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2021年 27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骨科技术
大师风采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865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研究
王兴山 1,黄野 1*,柳剑 1,崔雅南 2,刘刚 2,万叶彪 2
目的  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 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21 Vol. 27 (10): 865-869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1673 KB)  ( 251 )
870 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影响
苏柯,桑卫华,王庆海,苏航,张磊
目的  研究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合并髌股关节Iwano分级Ⅰ~Ⅲ级的86例患者,行关节镜及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比较术后髌股关节的软骨改变。所有患者术前查体均为膝内侧疼痛,无髌股关节疼痛,膝正位X线片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髌骨轴位、侧位X线片可见髌股间隙变窄。术中使用关节镜探查髌股关节时,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将患者分为A组35例(ICRS 0~Ⅰ级),其中男性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5.66±4.66)岁;B组51例(ICRS Ⅱ~Ⅲ级),其中男性2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5.90±4.4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力线,建议截骨处愈合后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钢板。比较两组患者在初次截骨手术和再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差异;比较每组患者在截骨前后的Iwano分级和镜下ICRS分级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初次截骨术和再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VAS评分、WOMAC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截骨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髌股关节ICRS分级较术前有增长趋势,但Iwano分级和镜下ICR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性检验Kujala评分结果表明B组术后评分并不比A组差。结论  对于内翻膝骨关节炎无髌股关节症状的患者,如果髌股关节软骨分级为ICRS 0~Ⅲ级,仍然可采取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短期不会加重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且功能评分得到改善。
2021 Vol. 27 (10): 870-874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370 KB)  ( 182 )
875 氨甲环酸多次静脉给药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安全性与抗炎作用
何伟 1,王敏 2,任敬 2,廖永华 2,乔峰 2,赵静静 2,黄小强 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多次静脉给药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安全性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24例符合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标准的患者病例纳入研究。依据氨甲环酸研究方案分为A组(112例)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49.33±6.83)岁;切皮前10~15 min给予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6 h及9 h各再次静脉给予1 g。B组(112例)男49例,女63例;平均年龄(52.21±6.28)岁;切皮前10~15 min给予15 mg/kg氨甲环酸,3 h后静脉再给予1 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3 d抗炎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血沉)、静脉血栓发生率、伤口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9个月。A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 d、3 d、5 d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血沉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 d、3 d、5 d患肢周径值和瘀斑血肿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术后1 d、术后2周、术后4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无呼吸系感染与肺栓塞发生,B组患者有1例泌尿系感染。结论  氨甲环酸多次静脉给药在减少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同时不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2021 Vol. 27 (10): 875-88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905 KB)  ( 143 )
881 双平面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术后康复研究
钟珊 1,柳剑 2,黄野 2*
目的  总结分析双平面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 osteotomy,OWHTO)术后系统康复疗效,为制订标准化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双平面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27例(39膝),其中男12例,女15例;单侧15例,双侧1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29岁)、中青年组(30~49岁)、中老年组(50~75岁),根据Takeuchi合页骨折分型制订相应康复方案,随访3~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最远行走距离进行比较、记录患者完全脱离拐杖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初次下地与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9岁和50~75岁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远行走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9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9岁组患者平均2个月完全脱离拐杖,30~49岁和50~75岁组患者平均2.5个月完全脱拐。结论  双平面OWHTO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恢复活动能力,在制订标准化康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活动需求、术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2021 Vol. 27 (10): 881-885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538 KB)  ( 183 )
886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分析
