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3年 29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临床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临床经验
个案
护理园地
 
       临床论著
385 机器人辅助穿刺较徒手穿刺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中的优势分析
耿保伟,杨华东,张西峰
目的 比较经皮机器人辅助穿刺定位法较徒手穿刺定位法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62例患者,所纳入病例均为L4~5单节段突出者,结合简氏技术(easy technique,Easy-T)操作定位法,均采取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选择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定位(机器人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2±16.7)岁。另外32例选择经徒手穿刺定位(常规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7.6±19.5)岁。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6±2.1)个月。机器人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患者术后均能获得长期满意的效果。但机器人辅助穿刺定位较徒手穿刺定位术中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手术操作时间短,且机器人辅助穿刺下无需术前影像学规划,能结合Easy-T定位法,穿刺目标靶点更加精准、理想,术中能保留更多健康组织,更加突出微创理念。
2023 Vol. 29 (5): 385-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6619 KB)  ( 152 )
390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早期疼痛缓解不佳相关因素分析
李元,李立平,李强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PKP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36例,女100例;年龄60~94岁,平均(81.0±8.1)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外伤史、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情况、有无合并筋膜损伤等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是否满意分为疼痛缓解不佳组(VAS>4分)及疼痛缓解满意组(VAS≤4分),对两组上述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是否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值较低、骨折压缩程度为Ⅲ度(Genant目视半定量法)、骨水泥分布欠佳、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是PKP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结论 PKP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与患者术前骨密度值较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术中骨水泥分布欠佳等因素有关。
2023 Vol. 29 (5): 39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277 KB)  ( 92 )
395 椎体脂肪化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价意义
徐荣健,郑杰文,何磊,钱宇
目的 探讨椎体脂肪化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vertebral osteoporotic fracture,VOF)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VOF患者和同时期的体检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配对,共配对出168例分别作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其中男58例,女110例;年龄50~89岁,平均(64.78±7.32)岁。对其MRI影像数据进行椎体脂肪化面积比(vertebral fat area ratio,VFAR)、椎体脂肪信号强度比值(vertebral fat signal ratio,VFSR)和椎体脂肪化指数(vertebral fat index,VFI)的定量测量。单项因素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椎体脂肪化与VOF的相关性;将骨折组和非骨折组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进行亚组分组并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分析VFAR、VFSR和VFI对VOF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折组的VFAR、VFSR和VFI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AR判断V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 0,诊断骨折的临界值为0.157 6;VFSR判断VO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0 8,诊断骨折的临界值为0.741 5;VFI判断VO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 5,诊断骨折的临界值为0.102 2。结论 椎体脂肪化是患者发生VOF的重要危险因素,椎体脂肪化对于VOF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3 Vol. 29 (5): 395-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2964 KB)  ( 132 )
400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及术后48 h出院危险因素分析
尹星华,马祝一,顾建明,冯刚,包前军,高臻斌,周一新
目的 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揭示ERAS模式下延长TKA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矫形骨科病房接受初次TKA的患者共182例,男37例,女145例;年龄22~86岁,平均(65.2±7.7)岁。分析该患者人群术后LOS、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内再住院率等指标,分析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色素、术者等因素对TKA术后LOS的影响。结果 ERAS模式下初次TKA患者平均术后LOS(2.8±0.9) d,其中术后LOS≤48 h的病例82例(45.1%)。术后1个月内7例(3.8%)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1.1%)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1%)严重内科并发症(1例胃出血和1例肺炎),3例(1.6%)伤口浅表感染。术后1个月内再住院患者3例(1.6%),其中2例因严重内科并发症,1例因伤口浅表感染。术后LOS>48 h比≤48 h的患者ASA分级更高(P=0.030),类风湿关节炎比骨关节炎的比例低(P=0.030),术者也是术后LOS的影响因素(P=0.040)。结论 ERAS诊治模式在初次TKA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术前的内科情况是影响术后LOS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围手术期对内科情况进行优化来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2023 Vol. 29 (5): 40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626 KB)  ( 130 )
405 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中MPTA与WBLR的相关性分析
丁天送,田向东,谭冶彤,薛志鹏,马晟,胡元一,李晓敏,尹岳桐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DTT-HTO治疗的26例(28膝)患者,其中男4例,女22例;左膝9个,右膝19个;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68±6.53)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MPTA和WBLR评估手术前后下肢力学状态的变化;并计算手术前后MPTA和WBLR的改变值,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计算手术前后HSS的改变值。本研究将WBLR设置在50%~70%的良好位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计算50%和70%WBLR对应的MPTA临界值。根据两个临界值将患者分为矫正不足组、矫正适当组和矫正过度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术前、术后WBLR、MPTA、HSS和手术前后的改变值。用SPSS 25.0软件绘制术前、术后和手术前后改变值WBLR和MPTA的相关性分析散点图。结果 术后WBLR、MPTA、H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术前、术后或手术前后改变值,MPTA均与WBLR相关,AUC均大于0.5。计算得出,50%和70% WBLR对应的MPTA的临界值分别为90.5 °和93.5 °,50%和70% WBLR对应的MPTA改变值的临界值分别为6.5 °和9.5 °。三组术前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MPTA、术后MPTA改变值、术后MPTA、术后WBLR、术后HSS和术后WBLR改变值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阳性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论 MPTA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简单省时的单关节测量方法,建议将MPTA应用于C型臂膝关节术中图像,并作为除下肢力线外HTO测量的参考值,以达到术中测量准确、方便的要求。
