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特色栏目
合作企业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文章检索
2022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2022-05-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骨科史萃
临床论著
385
“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的疗效
程刚 1,杨小玲 2,唐勇涛 1,吴长军 1,魏思奇 1*
目的
研究“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峡部融合及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采用“U”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的37例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17~42岁,平均(26.54±6.3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术后峡部融合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46±9.71)个月。患者术后下腰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融合率约为82.43%,融合时间(8.82±3.6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继发腰椎滑脱及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等。
结论
“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术式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腰痛缓解明显、腰椎功能恢复好、峡部骨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牢固,疗效确切。
2022 Vol. 28 (5): 385-389 [
摘要
] (
256
)
HTML
(1 KB)
PDF
(2040 KB) (
323
)
390
骨骼肌质量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尤立攀,魏波 *
目的
探讨骨骼肌质量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DLSS组)和45例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测量绝对跛行距离(absolute claudication distance,ACD)评估DLSS椎管狭窄程度,根据DLSS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将DLSS患者分为轻度组(5~6级,22例)、中度组(3~4级,41例)和重度组(1~2级,17例),根据是否合并肌肉减少症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23例)和无肌肉减少症组(57例)。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检测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相对骨骼肌指数(relative skeletal muscle index,RSMI),MRI测量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crosssectional area,TCSA)、总无脂肪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fatless cross-sectional area,TFCSA),计算TFCSA/TCSA比值。分析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与TCSA、TFCSA、TFCSA/TCSA比值与DLSS椎管狭窄程度分级相关性。
结果
DLSS组上肢骨骼肌质量、下肢骨骼肌质量、全身骨骼肌质量、RSMI、TFCSA、TFCSA/TCSA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减少症组上肢骨骼肌质量、下肢骨骼肌质量、全身骨骼肌质量、RSMI、TFCSA、TFCSA/TCSA比值均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重度组上肢骨骼肌质量、下肢骨骼肌质量、全身骨骼肌质量、RSMI、TFCSA、TFCSA/TCSA比值均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DLSS组患者上肢骨骼肌质量、下肢骨骼肌质量、全身骨骼肌质量、RSMI与TFCSA、TFCSA/TCSA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老年DLSS患者四肢和全身骨骼肌质量与腰部多裂肌萎缩和椎管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2022 Vol. 28 (5): 390-411 [
摘要
] (
216
)
HTML
(1 KB)
PDF
(806 KB) (
247
)
394
影响PKP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要素分析
周天诚 1,任延军 2,肖星 2,李经坤 2,张凯宁 2,王之锦 3,邹德波 2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相关因素,得出优化手术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2020年因脊柱骨折行PKP治疗的56例患者,涉及68个骨折椎体,其中男性10例,女性46例;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69.60±8.85)岁;单节段椎体骨折48例,双节段4例,三节段4例。骨折累及节段:T
8
2个,T
9
2个,T
10
4个,T
11
14个,T
12
5个,L
1
14个,L
2
6个,L
3
9个,L
4
8个,L
5
4个。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X线、CT、MRI及双能X摄线骨密度检查。完成检查后行PKP术,术后复查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统计骨水泥渗漏病例,采用配对 t 检验分析手术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定制优化手术方案。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压缩椎体高度及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有恢复,共有36个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无症状骨水泥渗漏。PKP的效果与骨水泥注射量、椎间盘退变、年龄、椎体压缩程度,球囊撑开体积有关(德宾沃森≈2,VIF<5,P<0.05)。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较多的骨水泥注入、上终板破裂及椎体内水泥靠近上终板(霍斯默莱梅肖检验显著性=0.780,P<0.05)。
结论
PKP需要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椎体压缩程度制定手术方案,通过术中控制骨水泥注射量、球囊撑开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方式,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2 Vol. 28 (5): 394-400 [
摘要
] (
294
)
HTML
(1 KB)
PDF
(4797 KB) (
301
)
401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矫正固定性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潘文杰 1,贺艳 2,黄袁迟 1,马建兵 1*,肖琳 1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矫正固定性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17膝固定性外翻畸形并行初次TKA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5膝,女10例12膝;年龄59~76岁,平均69.5岁;体重64.5~89.0 kg,平均73.6 kg;身高156~178 cm,平均170.5 cm;骨关节炎13例15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2膝;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均为Ⅱ型。置换术中采用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恢复软组织平衡,矫正膝外翻畸形。所有患者假体选用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PS)。评估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结果。