韩小平 1,王玺喆 2,张杰 2,黄涛 1,张华 1*
目的  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型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部分肥胖、超龄及慢性膝关节损伤等病例中的短期疗效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7例内翻型KOA中8例(8膝)病例的相关资料,均采用OWHTO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46~75岁,平均(58.25±9.68)岁;左膝2例,右膝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Caton指数,胫骨平台腓骨角;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75±3.11)个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患者MPTA由术前(82.41±1.74)°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1.09±0.94)°;PTS由术前(7.40±0.79)°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44±0.61)°;平台腓骨角由术前(83.39±2.38)°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0.33±0.88)°;Caton指数由术前(0.92±0.0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85±0.06)。患者PTS、Caton指数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A、平台腓骨角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H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OWHTO治疗内翻型KOA在部分肥胖、超龄及慢性膝关节损伤等病例中的短期疗效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并且改善生活质量,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1 Vol. 27 (10): 886-89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2852 KB)  ( 144 )
891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一凡,李立 *,符东林,孙广峰,樊宗庆,陈洪康,刘晓飞,吴乃天
目的  通过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伴内翻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9例膝内侧间室关节炎伴内翻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7.34±8.6)岁;K-L分级Ⅱ级20例,Ⅲ级9例。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HTO治疗。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侧别、K-L分级、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下肢机械轴角、矫正度数、术前IDKC评分等相关因素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手术时间85~180 min,平均(137.59±27.31)min。出血量为10~100 mL,平均(59.66±29.82)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6个月,平均(22.83±6.01)个月。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与术前下肢机械轴角呈正相关(r=0.438,P<0.01),与术前MPTA呈负相关(r=-0.349,P=0.032)。其余相关参数与末次随访IKDC评分未提示显著相关性。患者术前下肢机械轴角与术前IKDC评分为影响术后末次随访IKDC评分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伴内翻的短期临床疗效好。在一定范围内,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吸烟、K-L分级对术后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患者术前下肢膝关节内翻角度、胫骨近端内翻角度越大,膝关节功能越好,术后临床疗效越好。
2021 Vol. 27 (10): 891-894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1277 KB)  ( 116 )
895 PRP联合关节腔清理射频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尤彬 1,林志国 1,李存佳 1,敬鹏 1,谢成龙 2
目的 评价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关节清理术射频去神经化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早期KOA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34±9.37)岁。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64±8.04)岁。术前两组患者年龄、侧别、性别、K-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SF-36生活质量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关节腔注射PRP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射频去神经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射频去神经化治疗。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K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WOMAC评分逐渐下降,K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VAS评分、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K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早期KOA均有效,PRP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射频去神经化疗效持续时间更长。
2021 Vol. 27 (10): 895-899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128 )
899 胫骨高位截骨结合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杨晓斐,吴红富,程飞,叶俊星,张斌 *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结合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及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共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9~66岁,平均(53.0±0.8)岁。术前行膝关节磁共振均提示内侧胫骨平台软骨面损伤。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微骨折术,再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均为单侧手术)。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测量术前、术后胫股角(femoral tibia angle,FTA)。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8.0±0.4)个月。均未发生术中骨折、术后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较术前,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截骨面均能完全愈合。FTA角度最大矫正31°,最小矫正16°,平均矫正(21±3)°。术前HSS膝关节评分64~76分,平均(72.1±4.3)分。术后6个月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5~84分,平均(80.1±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结合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早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1 Vol. 27 (10): 899-902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055 KB)  ( 168 )
