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3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481  
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齐昊,顾运涛,许春召,任善武,赵海,付昆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共1 6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其中术后并发早期硬膜外血肿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5~69岁,平均(62.40±5.27)岁;术前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术前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出现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再次手术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20±4.32)个月。5例患者早期硬膜外血肿均发生于术后6 h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颈椎MRI检查显示血肿压迫脊髓,手术中证实为硬膜外血肿形成。5例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或优于术前水平。结论 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期在术后6 h内。早期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颈椎MRI检查。确诊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是避免神经功能永久损伤的主要措施。
2023 Vol. 29 (6): 481-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2493 KB)  ( 183 )
487 内侧皮质支撑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张兴胜,桑庆华,张晓光,杨飞,胡黎婷,李东亮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内侧皮质不同支撑复位方式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市延庆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3例患者资料,男61例,女72例;年龄61~87岁,平均(77.2±6.4)岁。根据术后头颈骨块内侧骨皮质与股骨干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对位关系,分为三组。正性支撑组(A组)30例,中性支撑组(B组)77例,负性支撑组(C组)2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33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2.1±8.9)个月。C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螺钉切割,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其余患者转子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A、B、C三组患者颈干角分别丢失(2.10±1.61) °、(1.73±2.02) °、(5.60±5.61) °,股骨颈长度分别丢失(2.16±1.30) mm、(1.92±1.16) mm、(5.62±4.22) mm。C组颈干角及股骨颈长度丢失程度最大,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进的D’AubignéPostel评分,术后1个月A、B、C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3.3%、76.6%、50.0%,A、B组患者早期较C组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3.3%、97.4%、9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皮质正性及中性支撑复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术后,患者颈干角及股骨颈长度丢失少,早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在手术复位过程中,尽量避免负性支撑复位,降低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率。
2023 Vol. 29 (6): 487-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2103 KB)  ( 123 )
491 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刘思冶,荆琳,张洪美,闫奇,汤吉祥,李彦,艾奇
目的 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patellofemoral arthroplasty,PFA)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术、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一科住院患者采用PFA治疗PFOA患者134例,共146膝,其中男性46例,女性88例;年龄48~73岁,平均(52.4±7.6)岁;左膝86膝,右膝60膝;Dejour分型,A型23膝,B型49膝,C型54膝,D型20膝;病程8~53个月,平均(17.1±3.2)个月。对患者进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记录术后出现的关节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2年、4年分别进行随访,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并记录VAS、Lysholm评分及疗效评价、患者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3个月,平均(32.1±6.8)个月。134例146膝术后伤口I级愈合,满意程度高,治疗有效率97.95%。其中VAS评分由术前的(8.43±1.31)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时的(1.43±0.19)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达(0.13±0.0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08±2.08)分提高到术后3个月时的(88.65±0.61)分,末次随访时达(97.92±0.4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1例膝前疼并发髌骨倾斜,2例膑股关节弹响明显并发髌骨半脱位,以上3例患者均行翻修手术。1例翻修术后髌骨低位,未行再次翻修,其余患者未出现髌骨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第2代假体PFA手术可以解决单纯PFOA的问题,是治疗PFOA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术前应严格掌握PFA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把握正确的操作要点,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锻炼指导,效果良好,其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3 Vol. 29 (6): 491-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3070 KB)  ( 130 )
497 钽金属骨小梁胫骨假体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的中期疗效研究
吴奇,郭海涛,张景艺,燕明,第五维龙
目的 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一体化胫骨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西京医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TMT的患者54例(65膝)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43例(52膝)。TMT组54例(65膝),其中男性1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2.8±5.6)岁。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43例(52膝),其中男性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4±4.8)岁。比较分析TMT组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术后X线评价,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比较分析TMT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VAS评分、ROM和FTA。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4~7年,平均(5.0±1.8)年;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VAS、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T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VAS、F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T组1例因膝关节不稳翻修,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2例因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 infection,PJI)行部分翻修;TMT组术后早期透亮线逐渐消失,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TMT组PJI发生率较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低,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次TKA中应用TMT具有良好的骨长入和抑菌性等优势,临床效果良好,理论假体生存率长,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评估。
2023 Vol. 29 (6): 497-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907 KB)  ( 71 )
502 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精准度和短期临床疗效
杜敏聪,李征,江云飞,谢天朗,孙文轩,李千里,杨士慷,吴江鹏,曹光磊