结果
平均随访30.5个月(3~50个月)。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从术前的(199.5±3.3)°矫正至术后(172.4±1.5)°,P<0.05;股骨机械轴与通髁线夹角(femoral transepicondylar angle,FTEA)明显改善,从术前的(80.3±1.7)°改善至术后(89.5±1.5)°,P<0.05。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从术前的(33.2±6.5)分改善至术后(89.1±1.2)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41.9±7.5)分改善至术后(82.3±5.1)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从术前的(62.0±10.1)°增加至术后(115.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复查影像学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截骨部位骨性愈合,无髌骨脱位,无明显内外侧不稳。
结论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股骨外侧髁滑移截骨矫正固定性膝外翻畸形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恢复下肢力线,平衡软组织,临床疗效满意。
2022 Vol. 28 (5): 401-405 [
摘要
] (
249
)
HTML
(1 KB)
PDF
(2534 KB) (
270
)
406
氨甲环酸的不同应用方式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失血量的比较
黄景星 1,2,张民 2*,庞俊耀 1,2,闫裕冰 1,2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articular injection,AI)、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jection,II)联合关节腔注射(AI+II)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及未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患者失血量(blood loss,BL)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探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行UKA治疗内侧OA的患者120例,其中男35例,女85例;年龄51~88岁,平均(69.2±7.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I组(40例)、AI+II组(40例)以及未曾应用TXA的空白对照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i)。
结果
AI组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术后Hct分别为(124.8±4.1)g/L、(11.2±3.6)g/L、(39.1±2.4)%,AI+II组分别为(126.0±3.8)g/L、(9.3±4.4)g/L、(39.1±2.2)%,对照组分别为(120.7±4.4)g/L、(15.5±6.1)g/L、(37.8±14.2)%,AI组与A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AI+II组术后Hb浓度、Hct均高于对照组,且Hb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I组术后APTT、PT、D-Di分别为(29.7±1.2)s、(12.7±0.8)s、(473.2±74.9)ng/mL,AI+II组分别为(28.6±1.5)s、(12.2±0.5)s、(603.0±148.7)ng/mL,对照组分别为(29.8±1.4)s、(12.9±0.8)s、(486.0±80.0)ng/mL,A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PT都高于AI+II组,且术后D-Di均低于A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UKA术中,相比联合组应用TXA,AI组应用TXA在减少相同失血量的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低,且与对照组相似,更加安全。本研究认为在UKA术中单纯通过AI应用TXA,可以使患者在围术期拥有更少的失血量,且更加安全。
2022 Vol. 28 (5): 406-411 [
摘要
] (
244
)
HTML
(1 KB)
PDF
(931 KB) (
236
)
临床研究
412
开放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对比研究
胡鸣,毕大鹏,俞胜宝 *
目的
对比后路开放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3.56±9.48)岁。将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组和开放组,每组16例。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开放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前与术后1 d、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9.20±2.14)个月。经皮组与开放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组间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1 d VAS较开放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各时间段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经皮组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且术后3dVAS更低,与开放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组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创伤小、VAS更低的优势。
2022 Vol. 28 (5): 412-435 [
摘要
] (
266
)
HTML
(1 KB)
PDF
(3854 KB) (
261
)
实验研究
416
蒲公英甾醇治疗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初步探索
谢子康,史铭钰 *,蒋阳,王斌,沈鹏飞,郑冲,杨晓峰
目的