2023 Vol. 29 (5): 405-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5656 KB)  ( 158 )
411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矫形角度变化的分析
李雷疆,邓迎杰,吾米提江·吾其坤,景继禹,戴琨,方锐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AKS)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13~2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7±7.54)个月。HKA由术前(-8.00±3.17) °矫正至术后3 d (2.56±2.61) °,术后1年为(1.66±2.89) °;术前及术后3 d、1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LCA由术前(2.54±1.43) °变化至术后3 d(2.54±1.94) °,术后1年为(2.38±1.60) °;PTS由术前(7.81±5.05) °变化至术后3 d(6.98±4.71) °,术后1年为(8.34±4.83) °;JLCA与PT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3 d同术后1年相比,HKA变化大于1 °为界,分为变化组和不变组,对于术前JLCA和术后PTS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OWHTO病例中,约49%的病例在1年的随访中显示矫形角度丢失>1 °,但未发现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2023 Vol. 29 (5): 411-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258 KB)  ( 171 )
       临床研究
41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三维步态特征研究
宋云雅,郭锦丽,曹策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步态参数特征,探讨AIS患者在静止站立状态下的负重平衡性和动态行走状态下的步态运动学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脊柱病区首次就诊的10~18岁的胸腰段AIS患者30例,以脊柱侧弯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组。左侧弯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1~15岁,平均(13.33±2.45)岁;右侧弯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12~14岁,平均(13.30±2.00)岁;“S”型侧弯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1~15岁,平均(13.18±1.47)岁。另招募10~18岁1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8~13岁,平均(11.50±1.27)岁。利用三维步态分析仪采集四组受试者静态站立及行走状态下的时空参数、关节运动学参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以分析不同弯曲方向的AIS患者负重情况与步态特征。结果 (1)负重情况方面:四组AIS患者静态站立和动态行走时的负重平衡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①时空参数:四组受试者步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运动学参数:右侧弯组两侧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侧弯会改变全身的姿势控制和步态模式。不同侧弯方向AIS患者的静态站立负重、平衡性、步态分析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AIS患者更多步态参数规律。
2023 Vol. 29 (5): 417-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599 KB)  ( 110 )
422 运动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卢爱民,尹君,李春峰,龙大伟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在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转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年龄52~59岁,平均(56.03±2.86)岁;对照组36例,年龄50~58岁,平均(55.36±2.88)岁。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膦酸盐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有氧运动和递增式抗阻训练的组合式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左侧股骨颈BMD、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erum N 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S-PIN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erum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S-CTX)、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L1~4 BMD、左侧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中的S-PINP 、S-CTX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炎性指标IL-6、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增加PMOP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进而促进骨重塑的正性平衡,有利于PMOP的防治。
2023 Vol. 29 (5): 422-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608 KB)  ( 68 )
       实验研究
427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研究
仪洋洋,刘飞飞,阮玉山,李绍波,张磊,李颖,任莉荣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骨细胞4 h后,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换液后细胞继续培养72 h。收集获得骨细胞源性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使用30% CM(诱导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空白对照组)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阳性对照组)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培养5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计数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数目,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标志性基因的表达,评价其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诱导培养5 d后,TRAP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PBS组)基本无破骨细胞形成,条件培养基诱导组(30%CM组)及阳性对照组(RANKL组)均见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形成的数目经统计分析,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组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多于30%CM组及PBS组。RT-qPCR结果显示,诱导培养 5 d后,RANKL组及30%CM组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标志性基因:TRAP、calcitonin receptor(Cal R)、cathepsin K(Cathe K)、MMP-9的表达均高于PBS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骨细胞可通过分泌某些活性因子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增多,进而参与炎性骨破坏的病理过程。
2023 Vol. 29 (5): 427-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3589 KB)  ( 79 )
       综述
432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艾义翔,刘俭涛,郝定均
