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1年 27卷 8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基层园地
 
       临床论著
673 青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多发性关节松弛的相关性研究
廖仕川 1,王一 1*,蔚浩 1,戴国钢 1,杜万里 1,张继芳 1,陈君蓉 2,李旭雪 2

目的  分析青年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发性关节松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及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3.87±4.31)岁;21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39例BMI≥24 kg/m2。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4.46±3.16)岁;29例BMI<24 kg/m2,31例BMI≥24 kg/m2,对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及Beighton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角位移、水平位移、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按照Beighton评分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多发性关节松弛组及多发性关节松弛组,对其一般数据及影像学参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观察组性别、年龄、吸烟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多发关节松弛发病率为35.00%,远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高BMI和多发性关节松弛为腰椎间盘突出危险因素。亚组分析中,非多发关节松弛组39例,多发关节松弛组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BMI、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关节松弛组水平位移、角位移及SS较非多发关节松弛组大(P<0.05),PI、LL、P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关节松弛为青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腰椎稳定性有负面影响。

2021 Vol. 27 (8): 673-677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631 KB)  ( 310 )
678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伴背侧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
季佳庆 1,2,樊健 1,2,王健 1,2,张鑫 1,2,袁锋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探索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背侧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伴有背侧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共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25~82岁,平均(53.5±9.2)岁。通过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桡骨远端关节面,将累及骨性隆起内侧部分的背侧骨块作为关节内骨块,未累及者为关节外骨块,共得到背侧关节内骨块病例58例,背侧关节外骨块病例20例。研究一:将20例伴背侧关节外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与同期20例不伴背侧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使用SPSS 23.0 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握力、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腕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研究二:将伴背侧关节内骨块病例按照背侧骨块术后移位距离是否大于2mm分为移位组(12例)及非移位组(4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指标同研究一。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研究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3.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握力、DASH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7±3.8)个月。未移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腕关节背伸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移位组,未移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握力及术后12个月腕关节掌屈活动度优于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位组AO C3型骨折多于未移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区分桡骨远端背侧关节内及关节外骨块,有助于术前计划的制定。掌侧内固定治疗伴背侧关节外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伴背侧关节内骨块的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掌侧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风险较高,将造成腕关节疼痛,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以及腕关节功能下降。
2021 Vol. 27 (8): 678-683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1651 KB)  ( 247 )
684 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用于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髋臼重建定位的研究
蔡青 1,党竞医 2*,付军 2,刘冬 2,朱东泽 2,张昭 2,刘鑫成 2,范宏斌 2*
目的  比较单纯使用导板和导板联合导航技术辅助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钉棒-髋臼支架重建定位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探讨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用于髋臼重建定位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骨科治疗的29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导板组13例,女5例,男8例;平均年龄(40.4±7.6)岁;其中骨肉瘤4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3例,尤文肉瘤1例,软骨肉瘤5例。导板联合导航组16例,女8例,男8例;平均年龄(35.6±5.6)岁;其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1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术前根据患者骨盆薄层CT三维重建骨盆结构,模拟手术切除并设计和3D打印重建导板。导板组术中使用导板辅助髋臼定位和钉棒-髋臼支架重建骨盆环、全髋关节置换;导板联合导航组在使用导板初步定位后再使用导航进行校对和微调,随后进行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肢体功能、肿瘤控制效果和重建后髋臼的影像学测量数据。结果  导板组手术时间(5.5±0.8)h,术中出血量(4800±580)mL;导板联合导航组手术时间(4.7±0.6)h,术中出血量(4600±47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板联合导航组肢体功能按照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为(22.5±2.7)分,比导板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术后X线及CT测量结果显示,无论是髋臼旋转中心与身体中线距离还是髋臼安放角度,导板联合导航组较单独使用导板组更接近于生理性重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板联合导航用于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髋臼定位既避免了单纯使用导航的费时和繁琐,又避免了单独使用导板造成的误差,该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21 Vol. 27 (8): 684-735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2765 KB)  ( 249 )
689 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改良髋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研究
赵俊 1,陈一心 1,陈昌胜 2,张子韬 1,邱旭升 1*