       保膝治疗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903 同期与分期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双膝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梅晓亮 1,丁浩 2,黄爱兵 1,朱伟 1,赵建宁 2*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同期和分期人工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双膝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自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接受双侧UKA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双膝同期置换A组和分期置换B组。A组共24例,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62~75岁,平均(65.8±7.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5~28.6 kg/m2,平均(26.2±1.5)kg/m2;K-L分级Ⅲ级14例,Ⅳ级10例。B组共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63~76岁,平均(66.2±6.8)岁;BMI为24.8~28.2 kg/m2,平均(25.8±1.8)kg/m2。K-L分级Ⅲ级16例,Ⅳ级12例。所有病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关节炎分级以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等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及术后总引流量,分期组以两次手术总和进行比较。术后每3个月采用 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5.8)个月。术后A组发生1例下肢远端肌间隙静脉血栓,B组出现1例切口浅表感染,均正规治疗后康复出院。两组随访期间均无膝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两组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分期组(P<0.05),两组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与分期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双膝前内侧骨关节炎术后效果相当,但双侧同期手术患者累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可以从一次住院和麻醉中获益,有效降低患者负担。
2021 Vol. 27 (10): 903-912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1076 KB)  ( 164 )
908 活动与固定平台单髁假体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延净德 1,胡彬 1,谢兴文 2,闫永昌 1,沙宇 1
目的 观察活动与固定平台的单髁假体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Link固定平台UKA治疗,男20例,女22例;年龄52~88岁,平均(68.16±5.28)岁;左膝13例,右膝29例;身体质量指数(23.51±3.82)kg/m2;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15.62±5.49)°。观察组采用Oxford活动平台UKA治疗,男23例,女19例;年龄48~89岁,平均(68.37±5.43)岁;左膝14例,右膝28例;身体质量指数(23.54±3.75)kg/m2;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15.58±5.37)°。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24个月HSS评分、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股角(femoral tibia angle,FTA)、胫骨平台后倾角(sagittal tibial Angle,STA)较本组术前显著缩小(P<0.05)。术后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明显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衬垫脱位、关节出血及纤维化、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UKA治疗膝关节内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1 Vol. 27 (10): 908-912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611 KB)  ( 130 )
913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混合型单髁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
郭东辉,马世强,赵云超,董军,周婷婷,贾改改,邢宝瑞,李晓明 *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导下的初次混合型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前内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75例前内侧骨关节炎行初次混合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手术患者40例(观察组),常规手术患者35例(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47~82岁,平均(58.63±7.95)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46~71岁,平均(60.80±5.76)岁。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前和术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末次随访时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降低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RO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混合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控制疼痛,减少术中出血,改善膝关节功能,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快速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1 Vol. 27 (10): 913-917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861 KB)  ( 185 )
918 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比较