初步探索蒲公英甾醇治疗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0.03 mmol/L半胱氨酸混合液0.2 mL关节腔内注射制备KOA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蒲公英甾醇2.5 mg/kg(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及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制备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MM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protease,Capase-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测定关节软骨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140、miRNA-146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软骨组织中的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NF-κB,IκB)、IκB激酶β(inhibitor κB kinase β,IKK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NOD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 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表达水平;对关节软骨组织进行病理观察。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MMP-1、MMP-3、Capase-1水平及关节软骨组织中IκB、IKKβ、NF-κB、TAK1、NLRP3、ASC蛋白表达水平、Mankin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关节软骨组织中miRNA-140、miRNA-146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MMP-1、MMP-3、Capase-1水平及关节软骨组织中IκB、IKKβ、NF-κB、TAK1、NLRP3、ASC蛋白表达水平、Manki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关节软骨组织中miRNA140、miRNA-146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
结论
蒲公英甾醇对大鼠KOA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抑制、miRNA表达上调及TAK1/NF-κB、NLRP3信号通路活化受阻有关。
2022 Vol. 28 (5): 416-421 [
摘要
] (
239
)
HTML
(1 KB)
PDF
(2683 KB) (
242
)
综述
422
马尾神经冗余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文彦博,熊先,刘小康,盛伟斌,郭海龙 *
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是指马尾神经在蛛网膜下腔出现迂曲、细长、匐行等现象。最早由Verbiest在1954年行X线脊髓造影时发现,随后由Cressmen和Pawl在1968年将其命名为RNRs。RNRs阻碍了造影剂的扩散,最初在脊髓造影中被描述为部分或全部阻塞的丝状充盈缺损,而现在无创的MRI则多被用于RNRs的诊断。Papavero等提出了一种分类标准,该标准通过RNRs的形态、部位、延伸长度、方向对其进行分类,其目的是更方便、规范的描述RNRs,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认为RNRs多与腰椎椎管狭窄症密切相关,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近年来,研究方向多为RNRs的形成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疗效,认为RNRs是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预后指标,但缺乏腰椎椎管狭窄伴有RNRs临床意义的总结。本文就RNRs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22 Vol. 28 (5): 422-426 [
摘要
] (
269
)
HTML
(1 KB)
PDF
(1264 KB) (
321
)
426
骶骨骨折致腰骶丛神经损伤的MRI评估进展
董潇蔓 1,田维 2,郭林 1,王植 1*
外伤性骶骨骨折较少见,但在骨盆骨折中发生率较高,为10%~45%。其常继发于高暴力损伤,创伤严重且合并症多,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为15%~40%。其中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较常见,部分学者认为骨折线越靠近骶骨中线伴发神经损伤可能性越大。由于骶骨周围结构复杂且常伴有严重的合并伤,掩盖合并神经损伤所致的功能缺失,易出现漏诊及误诊而不能及早治疗。然而周围神经有一定再生能力,早期检测治疗可防止力量下降、运动受限或感觉丧失的永久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评估传统上主要依赖于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电诊断测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传导研究(nerveconduction study,NCS)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中获得的信息。NCS能够确定是否有损伤,但无法精准判断损伤部位及评估损伤程度及周围毗邻关节。神经结构的影像学有助于确定神经功能障碍的位置及原因,此外,神经损伤和修复的量化可以监测病变的进展和恢复。虽然超声已用于浅表神经的观察,但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大,而且对于位置深在的腰骶丛的显示是其盲区。1992年Howe等提出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可直接显示神经的形态和信号改变。由于其无创性,可单独显示周围神经,直观观察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定量评估进展和恢复,被临床逐渐应用。目前MRN具有采集时间短,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图像对比度满意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周围神经,正逐渐成为临床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骶骨骨折虽发生率不高,但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明确神经损伤的发生、位置及程度对临床诊疗决策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骶骨骨折分型、腰骶丛神经损伤分型、骶骨骨折致腰骶丛神经损伤特点,腰骶丛神经MRN成像发展概况、技术特点及其在骶骨骨折致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成像作用等作一综述。
2022 Vol. 28 (5): 426-429 [
摘要
] (
185
)
HTML
(1 KB)
PDF
(725 KB) (
282
)
430
外泌体在骨关节炎免疫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蒋环宇,周炎 *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现如今最常见的老年病、慢性病之一,65岁以上的人群OA总体患病率高达50%以上,且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可以预见其患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内具有分泌功能的囊性小泡,直径为30~200 nm,能携带蛋白质、脂质和遗传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信息传输,具备多种生物活性。外泌体所建立的细胞间囊泡交流途径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涵盖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组化、细胞稳态、癌症等方面。
由于OA发病率及致残率高,对于人们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日俱增,还会导致高额的医疗保健和社会成本,为个人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可以预见该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膝骨关节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男性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大疾病。外泌体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分子信号转导载体,其在病理生理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OA的治疗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本文将对外泌体在OA免疫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2 Vol. 28 (5): 430-435 [
