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2年 28卷 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骨科史萃
 
       临床论著
1 应用延长重建手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2 574例数据分析
潘奇 1,张永红 2*,秦泗河 3*,郭保逢 4,郑学建 3,臧建成 3,王一岚 3,李树亮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5年中应用肢体延长术治疗的下肢短缩畸形及不等长患者数据,探讨肢体延长术应用对象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矫形外科病例数据库进行资料提取,选取198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下肢延长术治疗的2 57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 556例(60.45%),女1 018例(39.55%);年龄3~58岁,平均(21.91±10.18)岁。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步态、延长部位、侧别及原发疾病种类等情况。结果  接受手术患者主要集中在11~30岁(2 204例,85.63%);术前行走状态包括轻度跛行1 402例(54.47%),重度跛行528例(20.51%)等9种情况;手术延长部位包括髂骨、胫腓骨、股骨、跟骨、跖骨、跗骨等6个部位,接受髂骨延长术明显出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原发疾病种类包括以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为主的超过54种疾病。结论  患者数据分布规律反应出,接受肢体延长术治疗的患者群体中,医疗资源存在向男性倾斜的倾向,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治疗需求存在差异,患者改善功能的需求远超单纯改善外观需求,施术部位具有随时间出现变化的趋势,为了解下肢短缩畸形患者及肢体延长术的基本情况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2022 Vol. 28 (1): 1-7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4145 KB)  ( 169 )
8 不同保守方式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张亚杰 1,王连成 2*,董佳兴 1,王帅 1
目的  研究支具疗法、特定运动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弧、生活质量和躯干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天津医院行支具、运动和两者联合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各20例,共60例受试者。其中支具组男4例,女16例;年龄10~15岁,平均(13.46±1.46)岁;运动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0.00~14.50岁,平均(12.83±1.77)岁;联合组男6例,女14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2±1.56)岁。三组按照制定的个体化方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及SRS22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和顶椎椎旁肌两侧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均可阻止侧凸Cobb角和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进展,联合组的Cobb角、ATR和运动组的AT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运动组和联合组对于疼痛、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的改善优于支具组(P<0.05);表面肌电结果显示支具组与运动组顶椎椎旁肌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凸侧高于凹侧。支具组与联合组之间弯弧凸凹两侧的平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具与特定运动疗法相结合可更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和AT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椎旁肌肌肉力量。
2022 Vol. 28 (1): 8-19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933 KB)  ( 194 )
12 改良椎弓根旁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张韬,袁中山,夏良政,邓英虎 *,余涛,周明昊
目的 前瞻性分析侧孔骨水泥注入套管结合改良椎弓根旁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胸腰段(T10~L2)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40例,其中男3例,女37例;年龄61~86岁,平均(71.1±7.06)岁。骨折椎体分布如下:三椎体1例,双椎体3例,单椎体36例,其中T10椎体4例,T11椎体4例,T12椎体19例,L1椎体15例,L2椎体3例。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末次随访时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20~65 min,平均(31.25±9.31)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7.70±4.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腰痛VAS术前为(6.42±0.58)分,术后1 d为(2.40±0.49)分,末次随访为(1.62±0.4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孔骨水泥注入套管结合改良椎弓根旁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微创。
2022 Vol. 28 (1): 12-4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2265 KB)  ( 190 )
16 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
吕欣 1,苏日娜 2,张志峰 3,孙智文 1*
目的  总结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2~66岁,平均(50.67±8.62)岁。采集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髋关节X线片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评估人工关节位置和股骨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96个月,平均(75.05±12.1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1~42分,平均(31.33±5.77)分;末次随访时为83~94分,平均(88.81±2.98)分。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见股骨头植骨处骨吸收,但是髋臼假体位置及骨长入良好。结论 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期疗效满意,未见假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
2022 Vol. 28 (1): 16-19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1687 KB)  ( 140 )
20 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赵圣杰 1,征华勇 2,王晓伟 2*,孙天胜 2,张建政 2,刘智 2
