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17年 23卷 9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769 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Hangman Ⅱ、ⅡA型骨折
李嘉坤,陈涛,贾世青,刘昌生,黄开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治疗Hangman Ⅱ、ⅡA型骨折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Hangman骨折1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12例,ⅡA型4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6岁,平均38.3岁。12例Ⅱ型患者术前予颅骨牵引复位,4例ⅡA型仅予颈托固定保护。16例患者均行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其中2例加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6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颈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6.1分,术后3 d VAS评分平均2.3分。术后患者X线片检查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脱、断裂现象,C2~3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颈前路C2~3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Hangman Ⅱ、ⅡA型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2017 Vol. 23 (9): 769-780 [摘要] ( 290 ) HTML (1 KB)  PDF (974 KB)  ( 160 )
772 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报道
黎运发 1,饶思远 1,陈博来 2*,苏国义 2
目的  探讨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有效随访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展单节段Prestige LP假体CDA治疗的20例颈椎病患者,应用X线片测量颈椎运动范围、假体活动度,测量上下节段椎间盘活动度及高度,采用Ma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测评颈椎间盘术后异位骨化情况,采用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1 d、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及2016年12月的末次随访,随访时间7.6~9.0年,平均8.8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末次随访NDI、JO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肩与上肢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上下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变化,上邻近节段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下邻近节段间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tige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中远期效果确切,颈椎人工间盘节段置换术后可保留一定活动度,颈椎运动范围及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维持良好。
2017 Vol. 23 (9): 772-776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2038 KB)  ( 194 )
777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部多裂肌退变与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
王鑫强,贾瑞钢,陈彦影,张维龙
目的  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裂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多裂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多裂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多裂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19;r=0.44,P=0.01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性。严重的多裂肌退变程度预示着更严重的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2017 Vol. 23 (9): 777-780 [摘要] ( 389 ) HTML (1 KB)  PDF (1362 KB)  ( 161 )
78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探讨
彭冉东 1,邓强 2*,李中锋 2,张彦军 2,韩宪富 1,李军杰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已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椎体再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椎体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原因。结果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 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7 Vol. 23 (9): 781-785 [摘要] ( 323 ) HTML (1 KB)  PDF (2555 KB)  ( 168 )
786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彭育沁,房小文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情况,分析不同分型的骨折及假体类型之间隐性失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男31例,女30例;年龄65~81岁,平均71岁。按照Garde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2例,Ⅳ型28例。采用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  术中平均出血约(440±63)mL,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平均为(956±51)mL,其中平均隐性失血为(556±45)mL,占总失血量58.2%。未输血患者34例,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910±61)mL,其中隐性失血量为(549±52)mL,占总失血量的60.3%。围手术期输血者27例,平均总失血量为(1 014±54)mL,其中隐性失血量为(565±49)mL,占总失血量的55.7%。按照假体类型分组:金属-聚乙烯假体组平均隐性失血为(551±67)mL,陶瓷-聚乙烯假体组为(549±55)mL,陶瓷-陶瓷假体组为(584±62)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骨折类型分组:Garden Ⅱ型组为(562±68)mL,Garden Ⅲ型组为(546±59) mL,Garden Ⅳ型组为(561±61)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较多,应该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及早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隐性失血量与骨折的类型及摩擦界面的选择没有相关性。
2017 Vol. 23 (9): 786-789 [摘要] ( 324 ) HTML (1 KB)  PDF (2615 KB)  ( 286 )
790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舒云均
目的  前瞻性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与否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48例单侧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患者。术前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松解组(术中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74例)和对照组(术中不松解外侧支持带,74例)。记录两组患者膝前疼痛率、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松解组4例失访,对照组术中行“无拇指”试验,有4例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2例失访,此10例患者排除本研究,剩下138例(松解组70例,对照组68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获得相同的随访时间,为12个月。松解组术后膝前疼痛率为7.1%(5/70),对照组为19.1%(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患者满意度、美国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P>0.05)。结论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能够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率,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2017 Vol. 23 (9): 790-806 [摘要] ( 310 ) HTML (1 KB)  PDF (612 KB)  ( 179 )
794 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对比
郇振东,李建军,胡振宇,李天威,顾一,张彦超
目的  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  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2017 Vol. 23 (9): 794-797 [摘要] ( 300 ) HTML (1 KB)  PDF (1125 KB)  ( 225 )