目的  探索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改良髋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高淳分院收治的10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45±10.24)岁。由4名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骨科医生根据患者X线、三维CT资料对髋臼骨折进行Letournel-Judet分型以及改良髋臼骨折分型,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分型,通过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这两种分型方法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结果  使用改良髋臼骨折分型可以全部纳入108例髋臼骨折,而使用Letournel-Judet分型有平均7.25例无法纳入。改良髋臼骨折分型,不同医生同一时间点的可信度检验的Kappa平均值为0.891,相同医师不同时间点可重复性的Kappa值为0.938;而Letournel-Judet分型的可信度平均值为0.857,可重复性为0.897。改良髋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略高于Letournel-Judet分型,同时两种分型方法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都达到优等级。结论  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改良髋臼骨折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且能更好地覆盖各种髋臼骨折类型,在临床中可更好地帮助医师对髋臼骨折进行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

2021 Vol. 27 (8): 689-693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2549 KB)  ( 210 )
694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张辉,裴征,薛喆,李沼,贾俊秀,张克石,关振鹏 *
目的  评估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nterior medial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AMO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住院,在ERAS模式下进行单髁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41例,其中男11例,女30例;年龄51~82岁,平均(68.20±7.23)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12)。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5.07±4.38)个月,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感染,无衬垫脱位。术后VAS评分(1.63±0.49)分,与术前(5.81±0.87)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95.29±2.38)分,与术前(62.07±3.80)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周FJS12评分为(15.83±5.11)分,术后3个月为(8.07±3.0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为(6.39±2.88)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无实际临床意义。结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采用单髁置换术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并在术后较早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关节遗忘度。
2021 Vol. 27 (8): 694-698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1966 KB)  ( 256 )
699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治疗KuwadeⅢ、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向成浩 1,黄涛 1,谭晓蓉 1,陈文革 1,陈刚 2,陈天午 3,杨朝晖 1*
目的  评价应用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治疗KuwadeⅢ、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KuwadeⅢ、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19~59岁,平均(35.2±10.5)岁。33例(A组)采用腓肠肌“V-Y”延长+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跟腱重建治疗;34例(B组)采用经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的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患侧踝关节功能;依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67例患者术后获得12~1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9±1.4)个月。术后A组切口感染1例,跟腱黏连1例;B组腓肠神经损伤1例,皮缘坏死1例;两组均未发生跟腱再断裂、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A组患者术后恢复活动时间(16.2±2.6)周,B组为(12.9±2.4)周,A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A组患侧踝关节最大跖屈角(33.4±1.7)°、最大背伸角(16.2±1.1)°,B组患侧踝关节最大跖屈角(34.6±2.3)°、最大背伸角(15.7±1.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4±6.7)分,B组为(91.3±7.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rner-lindholm评定优良率为81.8%,B组为97.1%,A组优良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治疗Kuwade Ⅲ、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可较早恢复日常活动,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2021 Vol. 27 (8): 699-703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1862 KB)  ( 197 )
       临床研究
704 中国人髋臼下部螺钉三维位置研究
朱琦 1,娄楠 1,余志才 1,慕晶晶 2
目的  本研究针对中国人骨盆三维形态进行髋臼下部螺钉的位置研究。方法  选择2013—2018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因非骨盆疾病需要进行骨盆CT扫描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44髋),平均年龄(33.5±5.1)岁;女性33例(66髋),平均年龄(35.1±5.6)岁。将CT图像进行3D重建,标记髋臼下部骨皮质及髓腔,自动生成最贴合髓腔的圆柱体,此圆柱体代表髋臼下部螺钉需通过的最狭窄处,延长圆柱体,穿出骨盆入口处皮质,圆柱体的轴与骨盆皮质交点代表钉道入口,此交点用于测量钉道入口位置,圆柱体的轴用于测量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标记骨盆入口平面和骨盆冠状面、矢状面。测量钉道在骨内的长度。测量髂前上棘到耻骨联合的距离A,耻骨联合到钉道入口的距离B,计算A/B。测量骨盆入口平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矢状面上钉道与骨盆入口平面的夹角,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矢状面上钉道与冠状面的夹角。比较男性与女性钉道位置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7%的男性研究对象不存在钉道,36%的女性研究对象不存在钉道。其余男性的钉道长度为(89.0±10.1)mm,女性为(83.6±8.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钉道直径(4.3±1.0)mm,女性为(3.4±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盆入口平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1±2.1)°,女性为(18.0±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矢状面上钉道与骨盆入口平面的夹角为(75.5±12.5)°,女性为(70.6±11.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11.0±6.1)°,女性为(18.1±1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矢状面上钉道与冠状面的夹角为(60.0±13.8)°,女性为(57.1±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B为(2.5±0.3),女性为(2.6±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更有可能存在髋臼下部螺钉的钉道,男性钉道长度和直径大于女性;男性骨盆入口平面上和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均小于女性,提示男性钉道更加平行于矢状面。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存在钉道的人群占比较小,钉道的直径更小而长度更长。中国人钉道入口更加靠近耻骨联合,而西方人钉道更加平行于矢状面。
2021 Vol. 27 (8): 704-731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1220 KB)  ( 145 )
       临床论著
708 硒与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李磊,吴昊,吴良绍 *