周晓强,虞宵,孙超,徐人杰,佘远时,张向鑫,陈广祥 *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关节外科行外侧UKA或TKA手术治疗的41例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外侧UKA组和TKA组。根据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进行1︰1配对设计研究,成功配对14对,其中男性5对,女性9对。UK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13±9.09)岁,BMI(26.28±3.04)kg/m2,TK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06±8.07)岁,BMI(25.13±3.18)kg/m2。两组患者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比、术后3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Oxford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1年的人工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s,FJS)。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2.83±7.66)个月。两组术前VAS、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OKS及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TKA组,UK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少,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比更小,术后3 d VA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UKA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OKS和ROM均优于TKA组(P<0.05);术后1年,两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OKS和ROM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UKA组的FJS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和垫片脱位等假体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外侧UKA与TKA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相较于TKA,外侧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本体感觉好等优点。
2021 Vol. 27 (10): 918-923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2046 KB)  ( 158 )
923 Oxford Ⅲ混合型单髁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赵云超 1,郭东辉 1*,李晓明 1,郭彬芳 2,邢宝瑞 1,马世强 1,韩广普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Oxford Ⅲ混合型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3例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行Oxford 混合型UKA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16例;左膝15侧,右膝18侧;年龄49~66岁,平均(56.06±5.41)岁;身体质量指数19.59~34.60 kg/m2,平均(26.22±3.63)kg/m2。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xford膝关节功能评分(Oxford knee seessment,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后放射片分析胫股角(femorotibialangle,FTA)与假体角度。结果 3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术后假体在位率100%,VAS为(0.76±0.71)分、OKS评分(13.42±0.90)分,HSS评分(91.79±2.76)分,ROM为(122.09±5.99)°。术后6个月FTA为(173.73±0.67)°,A角合格率96.97%,B角合格率93.94%,E角合格率100%,F角合格率100%。术后1例发生外侧半月板损伤,无疼痛、感染,无假体周围骨折、松动、脱位及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3.03%。结论 Oxford Ⅲ混合型假体UKA的短期临床疗效优良。
2021 Vol. 27 (10): 923-926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287 KB)  ( 114 )
       综述
927 3D打印技术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现状
余伟杰,刘爱峰 *,陈继鑫
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保膝”方法,通过转移不良下肢力线(hipkneeankle angle,HKA),改善内侧间室软骨磨损情况,延缓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进展,包括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传统手术方式往往借助术者手术经验、C臂机下反复透视确定理想截骨方案,容易造成截骨量过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胫骨平台骨折、后倾角改变、矫正过度或矫正不足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精确的术前规划和精细的术中操作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人们对治疗方式和手术效果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精准化治疗。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HTO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2021 Vol. 27 (10): 927-931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701 KB)  ( 269 )
932 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刘泽,袁涛,芦升升,张润杰,张民 *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以膝关节最多见。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1%,其中超过30%为单间室退变。膝关节单间室OA内侧多见,外侧相对少见,发生率不足10%。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终末期OA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内侧UKA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报道也较多,而外侧UKA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手术量也较低,约占所有UKA的5%~10%,仅占所有膝关节置换术的1%。近年来,随着对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乐意接受外侧UKA。本文将外侧UKA所涉及的临床问题作一综述。
2021 Vol. 27 (10): 932-935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421 KB)  ( 158 )
935 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及其组织修复作用研究进展
赵航宇,付海亮 *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是一种将动物或人全血经过反复离心所获得的多功能血小板浓聚物,其血小板浓度为生理血液中的3~5倍。成分包括高浓度多种类的生长因子、纤维蛋白、白细胞及炎症介质等,PR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胞外基质生成、抗炎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组织、软骨组织、肌腱、韧带、皮肤缺损、神经损伤及美容、生发等的再生修复治疗。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双层脂质膜活性小泡,因来源细胞差异大小不一,变异范围从30~100 nm到40~200 nm不等,是生物活性蛋白、脂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的载体,在细胞间通讯及介导生物功能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泌体起源于胞内早期内小体(early endosome),内小体膜内陷并发育成熟形成多囊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与质膜融合后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生理条件下,几乎所有代谢活跃的细胞均能释放外泌体,并通过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体液系统转运至机体各处,可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脑脊液、母乳、尿液等处。有确凿证据表明,外泌体具有与来源细胞相似的功能作用,而组织损伤、缺氧等应激条件,可影响相关细胞外泌体的成分组成及合成、分泌,进而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