摘要
] (
192
)
HTML
(1 KB)
PDF
(1476 KB) (
269
)
临床经验
436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丁远飞,柳申鹏,宋凯,张辉,梁秋冬 *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与单纯行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的8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术中对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破口是否缝合分为两组:38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予以纤维环破口缝合修复治疗,作为观察组;45例予以椎间孔镜下单纯行髓核摘除手术,纤维环破口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7~65岁,平均(39.05±14.1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4~71岁,平均(43.13±16.62)岁。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等相关手术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3.7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113.05±14.14)min,术中出血量(40.74±7.75)mL;对照组手术时间(107.22±13.44)min,术中出血量(37.60±7.57)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指数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分别为89.47%(34/47)、86.67%(3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观察组1例复发(2.63%),保守治疗好转;对照组术后复发5例(11.11%),再手术者3例(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实有效地重构纤维环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获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022 Vol. 28 (5): 436-441 [
摘要
] (
284
)
HTML
(1 KB)
PDF
(3602 KB) (
336
)
442
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周庆,周宇,陈曦,刘跃洪,张德盛,刘树平
目的
探讨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在缝合脊柱微创手术切口中的应用。
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对167例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195处切口采用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缝合,其中男69例,女98例;年龄17~89岁,平均(56.7±18.4)岁。观察切口是否对合良好,能否有效止血,有无感染。
结果
单一切口缝合时间35~128 s,平均(52±12)s。所有切口均获得良好对合,并有效止血,无切口感染发生。缝合时发生缝线穿绕31例(15.9%),因缝线穿绕造成缝线断裂1例,重新缝合;2例因缝线穿绕后打结不紧而重新缝合。89例切口出现不同程度皮下硬结,发生率45.6%,2个月后逐渐减轻。
结论
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可应用于切口长度在5~15 mm之间,局部皮肤厚韧且张力高的部位,缝合深度约10~15 mm。尤其适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切口的缝合,可以推广至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切口的皮肤缝合。
2022 Vol. 28 (5): 442-444 [
摘要
] (
168
)
HTML
(1 KB)
PDF
(4814 KB) (
226
)
445
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王烨 1,高爱国 1,秦佳霖 1,王俊芳 1,李丁 1*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
方法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3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
1~2
、L
2~3
、L
3~4
)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2~82岁,平均(53.04±13.47)岁;L
1~2
椎间盘突出症2例,L
2~3
突出5例,L
3~4
突出16例。收集术前、术后下地活动时、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术前、术后CT下突出髓核组织后缘与椎板矢状径距离以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改善率使用(术前ODI分值-术后6个月ODI分值)/术前ODI分值×100%表示。
结果
术前VAS平均(7.17±0.87)分,ODI指数平均(71.13±4.66)%。术后下地活动时VAS平均(2.22±0.90)分,ODI指数平均(19.65±4.29)%。术后6个月VAS平均(0.57±0.66)分,ODI指数平均(6.09±2.52)%。术前CT下突出髓核组织后缘与椎板矢状径距离为(1.22±0.66)mm,术后为(6.77±0.89)mm。术前的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下地活动时、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术后CT下突出髓核组织后缘与椎板矢状径距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患者症状改善率优8例(34.8%),良15例(65.2%)。术后6个月患者症状改善率皆为优(100.0%)。
结论
PELD作为治疗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手术方式,可直接减压,手术创伤小,不破坏脊柱后方稳定结构,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2022 Vol. 28 (5): 445-448 [
摘要
] (
176
)
HTML
(1 KB)
PDF
(5354 KB) (
282
)
449
直接前方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与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的对比研究
张晓琪,尚希福,朱晨,李国远,程鹏,倪喆,陈敏
目的
比较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局部应用与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差异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患者共计50例,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5岁,平均(46.2±12.2)岁。单纯局部关节腔保留注射组25例,静脉滴注+关节腔保留注射组25例,局部注射采用氨甲环酸水剂1 g(10 mL)关节腔内注射并保留,静脉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切口渗出愈合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
结果
两组术后1 d和3 d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术后3d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直接前方入路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来说,是否联合应用氨甲环酸不影响临床效果,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不需静脉加用,减少药物使用和费用。
2022 Vol. 28 (5): 449-451 [
摘要
] (
164
)
HTML