目的  对人体内硒水平与骨质疏松及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5例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及117例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组)纳入研究,并选取同期121例于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男2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6.15±4.7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11±2.09)kg/m2,骨关节炎组患者男25例,女92例;平均年龄(67.83±4.81)岁,BMI(24.06±2.11)kg/m2。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84例;平均年龄(65.39±4.92)岁,BMI(22.98±2.14)kg/m2。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硒水平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并对血硒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年龄、BMI明显低于骨关节炎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及BMI与骨质疏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及骨关节炎组患者的骨密度、硒及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关节炎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Ⅰ,CTX-Ⅰ)、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骨关节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CTX-Ⅰ及PⅠNP水平是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骨密度、硒及骨钙素是防止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发生的保护因素。此外,女性为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及高BMI则为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人体血硒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688,P<0.001)。结论  低血硒水平是发生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硒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相关干预靶点。
2021 Vol. 27 (8): 708-712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536 KB)  ( 207 )
       实验研究
7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王广阔 1,张秀智 2*,王韦丹 1,曹放 3,赵德伟 1*
目的  探讨在骨修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旁分泌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作用与影响。方法  研究通过transwell对BMSCs与类成骨细胞MG63行非接触性共培养方法,排除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单纯观察BMSCs旁分泌对MG6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应用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成骨细胞迁移运动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分别检测成骨细胞的钙化结节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成骨与迁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素(osteopontin,OPN)、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转录水平。结果  在共培养环境下,共培养组成骨细胞迁移、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共培养组成骨细胞增殖加快并且S期与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共培养组成骨细胞的钙化结节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共培养组成骨细胞MMP-2、MMP-9、OPN、Osterix、RUNX2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BMSCs旁分泌促进了成骨细胞的运动迁移、增殖分裂、钙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多种成骨基因表达。这些证据表明BMSCs除具有成骨分化能力外,还具有增强周围成骨细胞骨修复活性的旁分泌功能,这些证据为BMSCs移植在骨缺损及骨坏死中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2021 Vol. 27 (8): 713-718 [摘要] ( 301 ) HTML (1 KB)  PDF (2667 KB)  ( 234 )
719 持续牵张应力诱导肌腱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沈家亮,王琳,尚文强 *
目的  本研究通过构建不同牵张力处理的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模型,探讨其对T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程度的牵张力处理TSCs 48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其分化情况、干细胞维持性相关转录因子SOX2、OCT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成骨细胞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DLX5及COL1a的相对表达量及RUNX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各牵张力处理组均出现细胞相对活性呈上升的趋势,但仅在牵张力为6% Strain时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牵张力达到4% Strain后,SOX2基因及蛋白表达出现明显下降(P<0.05)。对于OCT4基因,在6% Strain牵张力处理后其表达出现明显下降(P<0.05);成骨基因RUNX2仅在2% Strain组和6% Strain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L1a仅在6% Strain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RUNX2蛋白检测发现仅在6% Strain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后发现4%Strain和6% Strain能够有效提高成骨分化的进程。结论  适度温和的牵张力有助于提高TSCs细胞的存活率,适度的牵张力也可以通过调节干细胞维持性相关转录因子SOX2、OCT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成骨细胞RUNX2、DLX5及COL1a的相对表达量及RUNX2的蛋白表达量来加速诱导TSCs的分化,并具有加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2021 Vol. 27 (8): 719-727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952 KB)  ( 272 )
       综述
724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刘金龙,张洪磊,张志,王成虎,李宗欢,刘彦宾 *
自1987年Galibert等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开始,该术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的一种有效地微创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PVP的并发症主要与骨水泥渗漏相关,其中骨水泥肺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1%~26.0%。虽然大多数骨水泥肺栓塞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但因骨水泥肺栓塞导致严重临床症状或致死性案例也时有报道。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肺栓塞的渗漏途径、发生率、影像学评估、临床表现、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治疗措施进行总结,以强化对该并发症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2021 Vol. 27 (8): 724-727 [摘要] ( 217 ) HTML (1 KB)  PDF (463 KB)  ( 252 )
728 3D导板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王玺喆 1,2,韩小平 2,张杰 2,翟悦 2,张华 2*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医学的融合发展,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D打印不仅能得到高度准确的手术结果,还能减少对医师经验的依赖。医师与3D打印工程师利用患者影像学资料,通过医学数字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出个性化的3D导板,使骨科手术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成功将虚拟手术准确地转化为实际手术。目前3D导板根据用途分为钉道导板、截骨导板及其他类,使用3D导板不仅能精准引导钉道方向与深度,确定截面、成角关系及其他复杂空间结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及C型臂透视次数,还能提高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与手术的质量。现将3D导板在骨科手术中的起源与发展、设计与打印、分类及临床应用、问题与展望方面作一综述。