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往往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病因复杂,患者主观症状强烈,缺乏有效的诊疗手段。传统观点认为颈性眩晕是以颈部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受刺激所引起。1926年Barre等首先报道了颈部交感神经受颈椎关节等外部刺激可引起头晕、头颈痛等症状。1955年Ryan和Cope根据交感神经和眩晕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颈性眩晕这个概念。相关数据显示,颈椎病发病率为3.8%~17.6%,超过6成的老年性眩晕可归因于颈椎病。临床上存在数量庞大的颈性眩晕患者群体,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但本病以患者主诉为主要依据,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缺乏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及临床诊断方法,对于病因尚有争议。笔者总结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将颈性眩晕归类为椎动脉狭窄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血管活性因子学说及颈部本体感受器学说,综述如下。
2023 Vol. 29 (5): 432-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530 KB)  ( 96 )
436 胫骨髁外翻截骨术的应用进展
胡健,陈礼阳,刘丙立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纠正膝力线不佳、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股骨远端截骨和胫骨近端截骨。一般情况下膝外翻畸形多是由股骨远端的外翻畸形导致,可以选择股骨远端截骨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膝内翻畸形多需胫骨近端截骨术矫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目前截骨保膝治疗内翻型骨关节炎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中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内翻并单间室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已有多个研究报道了OWHTO术后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然而并不是OWHTO对所有的膝内翻并单间室关节炎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关节外畸形引起的膝内翻及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关节内畸形或疾患引起的膝内翻并关节炎效果并不理想。OWHTO是一种很好的调整下肢力线的截骨方式,但对于膝关节内畸形导致的内翻,尤其是伴跷跷板效应的患者,可伴有由于组织内外侧不平衡引起的半脱位和推力,单纯调整力线并不能改变关节内骨性匹配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问题。为了克服关节内匹配不良等问题,Chiba等于1989年报道了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用于治疗伴有外侧关节半脱位的晚期内侧间室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该手术的主要策略是矫正力线的同时获得关节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匹配性,这是完全不同于OWHTO的一种截骨手术及治疗理念。
2023 Vol. 29 (5): 436-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737 KB)  ( 106 )
439 基因增强骨组织工程中脂肪干细胞成骨的研究进展
郭栋,时静,李文晋
对于外伤、肿瘤等疾病所引起的骨折,骨修复一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传统疗法骨再生率低,也会造成慢性疼痛和感染。基因增强骨组织工程融合了基因治疗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的优点,在骨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近年来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基因增强骨组织工程中更有前景的干细胞。本文就ADSCs在基因增强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023 Vol. 29 (5): 439-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523 KB)  ( 192 )
       临床经验
443 肘管综合征合并囊肿17例疗效分析
袁超群,顾加祥,张翘楚,刘宏君,王爽
目的 分析肘管综合征合并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手足外科手术治疗的21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见17例患者合并神经周围囊肿,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7~73岁,平均(61.47±8.41)岁;右侧16例,左侧1例。术中松解尺神经并切除囊肿,其中5例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后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统计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握力、侧捏力、小指末节指腹皮肤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根据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囊肿有无复发。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神经周围囊肿阳性率为70.59%。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47±3.31)个月。末次随访,功能评定结果: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患者握力、侧捏力、2P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囊肿复发病例。结论 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存在漏诊囊肿风险,临床医师不能完全依赖超声结果,术中需仔细探查。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合并囊肿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3 Vol. 29 (5): 443-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4791 KB)  ( 107 )
447 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周湘荣,陈嘉怡,张绍海,郭柱能,冯威立,郑臣校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显微创伤科接受断指再植术的184例患者236个断指,其中男性161例209个断指,女性23例27个断指;年龄7个月~65岁,平均(36.24±13.28)岁。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指体坏死分为坏死组和未坏死组。以Lasso回归结合(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及临床角度为依据筛选出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风险的最佳预测特征进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列线图(Nomogram)可视化输出。运用C指数、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力并校准,最后基于Bootstrap的内部抽样再次验证C指数。结果 Lasso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吸烟史、受伤机制、术前缺血时间、血管移植与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有吸烟史、撕脱伤是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C指数为0.78,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表明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相近,内部验证C指数为0.7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指体坏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协助医患双方对指离断伤的再植条件及预后进行个性化评估。
2023 Vol. 29 (5): 447-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047 KB)  ( 98 )
451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牛金龙,段锦涛,徐帅,方庆山,葛满意,任少海,李高强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骨关节科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0~36岁,平均(23.9±5.2)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标准进行,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6例。术后3个月、1年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Lachman试验结果,评价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5±3.4)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50.5±6.5)分恢复至术后1年(91.6±4.0)分,IKDC评分由术前(48.6±7.1)分恢复至术后1年(92.8±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固定牢靠、对骺板损伤小、同时可修复外侧半月板前角、适用各种类型骨折及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