(1 KB)
PDF
(604 KB) (
210
)
452
Ottobock外展支具早期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姜海,李晓博,李涛,同毓龙
目的
观察Ottobock外展支具早期治疗<6个月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采用Ottobock外展支具早期治疗<6个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40例,其中男6例,女34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12例;年龄1~6个月。所有患儿行髋关节超声检查,诊断为Graf Ⅱb型以上。佩戴Ottobock支具治疗。每2周复查髋关节超声,<6个月超声结果为GrafⅠ型后停止佩戴,>6个月复查骨盆正位X线片髋臼指数小于25°时停止佩戴。
结果
36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1.8±11.7)个月。支具佩戴时间1~4个月。34例共45髋获得了改善,复查髋关节超声为Graf Ⅰ型。2例Graf Ⅳ型儿童复位失败,佩戴支具1个月后改为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结束时髋臼残余发育不良3例4髋(双侧1例2髋,左侧2例2髋)。2例2髋(双侧1例右髋,左侧1例1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随访结束时髋关节改善优良率为91.5%。
结论
Ottobock支具早期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对于Graf Ⅳ型儿童复位率较低,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是支具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2022 Vol. 28 (5): 452-455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3757 KB) (
203
)
456
锁扣带袢钛板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徐小彬,朱玮
目的
探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的手术方法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
自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采用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术式治疗3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38.00±8.95)岁;根据骨块大小和粉碎程度采用套线法和穿线法两种不同的方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稳定性。
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05±2.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09±0.83)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35.12±7.26)分提高到术后(93.9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0.00±8.62)°提高到术后(130.8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稳定。
结论
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手术方式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22 Vol. 28 (5): 456-460 [
摘要
] (
209
)
HTML
(1 KB)
PDF
(4667 KB) (
299
)
460
髌骨脱位股骨滑车沟覆盖角的研究
李明 1,蒋振营 2,刘玉强 1,刘宁 1*
目的
引入股骨滑车沟覆盖角这一概念,并评估髌骨脱位患者股骨滑车覆盖角相对正常股骨滑车覆盖角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对比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髌骨脱位患者(研究组)和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对照组)的滑车覆盖角。研究组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51例;年龄9~47岁,平均(21.81±6.36)岁;左膝60例,右膝46例。对照组共纳入31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5~36岁,平均(24.03±5.58)岁;左膝19例,右膝12例。分别测量两组的股骨滑车沟覆盖角和股骨髁间窝顶部骨皮质线长度。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侧别、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股骨髁间窝顶部骨皮质线长度为(22.91±3.57)mm,对照组为(22.91±2.5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股骨滑车沟覆盖角度为(75.55±9.12)°,对照组为(65.08±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股骨滑车沟覆盖角能很好地评估矢状位上股骨滑车的覆盖范围。在滑车成型的过程中,应当适度考虑髌骨脱位患者滑车沟覆盖角的问题,适当扩大滑车覆盖角度,可能更有利于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
2022 Vol. 28 (5): 460-463 [
摘要
] (
181
)
HTML
(1 KB)
PDF
(1795 KB) (
369
)
464
局麻关节镜清理治疗Haglund综合征
王铭,邓广明,付洪睿,杨学桥,李海滨,刘会欣,代娟,厚艳芳,马艳,郭殿军
目的
探讨局麻关节镜清理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青县人民医院骨关节科采用关节镜清理治疗的24例Haglund综合征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35~52岁,平均(41.8±4.3)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病程7~25个月,平均(14.7±4.6)个月。局麻1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1.08±4.79)岁;腰麻1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8±4.01)岁。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麻醉所需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手术满意率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术后6 h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麻关节镜清理治疗Haglund综合征,其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性价比高。
2022 Vol. 28 (5): 464-466 [
摘要
] (
175
)
HTML
(1 KB)
PDF
(2412 KB) (
232
)
个案
467
混合型脑瘫合并脊髓型颈椎病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刘丽 1,赵毅 1,刘港 2,任敬佩 2,白惠中 3,左心玮 3,穆晓红 2*,徐林 2
混合型脑瘫以痉挛型合并不随意运动型多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指因锥体外系受损导致随意运动障碍而不自主运动增加,常表现为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姿势控制缺陷等,颈部肌张力障碍可加速颈椎退变,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脑瘫与脊髓型颈椎病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表现的重叠常会延误和干扰诊治,由于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残疾长期存在,微小的神经症状变化难以识别,当寻找其功能恶化的病因时,应考虑到继发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早期手术修复损害的神经功能。2021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1例混合型脑瘫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2022 Vol. 28 (5): 467-470 [