血小板是没有基因组DNA的无核细胞,但它含有丰富多样的mRNA和miRNA,是人体循环血浆中外泌体的主要来源,甚至有文献报道,血小板源外泌体数量多达血清外泌体总数的70%,并参与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platelet rich plasma,PRP-exos)是通过过滤、离心等多种方法从PRP中提取获得的血小板源外泌体,其大小、形态及部分蛋白标记物与其他细胞的外泌体相似,同样是细胞间通讯作用的主要媒介,不同的是血小板外泌体内部含有更多的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近年来,已有大量报道证实了PRP在促进骨、软骨等组织中的修复作用,而PRP-exos在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据研究报道,PRP的组织修复活性可能是由于生长因子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效细胞间通讯作用所致,这些分子通过搭载于PRP-exos来介导。
2021 Vol. 27 (10): 935-94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516 KB)  ( 445 )
       临床研究
941 一种基于“H”点的全新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尸体研究
刘国彬 1,刘森 1,王立飞 1,董威 1,赵峰 1,朱超华 1,黄野 2*
目的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H”点的全新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PSI),并将其应用于尸体研究,探讨其应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 纳入新鲜冰冻尸体12具,其中男性5具,女性7具;年龄53~72岁,平均(60.92±5.92)岁。12具尸体标本中共收集24个完整下肢。将完整下肢随机分为两组:(1)PSI组(14个),采用3D术前设计和PSI导板辅助截骨;应用软件重建3D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三维手术规划、导板设计、模拟截骨,3D打印出胫骨模型和PSI导板。术前设计和实际手术均使用“H”点骨性凸起作为PSI导板的定位标志。(2)对照组(10个),采用2D术前设计和常规手术。所有标本记录术前及术后机械性胫股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位置、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mFTA和P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和P=0.813),但是PSI组mFTA和PTS矫形准确率更高,有效结果更为集中,其中mFTA绝对矫形误差1°内为85.7%,对照组为60%;PTS绝对矫形误差1°内为57.1%,2°内为92.9%,对照组分别为20%和50%。PSI组在手术总时间、定位截骨时间、撑开矫形时间和总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H”点作为定位标志的全新3D打印PSI导板设计合理,能够明显提高HTO的截骨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
2021 Vol. 27 (10): 941-95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2133 KB)  ( 338 )
947 膝关节解剖形态与前交叉韧带损伤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陈耀 1,杨国夫 1*,石立军 2,徐宝坤 1,吕骜 1
目的 探讨MRI测量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lateral tibial plateau slope,LPS)、股骨髁间窝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ACL完整患者40例及ACL损伤患者80例,共120例。其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16~52岁,平均(30.08±9.95)岁。在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时明确并记录ACL损伤的部位,根据是否损伤及损伤部位分为三组,每组40例。非近端组:ACL损伤部位远离股骨端;近端组:ACL损伤部位靠近股骨端;对照组:膝关节镜下ACL完整的患者。观察LPS及NWI与ACL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 (1)非近端组、近端组及对照组中LPS分别为(8.20±4.37)°、(6.34±3.33)°和(4.52±2.2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L损伤患者的LPS均高于ACL完整组,三组间LP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近端组、近端组及对照组中NWI分别为(0.26±0.41)、(0.30±0.28)和(0.33±0.44),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L损伤患者的NWI均低于ACL完整组,三组间NW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髁间窝指数均是导致ACL不同损伤部位的重要解剖因素,且LPS较大和NWI较小的患者更容易损伤ACL远端部位。
2021 Vol. 27 (10): 947-950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850 KB)  ( 128 )
       实验研究
951 聚酰胺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截骨导板的性能研究
项巍巍 1,黄野 2,刘国彬 3,柳剑 2,张名俊 1,王卿 4,雷鹏坤 1,王郁琪 1,王小龙 1,万翔 1*
目的  研究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截骨导板的聚酰胺材料的机械、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机械性能研究包括材料断裂延伸率、拉伸模量、抗拉强度、维卡软化温度、负荷变形温度和磨损质量。化学性能研究包括还原物质、酸碱度、重金属总量、蒸发残渣和紫外吸光度。生物学评价内容包括体外细胞毒性、皮肤致敏和皮内刺激。检测机械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机械性能:断裂延伸率为7.8%~22.3%,拉伸模量为1 664~1 982 MPa,抗拉强度为47.71~51.25 MPa,维卡软化温度为163.2~166.0 ℃,负荷变形温度为66.2~75.2℃,磨损质量为6.8~16.8 mg。化学性能符合GB193352003的要求。生物学评价:对体外细胞无潜在毒性影响,未发现皮肤致敏反应,未发现皮内刺激反应。结论 该聚酰胺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产制造手术3D打印截骨导板。
2021 Vol. 27 (10): 951-959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557 KB)  ( 251 )
       骨科技术
955 TomoFix 3D打印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方法
柳剑 1,李兵 2,王兴山 1,黄野 1
近年来发展的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被证明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特别适合于相对年轻活跃的伴有胫骨内翻的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OWHTO经过胫骨近端内侧完成手术,与闭合截骨比较具有较大优势。OWHTO不用剥离肌肉,不用截断腓骨,避免了腓骨截骨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低。开放截骨术可以更精确地调整下肢力线,分散下肢应力,使膝关节内侧间室得到充分减压的同时,也不过度增加外侧间室的压力。术者可取得位置良好的目标力线,可以使得胫骨高位截骨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率。