目的 探究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ATKA)的影像学精准度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拟行TKA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共纳入23例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分为RATKA组和传统TKA组。RATKA组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68.7±7.8)岁。传统TKA组患者12例,男1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8±5.0)岁。测算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角度以评估影像学精准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功能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影像学精准度指标上,RATKA组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偏离值小于传统TKA组,分别为(1.16±1.14) °及(2.56±1.90) °,P=0.047;矢状面胫骨角(lateral tibia component,LTC)偏离值也小于传统TKA组,分别为(0.95±0.71) °及(1.75±0.98) °,P=0.039;其余角度的偏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指标上,RATKA组总手术时间较传统TKA组延长,分别为(125.0±8.4) min及(101.0±28.5) min,P=0.027;在截骨时间、围术期失血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机器人在辅助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时可以提高下肢力线重建和矢状位胫骨假体安装的精准度,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23 Vol. 29 (6): 502-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5328 KB)  ( 139 )
       临床研究
509 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疗效
孙治国,沙西卡,徐阔,张树文,王浩
目的 探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二科,采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0~84岁,平均(72.6±4.3)岁。责任节段包括:L3~4节段4例,L4~5节段12例,L5S1节段8例。腰椎管狭窄中央型6例,侧隐窝型12例,中央型合并侧隐窝型6例。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进行评估,改良MacNab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5~86 min,平均(65.3±10.4) min;术中透视3~5次,平均(3.2±0.2)次;手术切口长约10 mm;住院时间3~7 d,平均(4.1±0.3) d。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患侧肢体疼痛过敏,经对症治疗后均无明显后遗症。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2.1)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相对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每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采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好。
2023 Vol. 29 (6): 509-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3286 KB)  ( 113 )
515 一种新型精准穿刺定位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李国栋,卓斯敏,潘式新,盘景伟,李泉,何恩谋,杨龙,甘秀天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穿刺定位装置,评价其在辅助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三维空间可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后外侧入路理想穿刺路径,根据该原理研制一种穿刺定位装置辅助手术。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2~79岁,平均(55.15±16.4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穿刺定位装置组与利用C型臂透视下徒手完成穿刺定位的传统组,其中装置组34例,传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以及术前、术后特定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定位装置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角三角形测量法可作为新的术前设计方法;腰椎椎间孔镜手术应用本新型穿刺定位装置可减少穿刺次数及时间,提高准确率,尤适用于初学者。
2023 Vol. 29 (6): 515-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8655 KB)  ( 24 )
       综述
522 骨与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的应用现状与争议
陈峒江,刘畅,汪淼,许常利,汪秉轩,李博,王志伟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要求遵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三结合”的原则。软组织肿瘤常常需要根据病理类型、分级等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许多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都缺乏特异性,这种情况下活检必不可少。准确的活检可以为判断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和分期提供重要的依据,使良性肿瘤的患者避免过度的治疗,使恶性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甚至获得保肢的机会。活检需要取得足够的标本量,才能为病理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开放活检结果一直以来是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切开活检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穿刺活检具有微创、安全、经济等优势,在软组织肿瘤活检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复杂,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具有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并且有时很难区分良恶性。肿瘤内部也常常存在坏死及异质性区域,因此在取材有限的穿刺活检标本中,肿瘤的一些特征可能没有表现或表现不明显,从而影响诊断。在一些并不发达的国家或经验不足的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尤其是肉瘤的穿刺活检结果可能错误更多。因此,对于穿刺活检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与骨骼肌系统肿瘤活检相关的研究中,往往将骨与软组织的肿瘤合并分析,少有将二者分开进行研究。而且骨肿瘤使用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可能高于软组织肿瘤,提示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的效用,在许多不区分骨和软组织来源的研究中可能被骨肿瘤拉高了。因此,笔者将骨与软组织肿瘤分开讨论并通过对近年来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的研究进行总结和综述,指出此类肿瘤穿刺活检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争议,为同行提供参考。
2023 Vol. 29 (6): 522-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610 KB)  ( 86 )
526 髌下脂肪垫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伦,王云鹭,李锡勇,韩鹏飞,张鹏,李晓东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关节病,伴有慢性的关节炎症、关节软骨的退变和边缘骨赘的形成。K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持续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关于KOA的研究一直是骨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FP),又称Hoffa脂肪垫,因著名外科医生Albert Hoffa在1904年首次描述其解剖结构而得名,位于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与髌腱之间,组织结构上主要为脂肪细胞。过去IFP的主要作用是起到缓冲以及润滑的功能,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IFP可能通过与滑膜、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相互作用,参与KOA和IFP的发生发展。有关IFP与KOA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IFP在KOA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随着KOA数量的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而IFP的术中处理,即保留IFP还是部分切除IFP成了争议点。本文从解剖学和功能方面介绍了IFP,以及IFP在K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详细讨论了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
2023 Vol. 29 (6): 526-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676 KB)  ( 146 )
       临床经验
532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与不良影响的研究
陈红俊,胡栢均,高大伟,吴宇峰