2023 Vol. 29 (5): 451-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3917 KB)  ( 100 )
456 疫情模式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策略研究
姜伟琪,段英超,赵根,李涵,金文铭,李宝,吴芳芳,刘欣伟
目的 探讨“动态清零”防控期间微信指导与传统康复对训练伤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清零”政策阶段分为传统组(38例)和微信组(40例),两组患者均为男性,致伤原因均为训练伤。传统组于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年龄18~25岁,平均为(20.65±2.08)岁;微信组出院后微信指导下自行康复,年龄18~25岁,平均(20.62±2.10)岁。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依从性,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信组术后3、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均无康复训练相关并发症。微信组依从性为100%(40/40),高于传统组的79%(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两组康复方式对膝关节的恢复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应用微信的康复指导不仅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而且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传统组,依从性更高。
2023 Vol. 29 (5): 456-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2560 KB)  ( 89 )
460 加速康复外科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梁庆晨,孙凤龙,郭恒冰,于德军,王宏庆,董婕,尧然,张浩,李珂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收治60例初次单侧HTO患者,其中未选择ERAS管理患者30例(传统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55~70岁,平均(61.13±4.59)岁。ERAS管理患者30例(ERAS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5~70岁,平均(62.17±5.00)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传统组平均随访时间(12.03±4.63)个月,ERAS组平均随访时间(12.43±1.9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VAS、KSS评分、膝关节ROM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ERAS组的VAS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ERAS组的KSS评分和膝关节ROM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TO术后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能够早期有效地控制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2023 Vol. 29 (5): 460-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3271 KB)  ( 70 )
465 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联合跟腱止点清理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高锋,殷浩荣,陈广辉,杨海宝,钟天伟,汤奇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联合跟腱止点清理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东莞东华医院骨科中心收治23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联合跟腱止点清理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为实验组,男6例,女9例;年龄32~55岁,平均(42.8±10.7)岁。采用单纯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术治疗的8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例,女4例;年龄34~52岁,平均(43.3±8.4)岁。比较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MRI影像学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0.5±3.3)个月。末次随访时,实验组VAS由术前(4.2±1.0)分下降至(1.0±0.4)分,AOFAS评分由术前(77.8±5.4)分改善至(96.2±3.6)分,Kofoed评分由术前(77.6±5.7)分提高至(97.8±3.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由术前(4.1±0.8)分下降至(2.2±0.8)分,AOFAS评分由术前(79.4±7.6)分改善至(91.3±4.1)分,Kofoed评分由术前(78.4±5.1)分提高至((94.4±3.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功能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影像学炎性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联合跟腱止点清理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其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较单纯跖腱膜松解效果更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2023 Vol. 29 (5): 465-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538 KB)  ( 128 )
       个案
468 仅有骨肥厚表现的SAPHO综合征1例报道
韩登鹏,吴少科
SAPHO是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质增生(hyperostosis)和骨髓炎(osteitis)首字母缩写,是一种累及骨、关节和皮肤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症候群。成人多见,且多为40~60岁女性。发病率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据国外报道,发病率低于0.01%,属于罕见病。2022年6月10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5): 468-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4697 KB)  ( 77 )
472 胸椎椎管内外单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报道
杨顺,戴哲浩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2018年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Castleman病常见于胸部和颈部,发生在椎旁并向椎间孔生长、累及神经根的罕见。2022年3月2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1例胸椎椎管内外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予以手术完整切除,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2023 Vol. 29 (5): 472-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2471 KB)  ( 69 )
       护理园地
47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质性研究
昝娇娇,傅利勤,张欢,吴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老年患者出院3个月内居家康复需求,为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护理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20例老年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63~81岁。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TKA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康复需求归纳为缓解和控制疼痛的需求、指导康复锻炼的需求、提升疾病认知的需求以及被关爱的需求。结论 老年TKA患者居家康复存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需求,通过医院医护人员-主要照护者-病友-社区医护人员的协同管理,有望满足其居家康复服务需求。
2023 Vol. 29 (5): 474-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753 KB)  ( 122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