手术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分为导航组(30例30膝)和非导航组(30例30膝)。导航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7~69岁,平均年龄(62.77±3.44)岁。非导航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6~69岁,平均年龄(62.13±3.5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胫股角、胫骨近端内翻角、Δ胫股角(术后实际胫股角与术前设计胫股角的差值绝对值)、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等。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16.68±3.42)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85.87±4.67) min,较非导航组(80.60±6.77)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航组术中透视次数(5.00±0.95)次,较非导航组(9.80±1.13)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胫股角、胫骨近端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Δ胫股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各时间段HSS膝关节评分和WOMAC评分与非导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OWHTO手术能提高术后下肢力线纠正的精准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但计算机导航相对增加手术时间。计算机导航辅助OWHTO手术近期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比较无优势,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 Vol. 29 (11): 1032- [摘要] ( 45 ) HTML (1 KB)  PDF (2025 KB)  ( 66 )
       临床经验
1036 经改良腓骨头上入路联合骨刀叠加复位治疗胫骨后外侧柱骨折
曾祥宇,杨金星,黄俊锋,梁群,刘黎军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及骨刀叠加复位治疗的32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7.5±10.1)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统计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0.0±2.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曲105 °~135 °,伸直0 °~5 °。疗效评价:优22例,良8例,合格2例,优良率93.75%。结论 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
2023 Vol. 29 (11): 1036- [摘要] ( 45 ) HTML (1 KB)  PDF (2318 KB)  ( 44 )
1039 机器人导航下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唐经励,刘搏宇,胡居正
目的 应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胫骨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其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采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下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2~64岁,平均(39.2±0.3)岁。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稳定的评估指标为KT-1000测量值。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23~189 min;其中使用骨科机器人规划时间15~23 min,打入导针的时间10~24 min。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9.4±2.3)个月。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单侧髌旁内侧皮神经受损。胫骨前方固定物4例外排铆钉,2例Endobutton钢板,2例门型钉,1例皮质螺钉。6例复查骨折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8周,平均(14.5±1.4)周。KT-1000测量值:术前Ⅱ度5例,Ⅲ度4例。术后3个月测量Ⅰ度1例,Ⅱ度5例,Ⅲ度3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45.23±2.4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84.35±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置入导针钻取骨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骨道深度可控、指向清晰,操作精准,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3 Vol. 29 (11): 1039-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2820 KB)  ( 38 )
       影像园地
1042 膝单髁置换术前MRI测量在预测胫骨假体型号中的价值
王栋,黄广振,张春琪,康可,韩春鸣,黄遂柱
目的 对中原地区膝骨关节炎手术患者使用牛津第3代膝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胫骨假体大小进行相关研究,分析选择不同假体型号的影响因素,采用MRI影像测量方法在术前预测胫骨假体型号,为膝单髁置换术前预估假体大小、选用型号准确的单髁假体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采用Oxford UKA治疗的10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3例;年龄54~87 岁,平均(64.91±6.59)岁。统计UKA假体中胫骨假体的尺寸分布情况;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左/右侧、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等,根据资料筛选出胫骨假体型号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MRI影像学测量方法在术前预测胫骨假体型号的准确性。结果 胫骨假体型号中AA号假体占3.9%,A号假体占16.7%,B号假体占45.1%,C号假体占19.7%,D号假体占13.7%,E号假体占0.9%。性别、身高(女性)和BMI对胫骨假体型号大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左/右侧对胫骨假体型号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原地区人群UKA胫骨假体分布不同于欧美人群。性别、身高(女性)和BMI是影响胫骨假体型号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提出的术前MRI影像测量方法可为术前准确判断胫骨假体型号提供有力的指导,辅助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2023 Vol. 29 (11): 1042-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2031 KB)  ( 39 )
       个案
1047 肾衰竭伴自发性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1例报道
位锋,丁俊,贺健祥,陈琦,祝涛,许文捷,张超峰,程仁强,熊普熹,邓琳
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临床上较为少见,多见于各种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脏病、结核病、强直性脊柱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多伴随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其中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特有的并发症,肾脏无法排除多余的磷及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钙化异常、骨质疏松、骨折等。2022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1例肾衰竭伴自发性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11): 1047- [摘要] ( 50 ) HTML (1 KB)  PDF (2172 KB)  ( 38 )
1049 手拇指纤维骨性假瘤1例报道
赵开旭,谢光友,王远政,陈龙,周从来,张巩,孙立
纤维骨性假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Dupree和Enzinger在1986年首次描述。其多发于四肢真皮层及皮下,表现为生长迅速且具有侵袭性,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造成不必要的根治性治疗。所以,对于可疑病变,应充分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合理设计治疗方案,避免过度诊疗,因为已有类似的病例发生。2020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手拇指纤维骨性假瘤患者,病例特殊性及合理的手术设计对同行的外科医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11): 1049-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3093 KB)  ( 40 )
       护理园地
1051 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胡英,周利华,张弘
目的 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20~63岁,平均(47.32±12.05)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6.71±12.09)岁,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使用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5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助于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2023 Vol. 29 (11): 1051-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710 KB)  ( 55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