目的 分析肩锁关节脱位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钢板钩端周围出现的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肩峰下骨溶解对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以及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行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且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122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3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3.08±13.19)岁;左肩69例,右肩53例。观察研究对象在术前至术后1年内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是否出现肩峰下骨溶解的骨质吸收影。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使用χ2检验研究肩峰下骨溶解对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以及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影响。结果 122例患者随访时间2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9±21)个月。48例(39.3%)在术后1年内出现肩峰下骨溶解。(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5,OR=0.955,95%CI为0.923~0.988)、肩峰至肱骨头的距离(P<0.05,OR=0.771,95%CI为0.612~0.972)是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而性别、患肩侧别、住院天数、Rockwood分型、钩板夹角、钩的长度、钩的高度、钩的高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异、术后肩锁关节间隙、术后肩锁关节距离的改变均不是相关因素(P>0.05)。(2)肩峰下骨溶解阳性组患者的锁骨钩钢板松动率、钩端移位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肩峰下骨溶解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在锁骨钩钢板取出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锁骨钩钢板的年轻患者、肩峰至肱骨头距离较小者相对容易出现肩峰下骨溶解;肩峰下骨溶解患者出现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的可能性更大,但对患者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次脱位无显著影响。
2023 Vol. 29 (6): 532-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1661 KB)  ( 121 )
537 关节镜下反向导引过线缝合器在肩袖损伤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刘守东,谢洪彬,单森,刘南伯,王勃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反向导引过线缝合器在肩袖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缝合重建手术患者,其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32~82岁,平均(61.7±14.1)岁。按照缝合工具分组,观察组应用反向导引过线缝合器重建,共31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肩袖缝合钩,共26例。以使用工具种类、操作步骤、操作方式、操作时间、副损伤、故障率、缝合质量、完成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比较两组穿刺过线的优良率。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比两种工具在肩袖过线缝合的操作效果和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评价,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平均(14.23±8.12)个月。根据操作评价指标,对照组优6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76.92%;观察组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31/31),两种工具操作评级指标横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1年的UCLA评分、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反向导引过线缝合器对肩袖过线缝合操作与普通肩袖缝合钩比较具有操作便捷、时间短、缝合强度及缝合质量高、副损伤较小、操作过程中故障率较低等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3 Vol. 29 (6): 537-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4278 KB)  ( 72 )
542 外固定架辅助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干骺交界部骨折
王磊,万广亮,左玉明,王月光,左大鹏,于铁强,屈伟,李立志
目的 评估外固定架辅助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干骺交界部(distal humerus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4例DHMDJ骨折患者,均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9岁,平均(3.5±1.9)岁;致伤原因: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左侧8例,右侧6例;骨折类型:横形8例,斜形6例;按照Kamara关于DHMDJ骨折分区:10例高区,4例低区。14例均为闭合骨折,无一例伴神经血管损伤。受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5±2.7) d。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术后伤肢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0±3.4)个月。本组所有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钉道感染,行伤口换药治疗,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复位丢失、肘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结果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8%。结论 对于高区DHMDJ骨折,使用单枚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可靠,复位后稳定性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
2023 Vol. 29 (6): 542- [摘要] ( 68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53 )
546 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
赵奎,张梅刃,曾啸,郭江龙,胡健辉
目的 探讨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联合变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83岁,平均(39.55±23.08)岁;左侧4例,右侧7例;按Dubberley分型,ⅠA型3例,ⅡA型5例,ⅢA型3例;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Ⅳ型10例。术后随访通过X线片或者CT评估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创伤性肘关节炎评分。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10±7.81)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45±2.98)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4.50±6.85)分,优9例,良2例。1例出现轻度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Broberg-Merrey肘关节炎分级为1级,肘关节僵硬为轻度,无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小头坏死、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可清楚显示肱骨小头,无损伤重要神经血管风险,便于从前向后垂直骨折线置入螺钉,适用于治疗未累及肱骨小头后髁的Dubberley A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2023 Vol. 29 (6): 546-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6646 KB)  ( 75 )
551 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
毕文智,郭标,康运康,崔红林,许健,刘一军,田进翔,刘义峰
目的 探讨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例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46±8.37)岁。合并尺神经症状者先行尺神经松解术,再行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主要包括游离体清理、关节囊松解、骨赘去除。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来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50±5.2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6.39±0.82)分降至(1.49±1.03)分,MEPS评分由术前(46.16±15.02)分升至(87.31±10.33)分,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6.31±6.02)°改善至(10.46±3.86)°,屈曲活动度由术前(87.62±8.41)°改善至(122.38±6.43)°,屈伸活动度由术前(51.31±8.29)°改善至(111.9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腔引流通畅,平均引流(30.00±4.56) mL;1例术后4周因未坚持正规功能锻炼发生关节挛缩,未发生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 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2023 Vol. 29 (6): 551- [摘要] ( 69 ) HTML (1 KB)  PDF (5473 KB)  ( 88 )