798 桡骨远端掌侧钢板螺钉固定方向对关节面稳定性的影响
唐健民 1,郑龙坡 2*
目的  桡骨远端锁定钢板是桡骨远端经关节面骨折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万向螺钉的出现,远端螺钉置入方向与其所能提供的支撑效果之间的关系缺少足够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端螺钉置入方向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式,纳入10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采用SF-36评分、PRWE评分、DASH评分作为评价指标。A组垂直桡骨干方向排布桡骨远端锁定螺钉,B组按照掌倾角方向平行关节面置入远端螺钉。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3次重复测量减少偏倚。计数资料采用person χ2分析检验,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组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u检验,α值取双尾0.05。结果  100例均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手术,术前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SF36评分、DASH评分、PRWE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14例严重骨质疏松出现腕关节解剖角度异常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术后12个月的SF-36评分A组为(36.4±12.8)分、B组为(56.4±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12个月的DASH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12个月的PRW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提高手术自由度,疗效确切,螺钉锁定的方向影响支撑强度。腕关节对线畸形与关节功能不相关,但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即使术中解剖复位,关节面再塌陷概率依然较高,建议尽可能平行关节面竹排样支撑置入远端螺钉,以便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
2017 Vol. 23 (9): 798-81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235 )
       临床研究
80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李成宇 1,张星晨 1,郑欣 2,芮敏 1,孙少松 2,庞勇 2,赵凤朝 2,郭开今 2*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探讨和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9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0例,女性549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为(76.25±7.08)岁。统计患者的1年死亡率,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内科合并症数量,ASA评分、手术方式及多项血液学指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19例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16.97%(139/81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总蛋白、尿素、肌酐。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比值比(odds ratio,OR)=1.067,95%CI(1.033~1.102)]、性别[P=0.046,OR=0.630,95%CI(0.390~1.017)]、术前内科并发症[P=0.009,OR=4.757,95%CI(1.476~15.350)]、ASA评分[P=0.001,OR=6.127,95%CI(2.166~17.320)]、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P=0.017,OR=1.186,95%CI(1.031~1.364)]、尿素[P=0.001,OR=1.175,95%CI(1.072~1.28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与髋部骨折死亡率有关,其中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尿素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 Vol. 23 (9): 802-806 [摘要] ( 342 ) HTML (1 KB)  PDF (456 KB)  ( 259 )
807 体外冲击波对膝骨关节炎IL-32、DKK-1水平的影响
王彦鹏 1,孙明林 1,张伟 2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Dickopff相关蛋白1(Dickopff-1,DKK-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0.1)岁,病程(3.1±2.3)年。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3±1.7)年。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治疗5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周。在干预前和干预第5周采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分法(lequesne指数)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32、DKK-1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32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DKK-1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液中IL-3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DKK-1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KOA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IL-32水平、提高DKK-1水平有关。
2017 Vol. 23 (9): 807-810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560 KB)  ( 310 )
       实验研究
811 Beclin 1和MAP1-LC3在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王文选 1,赵振群 2,刘万林 2*,白锐 2
目的  观察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的表达情况,探讨自噬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8)与对照组(n=12)。实验组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7.5 mg/kg,2次/周,共8周;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2次/周,共8周。8周后处死家兔,取双侧股骨头。左侧股骨头制成普通病理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 1和MAP1-LC3的表达;右侧股骨头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蛋白提取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股骨头中Beclin 1及MAP1-LC3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制造成功。免疫组化:实验组Beclin 1和MAP1-LC3的阳性率分别为96.43%、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Beclin 1及MAP1-LC3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的家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自噬基因Beclin 1和MAP1-LC3的表达增高,表明自噬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
2017 Vol. 23 (9): 811-815 [摘要] ( 317 ) HTML (1 KB)  PDF (1690 KB)  ( 191 )
       综述
816 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进展
叶俊星,戴涟生,杨晓斐,张斌,王松华,程飞,袁凤来 *
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病变的一种方法,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同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TKA由于其良好的疗效,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早期UKA由于外科技术不成熟、患者选择不当以及假体设计等因素发展较慢。目前,尽管有学者报道TKA生存率高于UKA,但是随着UKA被重新认识,正逐渐成为一种正在普及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治疗手段。因为与TKA相比,它有着快速康复、更好的运动范围、更好的功能恢复、更简单的翻修以及更高的成本效益。这使得UKA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作者对目前U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进展做一综述。
2017 Vol. 23 (9): 816-819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443 KB)  ( 193 )
820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
余炯杰,颜丹,李甲 *,李丽,卓东兰,赵志青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常发于体育运动的中青年人,尤其在运动员中较为多见。断裂发生时,患者可自觉跟腱部撕裂样疼痛,部分可闻及断裂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导致患者足跟部或踝关节后侧疼痛,踝关节跖屈困难,无法承重,运动受限,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旨在讨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提供一定参考。