但是,OWHTO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骨的多个数据参数,比如:截骨的入点、合页位置的选择、截骨线的深度、截骨线的方向、撑开的距离等。精确控制好上述参数才能真正达到精确的力线调整,并进行坚强有效的内固定。TomoFix 3D打印导板应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力图使得截骨术更加的准确,易于操作,减少并发症,从而使得OWHTO得到更好的应用,造福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应用TomoFix 3D打印导板实施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技术步骤。
2021 Vol. 27 (10): 955-957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2519 KB)  ( 164 )
       大师风采
958 现代矫形外科大师——Dror Paley
冯宇华,王浩浩,张民 *
Dror Paley是现代著名的矫形外科大师,擅长肢体延长和矫形手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慕名而去的患者络绎不绝。据统计,这些患者来自于美国和其他80多个国家,Paley的团队极大程度上解除了这些患者的病痛。
1956年3月25日,Paley出生于以色列的Tel Aviv城,随后于1960年迁至加拿大,在渥太华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位机械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Paley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他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79年,23岁的Paley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80年,他在Johns Hopkins医院接受外科实习培训。1980—1985年住院医师期间,Paley在多伦多大学接受并完成了骨科住院医师培训,完成了手外科、创伤外科和小儿骨科的专科培训,激发了Paley对骨科学的兴趣。在1985年完成住院医师阶段学习后,29岁的Paley便前往意大利拜访了Maurizio Catagni医师,向其学习了一些Ilizarov技术。之后,Paley多次前往苏联拜访Ilizarov教授,并且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Paley是北美矫形外科医生中第一位在苏联跟随Ilizarov教授学习的医生,这段学习经历给了Paley很大的帮助,对其之后的矫形外科生涯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7年,31岁的Paley来到Baltimore,任职于马里兰大学,同年,他第一次在北美将学习到的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授课。从那时起至2018年,Paley已经进行了20 000多例的肢体延长与重建手术。Paley认为肢体延长术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用手术刀真正治愈患者的手术,治愈他们因为身材矮小不自信进而获得的心理-精神疾病。一位曾经接受过这项手术的患者分享了他的感受:选择进行这项手术使他尽己所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为了使肢体延长手术过程进行的更加顺利,术后恢复效果更好,Paley开始将磁力肢体延长髓内钉(PRECICE)应用于相关手术中,并且对磁力肢体延长髓内钉进行了改良。相比以往的外固定装置,磁力肢体延长髓内钉具有出色的速率控制,不仅减少了肢体延长的疼痛以及与外固定装置相关的并发症,还具有不同大小的规格使其可以应用在较小的长骨(如肱骨)、儿童患者等。
Paley不仅擅长于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手术,而且在小儿骨科、关节保留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在这些领域,Paley已经改良了100多种的相关手术,发展或完善了相关手术,有些手术甚至可以避免旧式手术需要的截肢。这些手术主要可针对于先天性、发育性和创伤后的肢体疾病,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骨和软组织的重建,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因此被广为推荐与接受。除此以外,Paley还发现了一种简单且准确的新方法——乘数法(multiplier method),对预测患者肢体差异和骨骼成熟后的身高有所帮助。
Paley目前已经撰写并出版了5本书,大约发表了140篇期刊论文,制作了50多部视频作品等。其中,引起反响最热烈的是他写的一本书——《矫形外科原则》。这本书的内容涉及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领域,为认识和矫正肢体畸形设立了新标准。例如,Paley在国际公认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关节走行的方向加以分类,将之前畸形矫正领域内复杂繁琐的定义与名词标准化,便于理解与记忆,得到了广泛认可。更值得注意的是,《矫形外科原则》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Paley发明的应用于术前计划的CORA方法(the 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方法广泛应用于从髋关节至足部的整个下肢的畸形矫正手术,完善了术前计划,使得测量结果更为精准,手术更加高效,预后更加良好。
Paley在语言方面也有着突出才能,他精通6种语言(英语、俄语、希伯来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时至今日,已经在各个国际会议上和各个国家外科手术教学演示会上分别用不同的语言总共进行了2 000多场的教学说明,为其传播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aley还通过一个进修项目为全球各地前来学习的医师提供培训,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医师。
因为杰出的才能以及贡献,所以Paley获得了许多奖项。例如,在1987—2001年期间,Paley被马里兰大学多次授予骨科住院医生教学奖;1990年,由马里兰州政府为其颁发了矫形外科杰出贡献奖;1997年,由德语系国家骨科学会为其颁发了临床生物力学Pauwels勋章等。
虽然工作繁冗,但是Paley依然会匀出一些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健身、滑雪、攀岩、潜水以及摄影,博览群书,研究历史,无不体现出Paley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今,功成名就的Paley虽已65岁高龄,但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一丝懈怠,以其高超的手术技能、杰出的创新能力、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继续努力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发光发热,影响着众多患者以及医师。
2021 Vol. 27 (10): 958-959 [摘要] ( 366 ) HTML (1 KB)  PDF (372 KB)  ( 131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更多>>
OSID码操作手册
版权转让协议
介绍信
特约审稿人申请表
期刊信息  
主管: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名誉主编:卫小春
主编:吕智
编辑部主任:张民
编辑部副主任:赵媛
咨询电话:0351-3365705
联系邮箱:sygkzz@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1
晋ICP备15005919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875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0004000378
版权所有 © 2016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电话0351-3365705;13466834628 Email:sygkzz@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