目的 调查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析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谵妄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观察研究,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资料,157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其中谵妄组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龄90~104岁,平均(93.17±3.15)岁;非谵妄组116例,男43例,女73例,年龄90~102岁,平均年龄(92.07±2.4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0 d、1年和整体的死亡率及行走能力。结果 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41例(26.1%)发生谵妄,术后1~3 d是发生高峰,持续时间为1周以内。并存病数量≥4项(OR=5.205,95%CI:1.649~16.431;P=0.005)、入院至手术时间(OR=1.540,95%CI:1.204~1.969;P=0.001)和全身麻醉(OR=2.463,95%CI:1.852~7.117;P=0.036)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组患者围手术期脑血管事件3例(7.3%)、心脏不良事件9例(22.0%)、肺部感染13例(31.7%),概率高于无谵妄组(脑血管事件0例,0%;心脏不良事件10例,8.6%;肺部感染18例,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19±15.14)d,无谵妄组平均住院时间(14.77±1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2)。谵妄组患者术后30 d、1年和整体的死亡率分别为17.1%(7例)、43.9%(18例)和56.1%(23例),高于无谵妄组的死亡率(术后30 d 4.3%,5例;术后1年18.1%,21例;整体34.5%,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相关混淆因素后,谵妄是患者术后30 d(OR=7.825,95%CI:1.327~46.154;P=0.023)和1年(OR=2.991,95%CI:1.162~1.696;P=0.023)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年谵妄组存活23例,其中仅6例(26.1%)可以独立行走,14例(60.9%)需要辅助装置行走,3例(13.0%)卧床;无谵妄组术后1年存活95例,34例(35.8%)可独立行走,52例(54.7%)需要辅助装置行走,9例(9.5%)需要卧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641)。结论  9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后1~3 d是其发生高峰,并存病数量≥4项、入院至手术时间和全身麻醉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脑血管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谵妄是术后30 d和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Vol. 28 (1): 20-24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471 KB)  ( 140 )
       临床研究
25 36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调查分析
温丰平,刘行,田世坤
目的  调查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有效防控DF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恩施州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住院的362例DFI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型DFI组和重型DFI组,其中轻型DFI组150例(41.44%),重型DFI组212例(58.56%),男性245例(67.68%),女性117例(32.3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6例(79.01%)。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及生化结果,治疗方式和结果以及卫生经济学信息,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周围血管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感染发生部位以足趾多见,345例DFI患者(95.31%)共培养出524株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28%)、铜绿假单胞菌(15.65%)和肺炎克雷伯菌(11.45%)为主。重型DFI组混合病原菌感染率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均高于轻型DFI组(P=0.032,P=0.015)。与轻型DFI组相比,重型DFI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 percentage,NEU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68.51%)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重型DFI组与轻型DFI组痊愈情况及截肢/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 d,平均住院费用34 250元。重型DFI组与轻型DFI组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DFI患者以重型DFI患者居多,男性为主,并发症多,感染率及截肢/趾率高,对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尚需加强DFI创面预防及健康宣教。
2022 Vol. 28 (1): 25-29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514 KB)  ( 157 )
30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假体周围感染中寻找病原菌的应用和价值
董文超 1,昝强 2,马建兵 3,卿忠 3,支力强 3*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由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PJI或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行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60例,38例膝关节及22例髋关节。PJI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29~82岁,平均(64.33±13.03)岁;AL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4~85岁,平均(62.50±9.78)岁。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和mNGS检测患者关节液或滑膜组织标本中的病原菌。比较使用mNGS检测和常规细菌培养对关节液或滑膜组织标本PJ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和检测时间的差异。进一步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仅行常规培养阴性的PJI患者20例,作为经验性抗生素组(empirical antibiotic group,EA);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mNGS检测的20例PJI患者作为靶向抗生素组(targeted antibiotic group,TA)。对两组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抗生素花费及不良反应例数及复发病例的差异。结果  42例PJI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为30例,mNGS检测阳性为40例。18例AL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为2例,mNGS阳性有7例;细菌培养共检出12种病原菌,mNGS共检出31种病原菌。细菌培养组和mNGS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分别为71.4%、94.4%、93.8%、33.3%、60.0%和95.2%、61.1%、85.1%、84.6%、85.0%。mNGS组的检出时间(1.87±0.39)d明显短于培养组(5.55±0.65)d。两组在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及检出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0.15±1.50)d,抗生素费用为(6 149.15±763.06)元;对照组EA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52±2.00)d,抗生素治疗费用为(10 874.70±1 353.63)元。两组在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治疗花费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GS可以有效地识别PJI患者的病原菌,与传统培养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一致率,在检出时间和抗生素花费上更具优势,在PJI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可在PJI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