2017 Vol. 23 (9): 820-823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409 KB)  ( 168 )
       临床经验
824 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钢板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
杨恺,曲宪芳,刘书茂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钢板治疗严重粉碎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尺骨鹰嘴骨折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5~66岁,平均46.3岁。按照Mayo分型,ⅡB型12例,ⅢB型8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X线片,并以Broberg&Morrey评分评定患肘功能。结果  经过12~16个月的随访,平均13.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4~21周,平均16.6周。2例患者自觉钢板刺激不适,1例患者于寒冷天气时有较明显的疼痛。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1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5.0%。结论  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钢板治疗粉碎尺骨鹰嘴骨折,可以提供牢固的早期稳定,并最终获得满意的疗效。
2017 Vol. 23 (9): 824-826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723 KB)  ( 350 )
827 倒刺缝线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赵光辉,马建兵,王志远,肖琳
目的  对比倒刺缝线与可吸收缝线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并将每位患者两侧膝关节随机分组,一侧膝关节术中采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在手术关闭关节囊时间、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及缝线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倒刺缝线关闭关节囊时间(5.16±0.91)min与可吸收组(9.21±1.36)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倒刺缝线组6.45%,可吸收组9.6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从缝线费用方面比较,倒刺缝线组(780元)与可吸收组(65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倒刺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传统可吸收缝线相比,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7 Vol. 23 (9): 827-829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334 KB)  ( 162 )
83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髂腰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陈文瑶,李新志,阙祥勇,李意,黄卫,李霏霰,韩庆斌,李波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肌间隙)行腰髂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共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7~55岁,平均43岁。Denis 2区骨折8例,1区骨折4例。所有病例均经Wiltse入路行腰椎髂骨固定,其中5例同时行髂骨张力带钢板固定,9例同时进行了前环的复位与固定;5例确定存在神经损害,4例术中行骶管开放减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复位质量,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防,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6~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平均失血量560 mL(350~1 100 mL)。切口浅部感染1例,内固定激惹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影像评价:垂直移位小于等于1 cm 6例,1~2 cm 4例,大于等于2 cm 2例。Majeed SA评分,优2例,良5例,中4例,差1例。结论  经Wiltse入路腰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安全可靠,软组织风险小,是有效处理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2017 Vol. 23 (9): 830-833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1539 KB)  ( 135 )
833 成人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
王国强,于铁强 *,左玉明,王月光,易凡,廉小婧,李飞,张磊
目的  评价成人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入院的11例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男7例,女4例;年龄7~11岁,平均10岁。右侧8例,左侧3例,均为交通事故引起的转子下粉碎骨折,使用成人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术后皮牵引制动2周。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5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11例患儿均为优。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继发骨折移位,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内置物取出后再骨折,无髋内外翻畸形、肢体旋转畸形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成人肱骨近端锁定板可作为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的固定方式之一。
2017 Vol. 23 (9): 833-835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063 KB)  ( 188 )
835 不同镇静程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马智聪,张晓廷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不同的镇静程度对PCIA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65~80岁,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小于等于3分,依据Ramsay镇静评分标准,将Ramsay评分1分、2分、3分、4分的患者判定为Ⅰ、Ⅱ、Ⅲ、Ⅳ四组,采用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Likert5级评分法分别评估四组患者术后6h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并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 h纳入研究对象80例(男46例,女34例),Ⅰ组2例,Ⅱ组24例,Ⅲ组26例,Ⅳ组28例,由于Ⅰ组例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Ⅱ、Ⅲ、Ⅳ组的BCS评分分别为(1.9±1.0)分、(2.5±0.9)分、(3.0±0.8)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0±0.7)分、(2.5±0.8)分、(3.0±0.7)分,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6 h的PCIA患者,在VAS小于等于3分时,保持镇静程度为3~4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2017 Vol. 23 (9): 835-837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382 KB)  ( 127 )
838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
王一,郑欣,郭开今,庞勇,冯硕,孙春生,程琪,赵凤朝 *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经内固定或保守治疗后骨折不愈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5~78岁,平均(73.1±4.4)岁。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行走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32±37)min,失血量平均(745±46)mL;10例患者术后3~7 d由医师指导下地行走,1例因术中使用髓腔锉扩髓时骨折劈裂予卧床4周后下地,无一例出现脱位、功能障碍等。术后随访12~37个月,3个月后10例患者可弃拐行走,1例出现行走后疼痛,需扶拐行走,药物能控制疼痛,6个月后基本无行走后疼痛。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18.1(6~3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7(76~97)分(P<0.001),4髋评分为优,5髋为良,2髋为可。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7 Vol. 23 (9): 838-839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1166 KB)  ( 163 )
841 InterTan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分析及风险评估
刘叶,张宏志,焦顺成