2021 Vol. 27 (8): 728-731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433 KB)  ( 335 )
73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
李琳 1,李琪 1,张林忠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活性蛋白多肽物质,具有舒张血管、促生长、创伤修复、促进骨合成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IGF-1通过与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同源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介导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基因的激活,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 Vol. 27 (8): 732-735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424 KB)  ( 198 )
       临床经验
736 外侧型弹响髋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
祝闽 1,吴鹏 1*,朱佳壮 2,薛超 1,程飚 1
目的  探讨非手术和关节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连续接受非手术治疗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94例四种不同类型的外侧型弹响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50例;年龄19~40岁,平均(29.8±5.25)岁。其中3例为单侧弹响,其余91例均为双侧。比较非手术治疗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优良率。结果  非手术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13.8%,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均有效(100%)。非手术治疗在Ⅰ型患者中的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Ⅲ型、Ⅳ型患者(P<0.05),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在四种类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关节镜手术治疗相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着更高的优良率(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对Ⅰ型患者比Ⅱ型、Ⅲ型、Ⅳ型患者更有效,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四种类型患者均有效。我们推荐Ⅰ型患者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而Ⅱ型、Ⅲ型、Ⅳ型患者主要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且在关节镜术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以便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
2021 Vol. 27 (8): 736-74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1657 KB)  ( 203 )
740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凌健,李徽,王卫根,卫定禄
目的  通过与传统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分析Mini-swashbuckler入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6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切口(传统组),另外18例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改良组)。传统组共18例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2.44±3.23)岁;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11例。左侧11例,右侧7例;AO骨折分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2例;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陈旧性脑梗1例。改良组共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7.67±2.37)岁。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12例;左侧10例,右侧8例;AO骨折分型:C1型11例,C2型6例,C3型1例;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脑梗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分型、合并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膝关节活动受限),并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0±4.2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77.33±2.40)min,较传统组(91.00±6.12)min短(P=0.04);改良组术中出血量(275.30±12.48)mL,低于传统组的(358.90±11.74)mL(P<0.01);改良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80.72±1.37)分、术后6个月(85.39±1.79)分,优于传统组的(72.72±1.39)分、(78.94±0.82)分;术后传统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改良组发生切口血肿1例,1例因骨质疏松发生内固定松动,3例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67)。结论  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有利于暴露股骨髁间,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伸膝装置损伤小,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及改进膝关节功能。
2021 Vol. 27 (8): 740-743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308 KB)  ( 199 )
744 无止血带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非加压包扎的临床效果评价
邓立庆,李嘉,田臻,史培霖,邓林梅,黄奇 *
目的  对照研究在不使用止血带情况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加压包扎与非加压包扎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科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研究组(A组)术后接受从脚踝到大腿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B组)不接受任何加压包扎,每组80例;同时每组内再随机分为引流组(A1、B1)与非引流组(A2、B2)各40例。加压包扎引流组(A1组):男5例,女35例;年龄43~80岁,平均(64.75±9.4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35.0 kg/m2,平均(28.95±4.09)kg/m2。加压包扎非引流组(A2组):男10例,女30例;年龄37~79岁,平均(65.29±9.37)岁;BMI为18.7~33.5 kg/m2,平均(26.78±4.78)kg/m2。非加压包扎引流组(B1组):男9例,女31例;年龄53~89岁,平均为(64.63±10.24)岁;BMI为19.3~36.5 kg/m2,平均(28.82±4.04)kg/m2。非加压包扎非引流组(B2组):男8例,女32例;年龄50~81岁,平均(66.04±7.56)岁;BMI为17.0~33.5 kg/m2,平均(27.12±4.04)kg/m2。四组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各组间患者舒适度、切口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总失血量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舒适度方面B组好于A组;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A组为(2.03±0.73)分,B组为(1.85±0.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肿胀为(2.91±1.66)cm,B组为(2.36±1.3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膝关节ROM为(107.58±15.95)°,B组为(109.41±1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VT发生率为23.75%,B组为1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失血量为(986.79±485.16)mL,B组为(966.13±316.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引流与非引流比较,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引流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结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有效术中止血,同时联合氨甲环酸的静脉、局部使用,TKA术后切口无需加压包扎。
2021 Vol. 27 (8): 744-748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981 KB)  ( 164 )