2022 Vol. 28 (1): 30-35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1168 KB)  ( 172 )
       实验研究
36 miR-133a靶向MMP-14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黄生祥,梅海波*,刘昆,唐进,伍江雁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133a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4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正常成骨细胞株hFOB1.19及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SAOS2,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miR-133a的表达;MG63细胞分为miR-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miR-133a组、pcDNA3.1+miR-NC组、pcDNA3.1+miR-133a组、pcDNA3.1-MMP-14+miR-133a组,转染NC mimic、miR-133a mimic、pcDNA3.1质粒、过表达MMP-14的pcDNA3.1质粒,采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数目、western blot检测MMP-14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3a靶向结合MMP-14基因mRNA 3’UTR。结果  MG63、U2OS、SAOS2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hFOB1.19细胞且MG63细胞中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最显著;miR-133a组MG63细胞的侵袭数目少于miR-NC组,MMP-14的表达水平、含有MMP-14野生型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低于miR-NC组;pcDNA3.1-MMP-14+miR-133a组MG63细胞的侵袭数目多于pcDNA3.1+miR-133a组。结论  miR-133a能够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靶向抑制MMP-14基因是可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2022 Vol. 28 (1): 36-4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500 KB)  ( 130 )
41 MMP-2促进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朱忠胜,殷诺,张东,肖海军,薛锋 *
目的  从大鼠肌肉组织中分离出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或干扰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的表达,观察MMP-2对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大腿肌肉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分离出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构建Plvx-IRES-ZsGreen1-MMP-2过表达载体及Plvx-shRNA2-sh-MMP-2干扰载体,分别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MMP-2过表达及抑制表达处理。分别在质粒转染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第1、7、14天后,采取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水平。在第7、14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的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鉴定为大鼠肌肉干细胞;构建Plvx-IRES-ZsGreen1-MMP-2过表达载体及Plvx-shRNA2-sh-MMP-2干扰载体,能够有效干预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中MMP-2的表达;WB检测结果显示MMP-2过表达组的成骨基因RUNX2、OCN和ALP在第7天和第14天表达明显升高,且第14天表达更高,而培养第7天时茜素红染色差异不大,在培养第14天时MMP-2过表达组的茜素红染色钙结节最多;MMP-2干扰组中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  MMP-2能够促进肌源性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并形成钙结节。
2022 Vol. 28 (1): 41-46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3153 KB)  ( 158 )
       综述
47 肱骨头劈裂骨折的治疗进展
王欣,袁锋 *,祝晓忠,程黎明
肱骨头劈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其存在近乎冠状面的骨折线,可累及超过20%的肱骨头关节面,属于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较低,多见于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Ⅲ或Ⅳ型中,可伴有肩关节脱位或关节盂骨折。单纯的肱骨头劈裂骨折更少见,骨折线可向内下延伸,在内侧关节外形成一狭长的倒三角形骨皮质,其近端仍与肱骨头相连续。其损伤机制主要为肱骨头与肩胛盂直接撞击,也可能是与肩峰之间的撞击所致。如果对此类型的骨折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随着三维重建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形态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肱骨头劈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此类型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22 Vol. 28 (1): 47-51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668 KB)  ( 208 )
5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研究进展
黄崇峻,龚崇凯,陈波波,曹年平,田野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实施髋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并矫正关节畸形,使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及改善。近些年大量文献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后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假体松动甚至断裂导致假体失效,目前已成为关节外科的一大难题,现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22 Vol. 28 (1): 51-54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459 KB)  ( 230 )
55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临床诊疗现状