目的  对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InterTan髓内钉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共计332例,男103例,女229例;平均年龄71.6岁,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12~37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广义并发症的认定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分别比较2组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1年内骨折发生率的差异。同时进行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共85名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24例合并2种及以上的并发症。并发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差(P<0.05),1年内骨折发生率高(P<0.05)。术前病程、骨折前患髋的活动状态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相比而言,骨折类型、合并症的多少及年龄在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疗效较为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后效果并增加1年内骨折发生概率。术前病程及患者的伤前活动状态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重视患者伤前活动状态的评估以及减少术前等待时间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2017 Vol. 23 (9): 841-844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400 KB)  ( 226 )
845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
李小东 1,严晓薇 2,刘士波 1,王培 1*
目的  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13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其中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血液透析,急性肾功能衰竭纠正,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予以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例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例治疗成功,1例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结果  排除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的13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10~32个月),肢体血运改善,可及动脉搏动,肿胀改善,感觉改善,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8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  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可以避免断端再次切开探查,临床疗效确定。
2017 Vol. 23 (9): 845-848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1898 KB)  ( 150 )
848 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王维,易显富,康中山,罗明,吴文强,肖敏
目的  探讨皮耐克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48例患者采用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31例患者二期联合使用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对手部外观与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15例患者单纯用皮耐克修复创面,31例皮肤缺损较大患者联合二期植皮修复创面,2例患者创面感染,再次清创后行皮瓣修复术。所有患者创面修复后外形良好,随访均未见明显局部瘢痕增生或挛缩。按照王宗立手部功能效果的评定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5.4%。结论  皮耐克可单独用于手外伤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对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联合自体皮片移植进行修复,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副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切等特点,是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7 Vol. 23 (9): 848-850 [摘要] ( 298 ) HTML (1 KB)  PDF (793 KB)  ( 159 )
851 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长期疗效
黄俊武,薛威,黄伟
目的  探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共65例(83髋)中青年患者因髋关节疾病在我科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男44例(54髋),女21例(29髋);手术时年龄21~45岁,平均(36.5±11.9)岁。记录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脱位、骨溶解、异响及陶瓷碎裂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7年,平均(13.4±4.1)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2~57分,平均(48.8±8.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6~100分,平均(96.3±16.4)分,P<0.05;随访中1髋(1.2%)患者发生后脱位、2髋(2.4%)出现关节异响、1髋(1.2%)出现陶瓷内衬碎裂、无一例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中青年患者髋关节疾病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
2017 Vol. 23 (9): 851-853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1462 KB)  ( 185 )
       个案
854 蜡油样骨病伴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
渠鹏霞 1,韩婷璐 2,朱亦堃 1*,郭耀文 1,吕智 3,白秀萍 1,李立志 3,李兴 1,赵宝珍 1
蜡油样骨病又称肢骨纹状肥大、单肢型骨硬化、流动性骨质硬化症、蜡泪样骨病等。最早于1922年由Leri和Joanny报告并命名,故又称Leri病,其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长骨类似滴蜡烛样的骨质增生,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受累肢体肿胀畸形,关节僵硬和变形。病因至今不明,国内外罕见。现报道1例典型蜡油样骨病伴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资料及随访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2017 Vol. 23 (9): 854-856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249 KB)  ( 123 )
856 应用Ilizarov技术双向骨搬移治疗胫骨造釉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申守仁,明新武,明新月,常彩虹
长骨造釉细胞瘤极为罕见,约占原发恶性肿瘤的0.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30岁之间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6∶1,约80%~90%好发于胫骨,其他骨也有报道,造釉细胞瘤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故合理的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对于防止复发及转移尤为重要,甚至决定肢体的存留与否。我院收治1例14岁女性胫骨造釉细胞瘤患者,瘤灶长17cm,采用瘤段切除、Ilizarov外固定架双向骨滑移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2017 Vol. 23 (9): 856-858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1294 KB)  ( 130 )
859 股骨下段骨内脂肪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亓玉彬 1,马焕芝 2
骨内脂肪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骨肿瘤的1%,幼儿发病罕见,常见于中年人,以30~60岁更为多见。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尤以下肢为主(34%股骨近端,10%足,8%髂骨等)。根据我们近期收治的1例股骨远端骨内脂肪瘤患者,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2017 Vol. 23 (9): 859-86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1003 KB)  ( 201 )
       护理园地
861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刘慧,管文燕,陶烨,吴晓怡,江起庭 *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58例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4例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一系列的评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017 Vol. 23 (9): 861-863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463 KB)  ( 145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