748 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
刘永刚 1,吴亭桦 1,贾震宇 1,张涛 1,2*
目的  探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术前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行初次TKA的542例KOA患者资料,211例术前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其中192例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曲马多),19例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31例未使用阿片类药物。对促使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影响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术前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频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77)、身体质量指数(超重OR=1.745;肥胖OR=2.768)、吸烟史(偶尔OR=1.871;每天OR=1.887)、合并下腰痛(OR=2.041)、合并椎间盘突出症(OR=2.572)、合并椎管狭窄症(OR=3.329)和其他骨科疾病(OR=3.934)是患者术前早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身体质量指数(肥胖OR=5.429)、合并椎间盘突出症(OR=4.379)是患者术前早期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结论  KOA患者术前1个月内使用阿片类药物中,女性使用频率高于男性;女性、身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吸烟史、合并下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和其他骨科疾病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身体质量指数(肥胖)、椎间盘突出症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明确KOA患者术前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规范的药物使用及监管策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021 Vol. 27 (8): 748-752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447 KB)  ( 175 )
753 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疗效
侯威宇,段圆慧,孙云波,杨涛,任一鸣,田孟强 *
目的  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 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OWHTO治疗的6例SONK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0~65岁,平均(51.5±7.3)岁;身体质量指数23.5~29 kg/m2,平均(26.7±4.1)kg/m2。依据Aglietti影像分期评估骨坏死,Ⅲ期4例,Ⅳ期2例。坏死灶宽度占所累及股骨髁比例为22%~36%,平均(26.2±5.2)%。入院均完善膝关节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测量坏死灶面积。评估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研究数据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患者可主动无痛屈曲至(125.5±7.5)°;HSS评分由术前(64.8±4.2)分提高至(90.5±3.84)分(P<0.05);VAS由术前(7.0±0.3)分降至术后(2.0±0.67)分(P<0.05);MPTA由术前(84.2±0.9)°改善至术后(90.0±1.3)°(P<0.05)。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活动度范围116°~132°,平均(125.5±7.5)°,与术前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83.3%,满意16.7%。术后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OWHTO治疗SONK,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临床疗效可靠。
2021 Vol. 27 (8): 753-757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2698 KB)  ( 287 )
758 关节镜下与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距腓前韧带的疗效对比
石超 1,常鑫 1,刘承义 1,田锋 2,梁晓军 2

目的  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15例(关节镜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10.8)岁。改良开放式Broström锚钉修复15例(开放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1.7)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KAF)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5.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至少1年,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都有良好的疗效。较开放式Broström手术,关节镜下修复ATF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全关节镜下修复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手术。

2021 Vol. 27 (8): 758-767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936 KB)  ( 249 )
       基层园地
761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指/趾骨钻孔治疗甲床缺损
王连存,周庆文,孙海艳,刘广超,王超
目的  探查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指/趾骨钻孔治疗甲床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指/趾骨钻孔治疗甲床缺损面积直径>0.5 cm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33.0±8.3)岁;手部甲床缺损40例,足趾甲床缺损10例。彻底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指/趾骨钻孔方法修复甲床缺损。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平均(3.0±1.8)个月。术后患者均治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指/趾骨钻孔治疗手足部甲床缺损操作简单、无副损伤,患者容易接受,是大面积甲床缺损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2021 Vol. 27 (8): 761-762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1256 KB)  ( 173 )
       个案
763 急性创伤性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肱骨干及喙突骨折1例报道
韩名家 1,肖毅 2*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脱位,其中前脱位最为常见。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喙突骨折不常见,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是罕见且严重的损伤,目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肱骨干及喙突骨折的病例报道也很少见。2021年3月2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肱骨干及喙突骨折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2021 Vol. 27 (8): 763-764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855 KB)  ( 214 )
       护理园地
765 低温等离子系统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并发症及预防
胡芮,赵丹,李娜,郭榕晨 *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在关节镜手术中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3 032例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的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1 273例,肩袖损伤修补重建手术1 759例。结果  3 032例手术中共出现5例皮肤烫伤,发生率为0.16%。其中4例为Ⅰ度烫伤,1例为Ⅱ度烫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0.025%。经过对症治疗伤口均痊愈,结局良好。结论  低温等离子系统在关节镜手术中可减少出血,提供良好的清晰术野,但使用不当会出现皮肤烫伤等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术中规范操作,提高参与手术人员的安全意识。
2021 Vol. 27 (8): 765-767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737 KB)  ( 214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