陈建超,宋会平 *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在人体承重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约占骨折总数的3.92%。多数踝关节骨折为低能量损伤,以旋转暴力为主,有些骨折还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破坏了踝关节的稳定性,但很少伴有踝关节脱位。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高能量垂直暴力为主的踝关节骨折呈现增多趋势,且通常伤情复杂,损伤比较严重,甚至会伴有距骨向上脱位和下胫腓联合分离。Bible等将这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定义为Logsplitter损伤。虽然在此之前意大利医生Molinari曾报道过类似病例,并阐述了可能的受伤机制为旋前-外旋损伤或旋后-外旋损伤,但由于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尚没有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未达成共识。为了充分认识其损伤特征,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Logsplitter损伤的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2022 Vol. 28 (1): 55-57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416 KB)  ( 161 )
       临床经验
58 皮质轨迹螺钉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疗效观察
郭瑞 1,王翰宇 2,李方 1,任重 1*,李琦 3,郑博隆 4,贺宝荣 4
目的  探讨皮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椎体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4例因ASD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女76例,男38例;年龄45~63岁,平均(52.12±5.46)岁。观察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节段、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前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总结CBT应用于ASD的可行性。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2~2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60±0.48)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CB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9.43±7.82)min,与传统组(146.72±11.36)min比较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CBT组(149.00±28.12)mL,也明显小于传统组的(230.00±52.85)mL。术后CBT组患者VAS评分由(4.72±1.32)分改善至(1.75±0.73)分,ODI评分由(40.79±4.90)%改善至(10.30±2.27)%;传统组VAS评分由(5.15±1.15)分改善至(1.89±0.75)分,ODI评分由(40.95±3.91)%改善至(11.15±2.57)%。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螺钉在处理ASD时能够取得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相当的疗效,与传统椎弓根固定方式相比,术中明显减小了创伤,保护了椎体后方组织,减小了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必要时可作为传统椎弓根螺钉的替代技术推广使用。
2022 Vol. 28 (1): 58-63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1932 KB)  ( 139 )
63 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斜形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
卢承印 1,张海龙 2,张来福 1,王朋涛 1,王孝辉 2
目的  观察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斜形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斜形截骨术治疗的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24例,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4.5±10.1)岁。先采用尺骨斜形截骨钢板内固定术,随后采用腕关节镜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舟月韧带及关节软骨进行探查修复,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握力、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患者腕关节自我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30个月随访,平均(16.5±5.9)个月。尺骨斜形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13.0±1.4)周。术后12个月随访时,患者握力由术前(19.4±9.2)kg恢复至术后(27.1±11.3)kg,DASH评分由术前(56.8±13.3)分降低至术后(23.8±11.9)分,PRWE评分由术前(51.3±11.0)分降低为术后(13.6±6.0)分,VAS评分由术前(6.3±0.8)分改善为术后(1.3±0.9)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  采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斜形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恢复腕关节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22 Vol. 28 (1): 63-66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051 KB)  ( 189 )
67 改良Masquelet与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刘增兵 1,李强 1,刘文霞 1,李新海 1,马凯 1,霍玉宝 1,王金广 1,王清和 1,于亚东 2
目的  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32例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病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0±1.37)岁;行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改良组)15例,行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根据2000年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中关于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手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全部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70±2.13)个月,所有患者大段骨缺损均实现骨性愈合修复。改良组患者优良率为73.33%,术后住院时间(12.00±1.51)d,骨折愈合时间(9.46±1.18)周,患肢功能评分(8.00±1.85)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0%;外固定支架组患者优良率为64.70%,术后住院时间(13.11±1.11)d、骨折愈合时间(11.58±2.69)周,患肢功能评分(6.76±1.43)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10%。改良组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临床可行、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指(肢)并恢复部分功能的目的,改良Masquelet技术较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适应证广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