摘要
] (
174
)
HTML
(1 KB)
PDF
(2718 KB) (
294
)
471
双侧肩关节前脱位1例报告并78例文献复习
张铭煜,张俊 *,厉国定,王健
双侧肩关节急性前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需要双侧同时受力。1902年,第1例双侧肩关节前脱位被报道,因患者服用过量樟脑引起肌肉收缩导致,随后有更多的病例被报道。1984年,Brown整理回顾了以往病例,并将双肩关节前脱位分为三种病因:急性肌肉暴力、创伤及非创伤。2013年,Ballesteros等将受伤机制进一步细化为:杠杆机制、牵引机制、推入机制、未知或复杂机制、肌肉收缩机制和非创伤机制。不同机制下的损伤特点及合并症发生率有所区别。双肩前脱位一般都可早期闭合复位,但其合并症仍需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9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2022 Vol. 28 (5): 471-473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970 KB) (
223
)
护理园地
474
思维导图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遵医行为的影响
宋秋燕,岳慧玲,侯卫华,胡三莲 *
目的
评价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晚期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81±12.93)岁,平均住院天数(5.72±1.21)d;实验组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89±10.37)岁,平均住院天数(5.96±0.89)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将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应用到围术期护理中。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不同时间点对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遵医行为问卷得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髋关节评分得分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在出院前、术后1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遵医行为问卷得分在术后1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髋关节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Vol. 28 (5): 474-479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7078 KB) (
28
)
骨科史萃
480
Harry Platt教授
樊保衡 1,赵亮 1,韩子钰 1,刘松 1,马骏 2,陈佳楠 3,刘月驹 1*
Harry Platt教授(1886—1986)是现代骨科中第一位活到100岁的著名骨科专家;他是第一位公开承认自己不够手巧,更适合做内科医生的著名骨科专家;他是著名的骨科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Robert Jones最杰出的四位学生之一;人工髋关节之父John Charnley是他最为优秀的学生。
1886年10月7日,Harry Platt出生在英国西北部纺织工业重镇Lancashire的一个郊区,他的父亲Ernest Platt是那个时代有名的纺织工业机器制造商,大曼彻斯特地区的名人。Platt在5岁那年患上了结核性膝关节炎,因为延误诊断,造成了终身残疾。父亲聘请老师来家中教学,让他在家中完成了小学和中学教育。他精通法语、德语和音乐,钢琴的造诣极深。父亲亲自带他去利物浦找当时欧洲最有名的骨科专家Robert Jones求医,求医过程中,他和Robert Jones结下了深情厚谊,并且立志学习骨科。
Harry Platt考入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后,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学习上遇到了很大困难,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这种学习困难,并和同期入学的Geoffrey Jefferson(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结成一生挚友。大学毕业后,他前往伦敦大学继续攻读医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利物浦跟随Robert Jones学习,并且在自己父亲的资助下,到波士顿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科学习,追随麻省总医院骨科第一任主任Elliot Brackett和Robert Jones的表兄弟Robert Osgood。在麻省总医院学习结束后,去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骨科跟随Robert Lovett主任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附属Brigham妇女医院观摩了神经外科一代宗师Harvey Cushing的工作。在哈佛各大附属医院学习的同时,他在哈佛医学院图书馆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德国和法国的骨科著作,成为那个时代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
返回英国后,他在多家医院任骨科主任,其中包括著名的Agnes Hunt骨科医院和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到老师Robert Jones和师兄Watson Jones的号召,带队效力军中。他曾经担任英国皇家外科协会主席、英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和很多国际医学组织的主席,对周围神经损伤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在其漫长的行医生涯中,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一名外科医生,更适合做一名内科医生或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他选拔了物理学、化学成绩十分优秀且动手能力十分强的John Charnley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后者成为Robert Jones一派科学正骨的终结者,被世人称为人工髋关节之父。1986年10月7日,他在曼彻斯特度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33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好友参加,其中有5位学生担任过英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Harry从轮椅上站起来,发表了25分钟的演讲。作为一位伟大的老师和教育家,他无疑是成功的。Harry Platt的长寿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长寿可能与家族父母的长寿基因、广泛的兴趣爱好、极高的音乐造诣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有豁达的心态、通透的智慧,他明白自己的短处在于动手能力,因此从不做一些虚假宣传,而是带着强大的第一助手披荆斩棘,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2022 Vol. 28 (5): 480-480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266 KB) (
135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