555 经皮桡尺后间隙入路血管钳杠杆复位治疗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
刘方,马海龙,华中托,管之也,孙军
目的 探讨经皮桡尺后间隙入路血管钳杠杆复位治疗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9例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经皮桡尺后间隙入路血管钳杠杆复位治疗,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6.80±1.70)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X线片按Métaizeau标准评定;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按Morre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8.43±3.64)个月。手术时间为9~22 min,平均(13.50±4.38) min;透视次数为4~12次,平均(5.83±3.71)次;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4.61±0.78)周。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钉尾激惹、骨折不愈合、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术后X线片按Métaizeau标准评定,优44例,良5例,优良率100%;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9%。结论 经皮桡尺后间隙入路血管钳杠杆复位治疗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具有微创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2023 Vol. 29 (6): 555- [摘要] ( 83 ) HTML (1 KB)  PDF (2301 KB)  ( 75 )
558 拇指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庞海涛,刘伟,于铁强
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2022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采用拇指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30例拇指指端缺损(指骨外露或部分骨质缺损、指腹缺损、甲床缺损、甲床指腹联合缺损)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0.0±0.3)岁。共35指,其中伴有拇指末节骨折患者15指,伴拇指指间关节皮肤挫伤10指。首先创面清创(对于伴有末节骨折的应复位骨折者,尽量保留长度,克氏针固定),然后于拇指近节或第1掌骨背侧切取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0±0.4)个月。术后35指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拇指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操作简单,损伤小,成活率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2023 Vol. 29 (6): 558-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4085 KB)  ( 65 )
561 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陆军帅,麻文谦,徐小彬,王逸群,朱玮,高礼层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内固定治疗的3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4.2±1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4 d,平均(6.2±2.8) d;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6例。手术前后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Tegner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膝关节功能,通过膝关节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0±4.4)个月;手术时间30.2~43.4 min,平均(35.8±3.2) min。34例患者均顺利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出现膝关节Lachman试验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ROM分别为(95.56±5.42)分、(96.54±5.34)分、(8.29±2.14)分及(110.28±10.42) °,显著高于术前的(39.47±6.53)分、(45.62±5.56)分、(4.65±3.12)分及(81.25±12.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易、易拆除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29 (6): 561-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7271 KB)  ( 10 )
       个案
565 外侧双层盘状半月板伴半月板囊性分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洋,王文,熊喜峰,梁绍华
半月板解剖变异很少见,现有报道多发生在外侧半月板。作为半月板的特殊变异类型,双层半月板则是更加罕见,大部分患者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仅在运动损伤后行辅助检查时发现,因此双层半月板的相关报道很少。2021年12于6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罕见的外侧双层盘状半月板伴半月板囊性分离患者,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6): 565-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3082 KB)  ( 149 )
56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
张爱华,徐圣康,肖彭剑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人类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是其标准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移植物松动、移植物断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内囊肿、关节腔积液、关节腔感染等。但目前对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假性动脉瘤报道很少。2021年3月19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对1例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4个月并发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开放手术切除瘤腔修补,术后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6): 567- [摘要] ( 68 ) HTML (1 KB)  PDF (2199 KB)  ( 67 )
569 经皮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不连1例报道
梅皓,金日,苏杭,伏守用,宋国,王旭,金龙浩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骨不连定义:骨折和损伤后至少9个月,并且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没有进一步的愈合倾向。距骨骨折为高能量创伤,是一种罕见的致残性骨折,因其形态复杂、多重关节及血供脆弱,即使进行良好的治疗坏死率和骨不连发生率仍然高达33%和12%,最终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踝关节和足部功能丧失。临床中距骨骨折发生坏死大多进行关节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功能。发生骨不连可进行自体及异体骨移植、外固定架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等治疗,但是手术切开极易二次破坏距骨血运。而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为临床治疗骨不连提供了新方法。PRP是一种富含血小板浓度高于正常全血所含血小板浓度的自体血浆制剂,其源于自体具有很好地组织相容性,无疾病传播、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Li等注射PRP成功治疗1例尺骨骨不连,Rani等注射PRP成功治疗71例长骨骨不连。2021年3月24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采用注射自体PRP成功治疗1例距骨骨不连,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6): 569-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3105 KB)  ( 74 )
       护理园地
572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毕飞,谢瑛,仇莹莹,王一诺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2例。其中常规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男17例,女15例;年龄64~78岁,平均(71.22±3.11)岁。研究组行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男18例,女14例;年龄66~78岁,平均(71.53±3.14)岁。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组更长、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均更短(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研究组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个体化康复训练能较好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3 Vol. 29 (6): 572-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519 KB)  ( 114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