2022 Vol. 28 (1): 67-72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565 KB)  ( 188 )
73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王浩,刘诚,郭孝军,白笋蓬,向超,王国俊,赵领财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松解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采用关节镜等离子刀松解臀肌挛缩症患者23例(33侧),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5~41岁,平均(26.1±3.8)岁。同期开放性手术治疗11例17侧,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4~36岁,平均(23.4±4.1)岁。比较两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1);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和开放性手术均为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可早期康复锻炼,住院时间短,手术满意度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及美观的方法,但对严重的臀肌挛缩症不能彻底治疗,需要选择开放手术。
2022 Vol. 28 (1): 73-76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535 KB)  ( 208 )
76 双层连续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切口关闭中的应用
邹彬,阮传江,韩玉虎,徐磊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筋膜层和皮下脂肪层均采用连续缝合快速关闭切口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7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57例,右膝36例,左膝36例;年龄51~83岁,平均(66.83±6.34)岁。均使用1-1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及深筋膜,使用1-0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皮钉缝合皮肤。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缝线使用根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ore,HWE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平均切口缝合时间(11.42±1.85)min,手术时间(80.46±8.42)min,使用1-1号、1-0号可吸收性缝线各1根。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切口总并发症发生率9.7%,均为轻微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70±2.13)分,优43例,良29例,优良率100%;HWES评分(5.86±14.22)分,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双层连续缝合能减少缝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少缝线使用根数,缝合严实且不增加切口并发症,能早期功能锻炼,切口愈合美观。
2022 Vol. 28 (1): 76-79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939 KB)  ( 172 )
80 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松解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
张博闻 1,赵其纯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行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的3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青少年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左膝15例,右膝16例;年龄12~17岁,平均(13.90±1.7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6.53~33.60 kg/m2,平均(21.86±3.74)kg/m2。术前测量髌骨高度、胫骨结节股骨滑车距离,评估股骨滑车分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Kujala、Lysholm及Teng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及再脱位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9个月,平均(40.43±15.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Kujala、Lysholm及Teng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2例(2膝)患者于术后发生再脱位,再脱位发生率为6.5%。部分患者因担心膝关节损伤或再脱位而在术后主动避免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效果确切,术后髌骨再脱位发生率低,术后部分患者主动避免参与体育活动,其表现出的膝关节运动水平可能较真实水平低。
2022 Vol. 28 (1): 80-82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781 KB)  ( 177 )
83 关节镜下Endo-Button钛板结合高强线SMC结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唐兆鹏 1,2,李玉吉 1,2,吴锦秋 1,2,3,常旭东 1,2*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Endo-Button钛板结合高强缝线SMC结用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采用膝关节镜下高强缝线结合EndoButton钛板固定术治疗的24例PCL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左膝11例,右膝13例;年龄24~48岁,平均(36.0±9.7)岁。交通意外伤13例,跌扑伤8例,其他原因3例;全部为闭合伤。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6±2.8)d。合并内侧半月板白区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Ⅰ度损伤3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主刀。采用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5±7.6)个月。患者切口均达甲级愈合,术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示骨折复位满意,无骨折并发症。术前、术后24周的IKDC评分为(38.8±1.5)分、(91.8±3.2)分,Lysholm评分为(30.2±5.6)分、(91.6±2.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钛板结合高强缝线SMC结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固定效果确切。

2022 Vol. 28 (1): 83-95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911 KB)  ( 137 )
86 关节镜下“8”字缝线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邓永,李俊,张季永,牛和明 *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8”字缝线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2.49±9.55)岁。其中19例行“8”字缝线固定治疗(“8”字缝线组),男14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3.21±10.65)岁。24例行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带线锚钉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8~53岁,平均(31.92±8.76)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等。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4±1.16)个月。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缝线组术手术时间(69.53±12.52)min,长于带线锚钉组(53.38±10.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字缝线组术后3、6个月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1.84±8.03)°、(117.11±9.47)°,优于带线锚钉组的(93.96±9.21)°、(107.50±1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字缝线固定和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8”字缝线固定在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带线锚钉固定,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022 Vol. 28 (1): 86-89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1855 KB)  ( 157 )
       个案
90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心脏骨水泥栓塞、心脏穿孔1例报告
姜效韦 1,马超 2,孟磊 3,张杨梅 1,拾坤 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溶骨性转移瘤、脊髓血管瘤等疾病。尽管PKP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仍会引起相关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发热、皮下血肿、马尾神经或脊髓损伤、脊柱感染、骨水泥肺栓塞和心脏栓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骨水泥渗漏导致肺栓塞的病例,但是PKP导致心脏栓塞合并心脏穿孔的病例报道较少。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了1例椎体成形术导致的骨水泥心脏栓塞、心脏穿孔、心包积液患者,并通过开胸探查、心脏异物取出、心脏破裂修补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22 Vol. 28 (1): 90-91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1261 KB)  ( 147 )
       护理园地
92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观察
罗楠 1,郭锦丽 2*,石雯 3,郭金花 2,任宏英 2,董坤 1,赵越聪 1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治疗的51例慢性伤口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52.29±16.11)岁。伤口类型:切口不愈合22例,创伤性溃疡18例,静脉溃疡6例,烫烧伤5例;伤口面积1.1 cm×1.4 cm~18.0 cm×8.5 cm。观察慢性伤口的痊愈时间、更换敷料次数,以干预后第1、2、4周伤口面积愈合率及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研究51例患者平均伤口痊愈时间为(21.78±9.65)d,平均更换敷料次数为(2.80±1.25)次,治疗4周后伤口面积愈合率为(97.30±6.41)%,干预后各时间点的PUSH评分总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可有效治疗慢性伤口,减少更换敷料次数,方便安全。
2022 Vol. 28 (1): 92-95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518 KB)  ( 164 )
       骨科史萃
96 Astley Paston Cooper教授
赵亮 1,樊保衡 1,刘松 1,刘月驹 1*,马骏 1,韩子钰 2,陈佳楠 3
        西医骨科之父Hugh Owen Thomas祖上几代以正骨谋生,积累到他这一代才得以进入利物浦大学接受正规教育,这是西医200年初期医学教育的典型。最早能够接受正规教育的往往是贵族,Astley Paston Cooper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768年8月23日他出生于英格兰的诺福克,Cooper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著名诗人,叔叔是当时著名的外科医生。良好的家庭为他接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条件,他在著名的圣托马斯医院实习,后来跟随实验外科学先驱Hunter,成为了当代外科的重要先驱。Cooper在普通外科方面造诣非常深厚,是疝外科的开拓性人物。以他名字命名的解剖结构和疾病非常多,有十几种仍然是现代医学职业考试的考点之一,比如乳房悬韧带(Cooper’s Ligament)。Cooper 1817年成功实施腹主动脉瘤手术,1820年成功为英王乔治四世切除颈部肿物,并成为他的私人医生。这些手术在缺少无菌术、麻醉术、抗生素和输血术的年代,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被人们称为那个时代的“外科王子(The prince of surgery)。
        Cooper的最大特点是目光如炬,见微知著。他在1822年首次描述股骨颈骨折时候就敏锐发现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的不同,后者经过长期卧床后可以愈合,恢复劳动能力,而前者多是久卧不起,愈合非常困难。Cooper第一个提出:对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几乎不可能愈合。因其治疗的目标在于救命,而不在于保肢。这一点几乎遭到了同时代所有同行的反对,那些同行一厢情愿地认为,卧床能够让股骨颈骨折愈合,在这个理念下,指导患者长卧不起,直至去世。Cooper率先提出,针对这类患者,卧床2周后应该扶拐早期下地活动,这一点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没有X线的1822年,Cooper前瞻性地针对股骨颈骨折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方案,其中很多方案经过Brodie等人的不断实验与改良,成为了今天的复位技巧和康复理念。Cooper是第一个将胫骨平台骨折与胫骨近端其他部位的骨折区分开来的人,实施了第1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手术。在骨科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但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涉猎范围很广,在解剖学、普外科、脑外科等很多领域都有涉及,限制了其精力;其次是他先后两次担任英国皇家外科协会主席,作为国王的私人医生以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不可能像Hugh Owen Thomas那样三十年如一日地钻研骨科疾病,服务于劳苦大众。他一生发表的论文不过3篇,所写书籍中很多图片由学生代笔作画。
        Cooper接受的是医学贵族精英教育,他的同学,发明牛痘的琴纳医生,也是出生于牧师家庭;他的导师John Hunter、导师的导师Percivall Pott、继子小Cooper都是医学贵族精英教育时代的典型代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条件接受医学教育,贵族教育逐渐平民化,Cooper的学生Abraham Colles就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他提出的Colles骨折沿用至今。Cooper教授的名著《Dislocations and Fractures》中不少图片就出自Colles之手。这些故事我们在“西医骨科200年”中将陆续连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最终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为利物浦穷苦老百姓服务30年的Hugh Owen Thomas能够成为西医骨科之父。这也是我们创作“西医骨科200年”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2022 Vol. 28 (1): 96-96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274 KB)  ( 117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